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域理论视域下高职学生实习权益保障研究

2021-08-09 10:59赖珊珊陈丽君
职教通讯 2021年6期
关键词:权益保障高职学生

赖珊珊 陈丽君

摘 要:从场域理论的角度来看,高职学生实习权益保障的实质是实习场域、资本权力和认知惯习三者合力作用的结果。高职学生实习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的原因在于:政策制度不完善阻碍了场域位置优化,资本存量与支出不均衡加剧了实习权益侵犯,固有传统认知抑制了良好惯习转变等。基于此,建议从以下三方面进一步保障高职学生实习权益:完善政策制度,优化场域位置;平衡场域资本,扩大资本积累;改变传统认知态度,重塑良好实习惯习等。

关键词:场域理论;高职学生;实习权益;权益保障

项目基金:2020年度广东省哲社规划制度理论研究专项项目“网络时代推动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研究”(项目编号:GD20ZD18)

作者简介:赖珊珊,女,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陈丽君,女,广东技术师范大學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教育心理。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21)06-0013-09

党的十九大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而实习是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重要途径和表现形式。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对深化产教融合的原则、目标、措施等方面作了详细规定,并指出要“推进实习实训规范化,保障学生享有获得合理报酬等合法权益”[1]。实习权益是实习生依法享有的各项实习权利和利益,实习权益保障对提升高职学生实习热情、促进其就业和职业发展有重要作用。然而,现实中侵犯高职院校实习生合法权益的事情却屡屡发生,如陈向阳(2018)[2]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实习生没有签订三方协议、没有报酬或只有少许报酬以及经常加班或上夜班。可见,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来加强实习生的实习权益保障力度,但高职学生的实习权益仍然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目前对高职学生实习权益保障的研究,无论是对高职实习生权益现状的描述和原因分析,还是相关政策制度建议的提出,大多将其视为在政策制度的外在制约下高职学生实习权益受到损害后的自然冲动,忽视了高职学生实习权益保障的实质是场域、资本和惯习合力作用的结果,其结构是以实习场域、资本权力和认知惯习为媒介形成的动态结构。因此,本研究拟借助布迪厄的场域理论,探究高职学生在实习场域中实习权益保障面临的主要障碍,并基于此提出保障其合法权益的基本路径。

一、场域理论内涵及其适切性分析

布迪厄将场域理论引入社会学,其核心观点是场域、资本和惯习,且他们形成一个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1)场域。场域是一种网络或构型[3],它有三大特点:场域是一个关系网络,存在场关系;在场域中需遵循各自特定的要求,存在场规则;场域是充满斗争的,存在场冲突。高职学生的实习场域包括政府、实习单位、学校、实习生等多个关系主体,各主体间相对独立且会有冲突,也存在场关系、场规则和场冲突的交互作用。(2)资本。资本是一种有效资源,体现为一种权力,而掌握了这一权力,行动者就获得了在场域位置中的权益[4]。资本包括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在实习场域中,要保障实习生的合法权益,就应该提升其资本。(3)惯习。惯习是持久的、不断内化的、可转移和改变的[5]。在实习场域中,要保障实习生的合法权益,就需要改变行动者的传统固有惯习,促使惯习转变去适应新的实习发展需求。

基于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可知,高职学生在实习期间处于一种实习场域中。实习场域是由政府、实习单位、高职院校和实习生等形成的互惠互利的网络关系空间,同时也是充满矛盾竞争的空间,各行动者依照资本权力大小和认知惯习进行场域位置的确定,以获得更多的资本权力和最大利益。其中,实习生由于身份和地位的相对弱势长期处于实习场域的劣势位置,在场关系中难免会与实习单位产生矛盾冲突。与此同时,实习生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资本相对于实习单位、高职院校等主体的资本存量来说也较为劣势,其实习权益更容易遭到其他主体的侵犯。此外,由于实习单位、高职院校和实习生的性情倾向受到固有认知惯习的影响,抑制了其认知惯习向良好态势转变,从而与以上因素共同造成了其实习权益保障的困境(具体运行逻辑见图1)。

