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淑梅
在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今天,小学数学教学也开启了新的篇章,深度思考教学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热点话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知识的学习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尤其是相对复杂数与形之间的关系。现阶段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存在一听就会、一看就懂、一做就错的情况,其根本原因在于学习的脚步还停留在相对较浅的思考层面。因此作为教师要注重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通过“数形”问题链带领学生积极探究,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习惯,为高效课堂的创设提供更多的帮助。
问题链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设置成以问题为纽带、以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主线,通过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地之的提问,在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合作与互动下形成严密而有节奏的教学模式。深度学习是课堂改革的终极目标,“数形”问题链的设计最终是为了引导教师教会学生如何去学,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思维的提升。本文在基于“数形”问题链的教学模式下,努力为学生搭建成长的阶梯,带领学生通过深度思考探索更多的数学知识,构建更加广阔的学习与成长舞台。
一、构建引导性问题链,激发学生深度思考
知识的引入是教学过程中的一项关键环节,教师巧妙地将问题引入到课堂中,锻炼学生的注意力,有效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望,才能真正起到对学生思维的推动与引发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图形是属于比较抽象的几何知识,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对复杂多样的图形,常常呈现出无从下手的状态,通过具有引导性的“数形”问题链,帮助学生更加直观清晰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有效降低知识难度,使学生在深度思考中拓展解题思路,实现知识的理解和内化。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数学内容时,是学生在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以及体积计算公式等知识的基础上而开展的教学,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考流于表面,只是平铺直叙地讲解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学生的思维无法走向深入。因此在本次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数形”问题链促进学生思考,使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思维的有效深入。在授课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入手,鼓励学生寻找自己身边各种各样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是教室里的物体,也可以是自己家里的物体,让学生自己搜集,搜集完成后在课堂上一起进行观察,讨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和不同。还可以以大部分学生都比较喜爱的蛋糕为例,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呈现出一个正方形的图案,为学生设计“数形”问题链:“大家仔细看这个蛋糕,蛋糕师傅做的这个大蛋糕是什么形状的呢?这个形状有什么特征呢?”“在制作过程中蛋糕师傅突然接到一个电话,顾客想要修改一下自己的蛋糕,想要将自己的蛋糕六面都涂上巧克力,并把这块蛋糕平均切成一个个小小的正方体,如果按照棱长平均分成三份把正方体切开,那么请问切出的小正方体每一面都有巧克力吗?个数分别是多少?”学生们纷纷回答并不是每一面都有巧克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动手去画一画,实际操作一下,看一看“切出来的小正方体都有哪几面会涂有巧克力?”“3面、2面、1面涂色的正方体分别有几个?”为了促进学生的深度思考,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共同探究,鼓励学生操作并摸索规律,“如何把正方体蛋糕能平均分成4份、5份?”“3面、2面、1面涂色的正方体分别有几个?”学生在数形结合的模式下,学习效率也必然会显著提升。
在学生的生活中,很多知识都与数学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要注重生活中的一些细节,通过构建引导性的“数形”问题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通过观察、归纳、分析和表达来解决实际问题,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构建探究性问题链,引领学生深度思考
知识的学习是在不断探究中获取的,小学阶段数学学习非常关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仅仅依靠课本内容,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问题链的帮助,将“数与形”相互结合,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在图形学习的帮助下及时对知识展开整理和归纳,在大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在“数形”问题链教学模式下,教师要精心设置教学问题,带领学生将“数与形”相互融合,使学生真正把握“形”的特点,体会“形”的大小,充分对知识进行消化和处理,实现教学的灵活性。
例如,在学习关于多边形面积的知识时,教师在课堂上展示出四个等高不等底的不同图形,引导学生先将每个图形的面积求出来,然后再将四个图形进行比较,比较后发现有哪些问题,与身边的同学和教师分享。在解答这道题目的过程中,学生也在回顾各种形状的面积公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尺子量一量这四个图形的长度、宽度、底边长等等。这是一个由形到数的过程,学生经过测量后再运用自己所掌握的公式进行计算,从而求出面积。在得出答案的同时,学生还要认真审题,此题目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进行计算,而是在计算的基础上对各个图形展开对比,这就需要学生再回到之前的解题过程中,学生在计算中发现,四个图形的高度相同,面积也相同,其中平行四边形的底是三角形的一半,面积呈现出相同的状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数形”问题链带领学生展开深度探究:“是不是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能转化成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它的面积大小会不会改变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请大家任选一个平行四边形,先把它转化成长方形,再求出面积并填写表。”“转化后长方形的面积与原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吗?”“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根据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独立完成问题任务,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相对较少,这种情况导致教学效率相对低下。通过小组合作能够带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沟通,引领学生的学习方向,使学生在互动中发表自己对数学知识的观点和看法,在交流与合作中提升学习能力。
多年来,小学数学教学受到传统教育教学的影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在课堂中发言的机会相对较少,大部分处于静静聆听的状态,这种相对生硬和死板的教学模式直接降低了教学效率。在“数形”问题链的指引下将图形与数学知识相互结合,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言,讲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小组合作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鼓励灵活运用知识去了解图形,发掘“数与形”之間的奥秘,帮助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实现更深层次的发展。
三、构建实践性问题链,鼓励学生深度思考
“数形”问题链教学模式下,实践是引发学生深度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实践带领学生深入体会知识,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中的自主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精心设计的“问题链”,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又提升了学生的思维素养,在问题链的帮助下组成学习的主线,既能起到梳理知识、加深理解、强化记忆等多种作用,又能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和整理能力,实现更深层次的思考。
例如,在学习关于折线统计图的知识时,教师为学生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自己准备一个温度计,将自己卧室内的温度记录下来,连续记录十天,并制作成折线统计图。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对统计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在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自己所做的统计图,可以向学生提出实践性的问题链:“哪一天的温度上涨得最快?上涨了多少度?”“哪一天温度下降得最快?下降了多少度?”“为什么会出现下降或上升的趋势?”“你能从中发现有哪些规律吗?”“为什么有些同学之间的数据有很大差异?同在一个城市中温度为什么会出现不同?原因是什么?”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出数据的变化特点和趋势,又能发掘不同数据之间的差异,让学生善于发掘隐性知识点,提高学生对数据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教学前教师要带领学生回顾统计图方面的相关知识,让学生能够在数据的作用下准确画出统计图。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展示数据的变化,将数据的增加和减少明确地呈现出来,让学生根据统计图形进行分析,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在直观生动的图形下轻松学习,深刻感受“数形”问题链教学的精妙之处。
现阶段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教学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只是按照课本按部就班地进行学习,认为数学学习需要大量的习题和记忆,嚴重缺乏对数学学习的理解和分析。“数形”问题链教学模式下,通过数形之间的相互结合,鼓励学生善用画图进行辅助学习,将数字以图形的方式呈现出来,增强学生的视觉观察,在图形的帮助下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学会从多方面思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奥秘与精髓。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是一项长远而又艰巨的任务,不仅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的共同努力与配合,还要注重设计“数形”问题链。注意日常教学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认真发掘更多教学元素,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根本,通过“数形”问题链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将抽象问题具体化,推动学生对数学知识求知的内在力量,使学生对数学学科更加富有热情,并持续专注地钻研,从而进一步提高整体的学习效果。在实践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尽力创设轻松、自由与合作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体验学习的乐趣,逐渐爱上数学学习,感受到“数形”问题链所带来的强大思考源泉,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数学教学一定会迎来更加灿烂与绚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