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情 目中有人 手中有法

2021-08-09 02:11田国华
中学历史教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中华文明家国本课

田国华

众所周知,家国情怀作为历史学科课程目标中最高层级的核心素养,是历史教育的根本旨归。近期,笔者参加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课程教材研究所联合中国教研网开展的公益性常态化在线主题教研活动,有机会探究涵育家国情怀素养的有效路径。下面以统编历史必修《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以下简称为《中华文明起源》)一课的若干教学片断为例,谈谈自己的践行尝试,以求教方家。

一、心中有情:家国情怀涵育的前提

《中华文明起源》一课是普通高中的第一节历史课,是高一学生与高中历史课程的首次相遇。第一课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历史课程的认知与理解。心中有情的教师,应努力展示历史课程的独特魅力,让学生爱上历史课,为涵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奠定心理与情感基础。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笔者确立了能凸显家国情怀和本课教学特色的课魂——“感受中华文明的几千年积淀与传承”。基于这样的定位,本课以西周食器利簋(食器,装煮熟的谷物类主食)导入,提问学生“它是什么”,激发学生兴趣;又以利簋作结,提问学生,“它像什么”,引发学生思考(不少学生能够看出它上半部分的形状像我们平时吃饭用的碗,且功能一样)。最后用以下文字作结以表达学习此课的真实情感:

今天,我们透过几千年的历史尘埃,回望中华文明,虽然这段历史离我们已很久远,但就像我们课堂上讲到过的文物——利簋一样,它上半部分被我们吃饭用的碗传承下来,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所以21世纪的华夏子孙,当我们回望中华文明,就像碗和簋的关系一样,不仅要捧在手中,还要怀在心中!

涵育学生的家国情怀,重要的前提是教师自身要有真切、真实的情感,要有发自内心地对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以及通过历史课堂涵育家国情怀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二、目中有人:家国情怀涵育的旨归

教师心中有情怀,师生交流有方向,才能使家国情怀的涵育之路更进一步,因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都是学生的成长。教师心中有学生,这是家国情怀涵育的旨归。

1.解学生之困惑

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知道相关内容的教学要求,还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就本课内容而言,初中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中有“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原始农耕生活”“远古的传说”“夏商周的更替”“青铜器和甲骨文”五课内容[1]。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知识储备。但初高中知识在内容深度、教材逻辑、评价要求等方面还是存在很大差异,有学生在阅读教材后,发出了诸如“内容这么多,我都要记住吗?”“知识之间是怎么样的关系?”“本课内容的学习主题是什么?”“我应以怎样的方式进行高中历史课学习?”等困惑。

教师如果不能了解学生的困惑,不能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学习难题,不能凸显高中历史教学的特色与魅力,怎能让学生投入学习?怎能让学生爱上学习?涵育家国情怀也因此会落空!

2.重教学之生成

教师可以精心准备教学内容,但无法预设教学生成。一位有情怀的教师,会人性化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能抓住一些突发性的细节,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肯定与帮助,这也是培养有情怀学生的重要环节。

《中华文明起源》一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了解中国史前文化遗址与古人类分布图,笔者设计了“填一填”环节,让学生将元谋人遗址、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等文化遗址进行时空归位,并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用pad平板电脑(涂鸦功能)进行操作。有学生以极快的速度完成了任务并提交,我迅速加以关注,并在随后的示例分析中,让该学生进行展示与解读(学生采用了效率更高的连线方式,还对文化遗址进行了归类)。同学们的掌声表达了对该同学的肯定与赞许。相信本节课,该学生的心情肯定是美滋滋的,整节课的学习状态也非常不错,这有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与素养的落地。

三、手中有法:家国情怀涵育的关键

教师心中有情怀,基于学生有旨归,这是家国情怀素养涵育的主要条件。师生之间通过对话、互动与交流,采取适切的方法与策略开展教学活动,是家国情怀素养落地的关键所在。结合本课例的教学片断,笔者重点阐述以下三种策略,供进一步探讨。

1.整体化策略,給学生以方向

整体化策略是指教师能宏观把握教学内容,能科学确定教学的重心与主题,实现教学内容的结构化、系统化与整体化。本课涉及“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从部落到国家”“商和西周”三目内容,知识点不少。同时,教材还配备了“学习聚焦”“思考点”“学思之窗”等教学辅助资源。丰富的内容,增加了学习的容量与厚度,但是教师如果不能从整体上进行结构化地把握,也可能会使教学迷失方向,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重新疏通教材子目之间的逻辑关系,提炼教学主题”[2]。

实施整体化教学策略时,笔者认为应把握一些重要概念。本课的重要概念是“文明”。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文明?”“中华文明诞生于何时?”“中华文明有哪些重要特征?”等问题,并构思家国情怀落地之策。基于专业阅读与思考探究,笔者把本课的教学主题确立为“回望中国从史前时代向文明时代的演进历程,感悟中华文明的特色与智慧”,同时确立了相应的、具体的教学目标。