二、场域理论视域下高职学生实习权益保障的主要障碍

在场域理论中,有三个贯穿始终的概念——场域、资本和惯习,可用来能动性地解释客观主义的结构规则[6]。按照这一思路来分析高职学生实习权益保障的障碍,首先要分析高职学生实习所处“场域”与现实政策制度环境的关系,即现实政策制度环境对“场域”的影响;其次要分析高职学生实习“场域”内各行动者之间的关系结构,即由于“资本”作用而造成的资本失衡;最后要分析“场域”内各行动者的性情倾向和认知态度,即“惯习”的影响。

(一)政策制度不完善阻碍了场域位置优化

场域理论认为,在场关系的影响下,每个个体所处的位置不尽相同;场域有自身特有的规则,行动者要遵守场规则;场域中有强势方和弱势方,两者容易产生场冲突[7]。在实习场域中,高职学生的实习权益保障困境是实习场域位置之间矛盾的产物,即由于法律制度体系的不完善,使实习生在场关系中处于弱势,他们可能被迫接受不合理的场规则,容易和处于强势方的实习单位产生矛盾冲突。

1.政策文本内容的可操作性不强使实习生在场关系中处于劣势。场域理论强调每个个体在场关系中的位置由行动者的地位决定,实习场域中各行动者的关系复杂,而实习生处在复杂关系中的劣势地位,这是由现实政策环境造成的。教育部虽然制定了较多关于实习保障的政策,但关于实习生劳动权益保护方面的相关规定多是一般性条款,缺少可操作性和执行力,这导致高职实习生在场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如关于实习工资的规定,要求原则上不能低于同岗位的80%,肖鹏燕(2017)指出,相比于之前的“适量报酬”,这一规定更加具体明确,但是“原则上”几个字过于笼统,可供发挥的余地很大[8]。因而实习政策文本内容的操作性不强、笼统抽象,会导致实习生在实习场域的场关系中更易处于劣势地位。

2.法律身份不明确使实习生在场规则中缺少话语权。场域理论认为,每一个场域中都有特定的规则,行动者需要遵守规则,并采取行动使自身利益最大化。高职学生在实习期间的法律身份是复杂的,且缺乏统一定论,我国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实习生的法律身份和地位。实习生的“劳动者”身份未得到法律的明确认可,导致其法律身份不明,在实习场域中成为“失语者”。因此,实习生要想获得知识、经验和劳动报酬就只能屈从于资源拥有者和规则制定者,甚至被迫接受实习单位不合理的规则要求。

3.缺乏专门的实习法律制度导致实习生在场冲突中表达异议的正常渠道很少。场域理论强调,实习场域不是静止而是充满斗争的场所。实习主要涉及政府、学校、实习单位和学生四方主体,各主体之间的矛盾和利益冲突不可避免。翁连金等(2012)指出,在目前缺乏专门法律制度的情況下,受害实习学生只能提起民事诉讼,不能向人力资源等有关行政部门投诉[9]。金劲彪等(2020)认为,实习生权益被侵犯后的认定是比较困难的,哪怕被认定了,因侵权责任制度在毕业实习生保护上的缺陷,也难以使其获得公平合理、及时有效的救济[10]。因为缺乏明确的实习法律制度,实习生难以有法可依,因此,当出现场冲突时,由于没有受到专门的实习法律制度的保护,受害学生不能向人力资源等有关行政部门求助,他们能够寻求帮助和表达异议的途径就会变少。

(二)资本存量与支出不均衡加剧了实习权益侵犯

场域理论认为,资本是竞争的条件,行动者个人或群体拥有的资本多少决定了其权力的大小。在实习场域中,其中的主要行动者——政府、实习单位、高职院校和实习生,拥有着不同的资本存量和支出(见表1)。

1.政府的资本存量与支出分析。在实习场域中,政府的各类资本存量丰富,同时也需要进行大量的资本支出。政府是顶层设计者和资源调控者,拥有的金钱、文化、人脉等经济、文化和社会资本很丰富;与此同时,政府作为政策制定者和资源掌控者,拥有合理配置社会资源和调节资本大小的权力。政府为了促进实习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通过政策制定、资金支出、优惠税收、补贴和资源配置等方式支出一定的货币资金、资源等用以调节和平衡实习场域中其他各行为主体的资本、权力和资源存量,以此来完善或者调节实习场域中各行动主体间资本权力的失衡状态。

