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探究

2021-08-09 19:22王怡潇
学周刊 2021年24期
关键词:培养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王怡潇

摘 要: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因此,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文章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4-003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4.018

核心素养培养是近年来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旨在培养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因此,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特点和优势,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把握语文本质特点,培养学生语用能力

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课程,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该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决定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知识的领悟、理解与运用能力并不是依靠教师直接告知来习得,而是需要学生通过切身体验、身体力行、深刻感悟和体会而形成。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掌握的语文知识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当学生对一篇课文形成基本辨析与体悟能力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适当提炼,并指导学生正确揭示其中蕴含的规律,促進学生知识的迁移,形成良好的语用能力。这一过程在语文教学中属较难把握的环节,如果没有进行整合与提炼,学生的语用能力只能停留在肤浅和零散的状态。而这一部分的提炼应建立在学生初步掌握语用能力,了解语用现象的时候,过早实施会让学生陷入符号式的认知误区。

例如,在学习一篇文章时,我们首先要达到深入感受文本的语境的基础,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呼应的特点,掌握侧面描写的应用场景和正面描写的应用场景,然后再引导学生梳理提炼语用知识,深度剖析作者运用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比如作者为了展现人物动作的优美和技艺的高超分别采用了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和对称结构句式,人物形象鲜明的特点由此表现得淋漓尽致。经过提炼,可以帮助学生内化语用知识,培养良好的语用能力。引导学生提炼知识点,分析文本的描写方法,帮助学生将分散的思维集中,形成系统化和概念化的知识体系,这对学生语用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二、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合作能力

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时间,引导学生独立归纳总结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自主合作学习的最终目标在于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果是学生通过自身原有知识可以解决的,就组织学生合作讨论,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如果是学生解决不了的,教师可以进行必要的学法指导;如果学生遇到不明白的词句,可以令其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字典加以解决;对于含义非常深刻的句子,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其中的重点字词,联系课文进行解释。教师不要害怕学生说错,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己探究适当的学习方法,以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同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大胆发言,表达自己的意见,通过交流沟通确定问题的解决办法,锻炼合作学习能力的同时可以使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弥补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例如,在学习《花的勇气》一课时,首先让学生找出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比如“怦然心动”“遗憾”“失望”等,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作者心情为什么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通过交流讨论学生可以验证自己思考的结果,逐步靠近文章的中心思想,感悟作者的情感变化,渐渐地学生可以掌握一些适合自己的总结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三、挖掘教材德育因素,培养学生良好品德

德育对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才是国家发展强盛的基础,人才不仅仅要具有过硬的专业领域知识技能,更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德育虽然不能直接创造物质财富,却在人的性格培养和成长发展过程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有利于个人发展,更能满足国家发展所需。德育提高的是学生的软实力,通过良好的德育培养,学生能够主动约束自身的不良行为,提高学习的效率,帮助学生快速融入并适应社会,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展现自己的才华。另外,国家需要提高国际地位,这就需要拥有较强的综合国力。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教育不仅可以推进国家内部的长远发展,还有助于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与输出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还要发挥情感熏陶的文化功能,注重培养学生的性格、情感、意志和品质,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具备动人的角色形象、深奥的道理、深刻的思想以及优美的语言,如果我们能够吃透教材,精准把握文章中的情感变化和情节线索,借用教材中的情感元素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必定可以起到丰富学生情感,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圆明园的辉煌,了解西方侵略者犯下的罪行,教师可以播放视频片段《火烧圆明园》,将圆明园的原貌以及被毁的经过形象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当学生看到瑰宝般的圆明园被熊熊大火烧成灰烬时,脸上流露出愤怒和痛苦的神情,甚至有些学生情不自禁地握紧拳头。然后,教师让学生谈谈自己现在心中的所感所想,学生们有感而发:“这么美丽的景观被这些强盗毁了,太可恶了,我们要奋发图强,不再任人欺负,任人宰割。”从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德育已经起到了效果,学生们已经暗自下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决心。

猜你喜欢
培养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