有了整体的规划与思路之后,我们就可以宏观设计课堂教学,也能引导学生在思考、探究与对话中体会中华文明的特色与中华民族的智慧。以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夏商周为例,这一时期表现出的“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神权与王权相结合”“政权与族权相结合”等中国早期国家特征,是中华文明创造力、凝聚力与生命力的早期体现,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孕育与发展的源泉,推动了中华文明几千年来不断开拓,不断传承,不断发展。

2.任务化策略,给学生以动力

任务化策略,顾名思义,就是在学习过程中给学生以适当的任务,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涵养家国情怀素养。

统编教材“内容多、课时少”矛盾的解决之道,是近期不少老师研究的重点。就教学方法而言,任务驱动型的教学,能够使学生明确不同阶段的学习任务,依托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与问题开展学习,变教师的“讲”为学生的“学”,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也有利于节省学习时间(因为对“讲”缺乏自我节制的教师,总感觉什么都很重要,什么都要讲,一般只会越讲越多)。课堂教学从“来不及”到“很从容”,為核心素养的落地提供了保障。

本课教学中,笔者设置了三大学习任务。

任务一:时空定位石器时代中国境内代表性的文化遗存,理解中国原始文化的特点;

任务二:以良渚文化为例,掌握国家初始形态形成所必备的重要条件;

任务三:理解以夏朝、商朝和西周为代表的中国早期国家特征。

以任务二为例,先给学生展示良渚古城考古图,并适时介绍良渚古城墙:东西长约1500米,南北长约1800米,底部宽度40米左右,被誉为“中华第一城”。然后,以学习任务的方式向学生呈现四个问题:

(1)这么庞大的工程由谁建造的?

(2)为谁而建造?

(3)说明了什么?

(4)恩格斯曾说“在新的设防城市的周围屹立着高峻的城墙并非无故;它们的壕沟深陷为氏族制度的墓穴,而它们的城楼已经耸入文明时代了。”结合良渚文明,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依托良渚古城墙遗址的资料与恩格斯的论述,教师引导学生带着任务去思考、讨论和交流,感受几千年之前中国初始国家状态的同时,也能理性分析城墙是私有制和王权出现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早期国家形态出现的重要形式,涵养政治智慧!

3.活动化策略,给学生以出口

活动化策略是指学习过程更多以学生活动的方式展开。课堂上充溢着学生之“动”,追逐思维与情感之“活”。活动化策略与任务化策略是相辅相成的,是任务化策略的延续与具体化。

正如上文所述,笔者为本课设计了三大学习任务,每一个任务都有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教师是学生完成任务的引导者与辅助者,而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才是完成任务的主要形式。以学习任务三为例,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商朝早期国家的特征,教师需要进行适当的史实介绍、史料展现与分析引导,而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需要通过阅读、观察和思考,提炼重要信息,绘制思维导图,建构历史关系。

例如,在向学生呈现“殷墟考古平面图”等学习资料后,笔者抛出三个问题:

(1)殷墟考古反映了商朝哪些重要特征?

(2)你认为最核心的特征是什么?为什么?

(3)请你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建构商朝社会诸要素之间的关系。

有了学习任务,有了辅助资料和问题,学生就可以开展具体的学习活动了,不亦忙乎,不亦乐乎!他们需要观察殷墟考古图的重要资料,阅读古文,分析图表,推测含义,建构关系。仅一个甲骨文的“占”字,就引发了学生不少的思考与想象(甲骨文字的每一个笔画都有特定的含义与寓意),感受着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商朝早期国家政治形态,理解它的深远影响。

活动结束后,笔者以何尊及铭文中的“中国”进行小结(青铜器何尊及其铭文“宅兹中国”,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中国,3000年前被镌刻在方寸之间,深埋于地下。3000年后,埋藏它的泥土和这泥土连接的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都被命名,它的名字叫做中国。”将本课学习推向高潮,又戛然而止,引发学生不少的思考、想象与感悟!

家国情怀,是一种含有特殊心境的感情,是内化的、积极的、正向的心情表达,它需要长期的过程才能逐渐涵育而成!家国情怀涵育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历史教师常怀敬畏之心和家国之情,教学方向明确点,重心突出点,框架清晰点,材料精炼点,互动丰富点,感情真挚点。素养涵育,需要我们一直在路上!

【注释】

[1]齐世荣:《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第2—28页。

[2]朱可:《高中历史整体性教学设计策略新探——<中外历史纲要>试教心得》,《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9年第7期,第50页。

猜你喜欢
中华文明家国本课
家国情怀的乡土文化“软着陆”
汉字三千年
人类挑战自然的传说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说算筹
立足“小我” 彰显“大我”——家国情怀类作文如何避免同质化表达
俄罗斯汉学研究400年:与中华文明对话
谁咬得更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