2.实习单位的资本存量与支出分析。在实习场域中,实习单位的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存量存在失衡,其中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占优势,文化资本处于劣势。实习单位等资源拥有者以追求经济利益为主,其经济资本是比较优越的,在实习场域内对实习生拥有较高的场域支配权。实习单位在接受实习生期间会有成本支出,一般表现在实习设备、培训费用等方面。然而,有些实习单位为赚取更大利润,并不支付实习生工资。徐静等(2016)指出,实习单位管理者拥有价值观念、毕业文凭和等级证书等丰富的认知性、制度性文化资本[11],但其本身占有的文化资本与高职院校相比是比较缺乏的,它们同时还需要支出文化资本,如提供岗前培训、指导老师等。实习单位拥有较为强大的商业资源、人脉资源等社会资本,实习单位与实习单位之间、实习单位与学校之间的社会关系网络较为紧密,可动用的人脉资源较广。但是,实习单位往往会由于利益的驱使和责任感的缺失而进行较少的资本支出,其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存量与支出存在不平衡,而这种失衡不利于场域关系的健康发展。

3.高职院校的资本存量与支出分析。在实习场域中,高职院校的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存量存在失衡,其中文化资本占优势,经济和社会资本处于相对劣势。高职院校的经济资本存量处于相对劣势,一般来源于国家、政府和社会对学校的拨款,其中公办学校经费来源稳定,而民办学校就处于相对劣势,其支出体现在学校培养人才的资源消耗、指导教师酬劳等支出。学校是文化资本的集聚地,文化资本占据优势,有大量有学历、资质和经验的实习指导教师,但其在实习工作讲座、实习指导培训等方面会有一定支出。学校社会资本的存量来自于学校社会声誉、建设等级等带来的社会资源和人脉关系网,学校在寻求校企合作实习单位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消耗掉一些资本存量。在校企合作中,高职院校更多地处于学校热企业冷的局面,合作资源缺乏,且在实习工作和管理中也会支出一定的社会资本,其社会资本处于相对劣势。因此,在实习场域中,高职院校的资本存量是相对不平衡的,这也会使得高职院校“心有余而力不足”。

4.实习生的资本存量与支出分析。在实习场域中,实习生的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存量存在失衡,实习生的经济、文化和社会资本在所有主体中是最缺乏的。实习生是极度缺乏甚至有些是没有经济资本的,且实习生还要承担一定的住宿、交通和餐饮费用等支出。实习生文化资本的存量体现在文凭、证书和文化知识上,在实习场域中要支出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由于修业年限和培养时间有限,高职学生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水平可能不太高,因而大专学历文凭、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证书等制度化的文化资本相对来说较为薄弱。高职学生社会资本的存量一般在学校积累形成,而在校形成的社会关系网络一般来说比较狭窄,他们拥有的人脉关系等社会资本比较匮乏;且实习生在初到的实习场域中是几乎没有社会资本的,他们在实习场域中还要进行社交和处理同事间关系等,这些都属于社会资本的支出。绝大多数高职学生在实习场域中各资本的存量和支出呈现负效益现象,实习生的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存量和支出与其他行为主体相比极不平衡,这会使得场域状态失衡,加剧实习生权益的被侵犯。

在资本力量并不均衡的互动场域中,实习单位、高职院校和实习生的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处在失衡状态中,实习单位基于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这一诉求,更容易对资本缺乏的实习生进行“压榨”。可见,资本失衡极易因资本作用力而发生侵犯高职学生实习权益的事件,致使其实习权益保障陷入困境。

(三)固有传统认知抑制了良好惯习转变

场域理论认为,惯习是长期化的性情倾向的表现,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点,而为了适应场域的变化,惯习也在不断地重构和变化[2]。在长期的实习工作发展过程中,各行动者为了适应实习场域的变化,形成了一些固有的认知惯习。实习单位、高职院校和实习生等行动者传统的固有认知,抑制了其认知惯习向良好态势转变,从而共同造成了实习权益保障的困境。

