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蓉蓉
在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中,“家国情怀”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已经被提升至国家的高度。教育部颁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力求将“家国情怀”教育落到实处,重点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小学语文教材中蘊含了大量的家国情怀教育内容,将二者进行有效融合,突出课堂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家国情怀可以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通过教育提升学生自身素养,这是培养家国情怀的基础;二是通过教育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和谐、温暖,体谅父母的无私关爱;三是通过历史与英雄人物的学习,产生爱国情怀与民族认同感。因此,教学中必须从细节入手,实现课堂教学与家国情怀的深入、有效融合。
一、挖掘教材内容,凸显家国情怀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既有古诗、历史故事,还有体现民族精神的寓言故事、神话故事,也有体现民族传统文化的民俗、传统艺术等内容。面对这些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进行深入挖掘与分析,才能更好突出家国情怀。例如,在古诗《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名篇中展现出的是中国传统节日,包括欢度新年、清明寄哀思、异乡独身念故园的内容。如小学教材中也有诸如《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神话故事,这些代代相传的故事表现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于斗争的大无畏精神,是培养家国情怀不可多得的内容。又如,民俗与文化的《端午粽》《数九歌》不单单介绍的是节日,更要突出节日的来历,强调家国情怀的培养。所以,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关注家国情怀的内容,让家国情怀教育落到实处。
二、丰富教学方式,激荡学生家国情怀与情感
受限于学生认知与生活经验,单独依赖教材中的内容难以有效实现家国情怀的培养,因此需要借助互联网中的音频、视频等多种体验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爱国爱家的情感。例如:学习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黄继光》一课时,许多学生对这段历史了解较少,如果教学中仅突出生字词与阅读理解的教学,那么必然会导致人才培养的偏差。该课是进行“家国情怀”培养的良好内容,所以在教学设计中除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黄继光为祖国、为人民英勇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也可以借助相关视频,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将家国情怀进行内化。如电影《上甘岭》,通过观影强化对抗美援朝历史的认知。课上出示抗美援朝的图片、相关英雄人物等。学习《小英雄雨来》时,课文中的“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几行字深刻描绘雨来对祖国的热爱。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朗读等方式,体会国难时“雨来”对祖国的热爱与信念,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的全面参与,更好体会什么是“家国情怀”。
三、课后渲染家国情怀,推动学生社会实践
教学中突出家国情怀,但毕竟属于认知层面的知识。切实提升家国情怀素养,也需要将之落实到生活之中,在生活中内化家国情怀。例如,学习完一年级下册《端午粽》后,学生对端午节的由来、内涵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每年端午节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端午故事”或者“端午爱国爱家活动”等,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充分感受端午节的价值,以及在度过端午节时所展示出的民族情感,进而激励学生自主继承民族精神。具体实践,既可以是手抄报、黑板报介绍英雄事迹与精神,又可以要求学生收集、阅读、交流历史英雄故事,强化家国情怀的培养。又如,教学《村居》时,学生学习品味“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这两句后,脑海中就已经进入到乡村美景的画面中,但仅依靠想象,学生很难设身处地的体会。此时,为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教师需要带领学生走进自然,亲自观察,亲历体验,才能够让学生产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共鸣。
四、专题探究,促进“家国情怀”素养的养成
小学语文教材文章选篇中,讲读篇数量减少,增加了“快乐读书吧”等栏目,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古诗词等内容有所增加,所以,教学中需要重视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注重中国经典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但是在教学中可以发现,如果单独依赖课本中的内容,不能将教学拓展至课外书籍,对学生全面发展是百害无一利的。因此,在小学生家国情怀素养培养中,本文研究认为,有必要进行专题式教学与探究,围绕某一课、某一单元,选择多篇文章组合成为一个专题;做到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加深学生对家国情怀的认知与理解。例如:学习五年级上册《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后,编排了的《少年中国说》与《圆明园的毁灭》,习作主题是《二十年后的家乡》,这些内容与“家国情怀”有着很高的契合度,教学过程中可以组成“家国情怀”主题,在主题探究中扩大学生知识面,强化对家国情怀的认知与理解。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代表,是凝聚民族凝聚力,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力量。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培养良好情怀的关键时期,但由于学生信息获取途径越来越多,难免受到各种不良信息的侵蚀。所以,根据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实施家国情怀教育,这既是语文教学目标,又是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需要尽可能发掘其中优秀教育内容,促进学生家国情怀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