1.实习单位“重短期轻长期”的认知惯习,使其容易忽视长期效益和自身责任。部分实习单位注重短期效益而轻视长期效益,认为接收实习生后要对学生进行培训和指导会浪费人力、物力、财力,且认为实习生创造的价值会低于企业支出成本,或者实习生因失误和事故带来的损失会高于接收实习生可获得的收益,因而对待实习生更多地是利益取向。实习单位以追逐短期利润最大化为生产经营目标,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长期效益是一种传统心态。在这一陈旧落后的惯习驱动下,实习单位在接受实习生实习时会想方设法地谋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而忽视其长期效益和自身责任。为了自身短期经济利益最大化,部分实习单位让实习生沦为廉价劳动力,甚至出现不支付劳动报酬等损害实习生权益的行为。因此,实习单位为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而轻视自身责任和义务的惯习会造成实习权益保障困境。

2.高职院校“形重于质”的认知惯习,使其无法有效发挥实习管理者的作用。一些高职院校不重视实习,抱着“尽好为学生找实习单位的职责就可以,剩下的事情归实习单位管理”的态度,只是把实习作为必须完成的任务,甚至存在“走过场”的思想,在实习工作制定、执行和考核等方面,缺乏健全的制度和规范的流程[12]。王晓红(2017)指出,部分学校在实习管理上很松散,实习指导教师的日常巡视和定期检查等也流于形式[13]。学校限于人手鞭长莫及,对学生在外实习基本处于“放羊”状态,难以做到日常的有效监管。因此,高职院校这种“重形式轻质量”的认知惯习容易使实习生的实习权益受损。

3.高职实习生“被动承受”的认知惯习,造成其不敢理性维护自身权益的问题。在现实情境中,无论是高职实习生还是正式员工,在遭到权益侵犯的时候,更多地是選择不作为,实习生普遍抱有“被动承受”的固有维权惯习。罗天莹等(2012)认为,这种维权心理不仅是因为自身地位劣势、资本缺乏而放弃自身合法权益的本能反应,也是在长期被压制的实习场域中形塑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和“逆来顺受”的性情倾向[4]。因此,在传统“被动承受”的认知惯习作用下,高职学生可能会放弃对自身权益的维护,自觉成为被动的承受者和无奈的隐忍者,在实习权益受损时不敢及时表达异议和理性维权。

三、场域理论视域下高职学生实习权益保障的路径探索

场域理论对高职学生的实习权益保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其核心在于通过场域位置、资本占有量、认知惯习的改变和利用来保障实习生权益。基于场域理论,可以从优化场域位置、平衡场域资本和重塑认知惯习等多个角度,从政府、实习单位、高职院校和学生等多个主体出发,探索高职学生实习权益保障的路径。

(一)完善政策制度,优化场域位置

场域理论强调,个体在场关系中的位置是由其地位所决定的,而其地位是可以后天改变的;个体在场规则中有话语权的拥有者和被支配者,话语权会随着权力大小的改变而变化;场冲突虽然难以避免,但可以通过必要途径和手段进行化解和调和。因此,完善相关政策制度,优化高职实习生的实习场域位置,可以有效保障实习生的合法权益。

1.增强政策制度内容的可操作性,提高实习生在场关系中的地位。要提升实习生在复杂的场域关系中的地位,就需要政府加强政策的可操作性。相关部门要对抽象笼统的内容进行细化和具体化,适当增加量化指标,补充操作性强的条文,如学习法国制定具体可操作化政策的做法。法国的《新实习生法案》规定,实习单位须从实习生第一个月的第一个工作日起就向实习生支付每月不低于436.05欧元的薪水[14]。另外,政府可利用信息媒体,在公众号、网站、微博等平台上加大宣传,让实习生了解政策制度。这些涉及实习生切身权益的内容必须明确化、可操作化,这样,当侵害权益事件出现时,处于弱势地位的实习生才能有所参照,他们在场关系中的地位才能有所提高。

2.明确实习生的法律身份,增强他们在场规则中的话语权。高职实习生因法律身份的不明确性导致其在场规则中只能被迫接受,从而缺乏话语权。西方国家大都肯定了实习生的劳动身份,如美国规定实习生属于劳动者,并且可以得到法律方面的保护[15]。因此,政府可以借鉴国外好的经验,明确实习生的法律主体身份,将其纳入法律保障范围,增加他们属于劳动者身份的条例。只有明确实习生的法律身份,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才能增强其在场规则中的话语权,有效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3.健全专门的实习法律制度,拓宽实习生在场冲突中表达异议的渠道。学生实习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系统专门、完善的实习法律制度。金劲彪等(2020)提出进一步完善行政诉讼制度,将侵犯毕业实习生基本权利的具体行为纳入其中,加大执法力度;完善民事诉讼手段的适用,包括对未成年人劳动权益的保护。[10]另外,国家和政府可以开设专门的实习生求助热线、网站和公众号等,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手段拓宽实习生表达诉求的渠道。当专门的实习法律制度规范完善后,实习生表达异议的正常途径和渠道得到拓宽,他们的合法权益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二)平衡场域资本,扩大资本积累

场域理论强调,资本在场域中是一种排他性资源,但资本存量大小可以通过后天改变。因此,在资本权力不平衡的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实习资金、资源和设备等投入来平衡场域资本,实习单位和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对实习支出成本的控制来减少支出,高职学生可以通过积极充实自我扩大资本积累。

1.面对各行为主体资本相差悬殊的情况,作为资源掌控者和顶层设计者,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平衡场域资本。首先,政府要通过加大对高职院校的资金投入来平衡资本存量悬殊的场域资源。政府可以建立关于实习单位的成本利益补偿制度,对积极参与实习工作的实习单位进行经济补贴、税收优惠,提升其积极性和促进其保障实习生的合法权益。其次,对于高职院校资本存量不足的情况,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向高职院校拨付用于学生实习的专项资金,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增加师资、设备、安全防护用品等资源的投入,以增强高职院校的经济资本;聘请有资质、经验和专门的实习指导教师,可以增强高职院校的文化资本;加大实习资金投入,使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关系中占具一定优势,以更好、更方便地寻找合适的合作实习单位,能增强高职院校的社会资本。因此,政府加大对实习单位和高职院校的成本补偿和实习经费投入对于推动实习工作和保障实习生权益是有益的,在实习单位和高职院校不平衡的成本支出关系中,加大资金投入和支出补贴,在一定程度上可使极不平衡的场域资本逐渐平衡。

2.在实习过程中,实习单位和高职院校最大的资本支出当属经济资本的投入,且经济成本的支出贯穿于实习的全过程,具有客观存在性。该类成本支出虽不能完全消除,但可以有效降低和控制,争取以较小的资本支出获得较大的资本回报。实习单位要重视实习指导师傅对实习学生技能的培养,重视实习产出成果的质量,通过严格的过程管理和考核降低实习单位参与实习的各项运行成本和支出。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提高顶岗实习过程的管理效率,有效地控制顶岗实习运行成本。高职院校要提高实习指导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素质,及时和实习单位沟通交流,学校其他部门要给实习指导教师和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辅助,以此来降低实习过程中的支出成本。当实习单位和高职院校在实习场域中的资本收益和支出得到有效的控制和平衡时,其对实习生的管理质量和效率可以得到提高,实习生权益被侵犯的事件将会减少。

3.对于资本实力处于弱势的高职学生来说,他们要积极充实自我,扩大资本积累。首先,要进行资源整合,弥补经济资本的不足。高职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可以利用学校资源和实习场域的资源,主动联系政府部门、实习指导老师和实习单位的行业优秀技术人员等,实现校内外资源的有效整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进行资源整合就是在无形中增强经济资本。其次,要增强知识储备,提升文化资本。在校期间,高职学生要不断提高文化水平,增强身体化的文化资本;高职学生可以考取职业证书和深造,努力提升制度化的文化资本。最后,要扩大社交网络,增强社会资本。高职学生要通过参加健康有利的实践活动丰富社会经验和扩充人脉,扩展社会交往网络的规模和质量,为日后积累可能的社会资源,增强其社会资本。

(三)改变传统认知态度,重塑良好实习惯习

场域理论强调,惯习是可以转变的。改变传统认知态度,重塑良好认知惯习,需要各实习主体的共同努力,各行为主体的认知惯习在互动过程中能够不断内化成行为,使恶性循环的生态圈变成良性循环,这样才能使实习生的合法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

1.实习单位要改变“重短期轻长期”的认知惯习,增强社会责任感。首先,实习单位要正确认识实习,认识到接收实习生是责任也是义务,并且认识到培养顶岗实习生是可以获得正收益的。其次,實习单位要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的相关制度规定,加强实习生管理,且实习指导老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密切其与学生和企业的联系。最后,政府作为顶层设计者,要利用税收优惠、财政减免或专项补贴等方式加大对实习单位的支持,调动企业接收并培养实习生的积极性等。总之,实习单位和部门要改变传统落后的认知惯习,注重单位的长期发展和效益,增强社会责任感,发挥作为重要办学主体的身份作用。

2.高职院校要转变“形重于质”的认知惯习,切实履行实习管理主体责任。姜国平(2017)认为学校有教育管理实习生的权力和职责,因此,学校要履行职责,保护学生各项权利[16]。高职院校除了找好实习单位外,还需要注重规范管理,切实履行实习管理主体责任。如建立健全实习工作管理评价制度,加强实习指导教师的实习指导,及时了解并处理实习中出现的问题等。另外,政府也要参与其中,加强对学校的质量监管和评估,帮助学校改变“形大于质”的问题。高职院校只有改变传统认知惯习,重塑良好惯习,才能发挥实习管理主体的作用,提高实习工作的质量。

3.高职实习生要摒弃“被动承受”的认知惯习。思想意识会影响行为习惯,一方面,高职生要抛弃传统的“被动承受、不敢维权”旧惯习,树立正确的维权意识和心态,明确自身拥有合法实习权益且在利益受损时可以维权的意识。另一方面,高职实习生必须主动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善于利用现代化网络手段随时关注相关网页、网站、公众号等信息。在自身权益遭受侵犯时,除了采取传统维权手段以外,实习生还可以利用微博等媒体,在必要时敢于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这样其合法权益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高职实习生要从思想和行动上重塑正确的维权意识和维权行为,主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高职学生实习权益保障困难是实习场域关系逻辑改变、资本失衡和行动者惯习异化的结果,这一问题的产生有着复杂的政策、制度、心理和行为的原因。因此,政府管理部门、实习单位、职业院校等需要发挥各自职责,形成监督合力大、权利制衡合理、责权利分配完善的良好局面,最大限度地增强实习生权益的保护效果。政府、实习单位、高职院校和实习生等行为主体要充分发挥场域理论的优势,使实习权益保障内化为实际行动,从而形成与场域相契合的惯习,保障高职院校实习生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促进职业教育实习工作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Z].国办发〔2017〕95号,2017-12-05.

[2]陈向阳.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现状的实证研究——基于31省(市、自治区)学生的调查[J].教育发展研究,2018,38(1):52-60.

[3]皮埃尔·布迪厄.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M]. 李猛,李康,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133,136.

[4]罗天莹,张媛媛.场域理论视角下农民工的工伤维权[J].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15485-15487,15529.

[5]高宣扬.布迪厄的社会理论[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115.

[6]朱国华.场域与实践:略论布迪厄的主要概念工具(下)[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41-45,126.

[7]黄瑶,王铭.论教育系统场域的重构[J].学习与探索,2020(11):40-45.

[8]肖鹏燕.美英大学生实习的就业权益保护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7(1):77-81.

[9]翁连金,黄学文.高职学生实习权益的法制保障[J].继续教育研究,2012(6):37-41.

[10]金劲彪,郭人菡.毕业实习大学生劳动权益保护的法理反思:基于各层次利益衡量的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20,40(3):67-75.

[11]徐静,赵静,吴慈生.实习单位家文化资本与实习单位家精神[J].管理世界,2016(3):180-181.

[12]周思含.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相关法律问题研究[J]. 职业技术教育,2019,40(32):18-22.

[13]王晓红.实习新规视域下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问题与对策[J].职教论坛,2017(32):87-90.

[14]黄培,马燕生.法国修订法律维护学生实习权益[J].世界教育信息,2014,27(6):73.

[15]王进.欧美大学生实习权益保障借鉴与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5(8):118-120.

[16]姜国平.我国高校学生实习法律制度的立法完善[J]. 现代教育管理,2017(1):104-109.

[责任编辑    曹   稳]

猜你喜欢
权益保障高职学生
肇庆高校残疾学生体育权益保障研究
关于劳动法与农民工权益保障的分析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城市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的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