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玲
摘 要:目的 研究延续性护理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康复期的价值。方法 2018年1月~2019年12月菏泽市中医医院接诊冠心病患者110例,以让患者随机抽红白球的方式,将患者平均分两组,每组55例。试验组采取康复期延续性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心血管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量表(CCQQ)评分、社会功能缺陷评分量表(SDSS)评分、服药依从性和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试验组SD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CCQ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用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于冠心病康复期中运用延续性护理,利于满意度的改善,生活质量的提升,服药依从性的增强。
关键词:冠心病;生活质量;延续性护理;康复期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7-0099-03
目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作为心血管疾病之一,在我国临床上十分常见,通常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可引起管腔的梗阻或者狭窄,使得心肌血供出现不足的情况,进而导致心脏的器质性病变[1]。相关资料中提及,冠心病具有病情迁延与病程长等特点,可损害患者身体健康,影响日常生活[2]。尽管通过早期的对症治疗能够抑制冠心病的进展,但患者在出院后由于得不到专业人士的正确指导,使得其依从性降低,不利于病情康复。本文选取110例冠心病康复期患者(2018年1月~2019年12月),旨在分析延续性护理用于冠心病康复期的价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年1月~2019年12月菏泽市中医医院接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患者110例,以让患者随机抽红白球的方式,将患者平均分两组。试验组女性26例,男性29例;年龄41~73岁,平均(54.69±4.74)岁;病程0.5~7.0年,平均(2.84±0.69)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者12例、心绞痛者25例、心肌梗死者18例。对照组女性30例,男性25例;年龄40~74岁,平均(54.92±5.01)岁;病程0.5~8.0年之间,平均(2.96±0.73)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者11例、心绞痛者27例、心肌梗死者17例。本次研究已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自愿配合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病程等资料对比,具有可比性(P>0.05)。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①病历信息完整;②意识清楚,精神正常;③住院期间病情基本稳定后进行的康复过程,住院期间证实无心肌缺血症状,无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生命体征基本稳定,经冠脉造影和心动图等检查明確诊断符合冠心病康复期标准[3]。
排除标准:①颅脑创伤者;②痴呆者;③肺功能不全者;④认知功能障碍者;⑤恶性肿瘤者;⑥肝肾疾病者;⑦失访者;⑧精神病者。
1.3 方法
两组都接受常规治疗与护理,其中治疗方法包括吸氧、硝酸酯药物、血小板抑制剂,以及营养心肌药物、溶血栓等治疗。护理主要从用药护理和病情观察等处理。
试验组患者治疗方法同对照组,护理方法除住院期间的常规护理外,出院后还配合延续性护理:①组建延续性护理小组,选拔科室中多名综合能力强、经验丰富的护士入组,并从中挑选出1名护士作为组长。为患者介绍延续性护理的方法、目的和临床优势等,耐心解答患者提问,以取得其积极配合。对患者病情进行准确的评估,制定完善的护理方案。②根据患者生活习惯与病情等,对护理记录表进行制定,详细记录患者日常活动、病情变化与心理状态等情况。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1次/周,家访1次/月,了解患者康复情况,包括饮食、用药、心理和身体状况等,同时帮助患者解决康复期间遇到的问题。③随访时,注意分析患者语气,仔细观察患者情绪变化,积极安抚患者负性情绪,使患者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正向引导患者倾诉,为患者介绍预后较好的冠心病案例,使其有足够的勇气面对疾病。教给患者情绪调整的方法,如:阅读和冥想等。④组建医患交流群,定期为患者推送健康知识,并鼓励患者在微信群中分享生活中的趣事和治疗心得。建议患者适当运动,注意培养兴趣爱好。一般情况下,患者宜选取有氧运动,如:散步和太极拳等。嘱患者选择低脂和低盐的饮食,禁食刺激、油腻和辛辣的食物。
1.4 评价指标
两组患者均随访3个月,用社会功能缺陷评分量表(SDSS)对两组干预前/后(随访3个月时)生活功能作出评价,内容有依赖度、活动情况和社交情况等,总分80分,得分越高,社会功能就越低。选择心血管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量表(CCQQ),对两组干预前/后(随访3个月时)生活质量做出评价,涉及体力、工作状况、病情、生活功能和医疗情况等内容,总分100分,得分越低,生活质量就越差。
按照下述标准[4]评估两组服药依从性:不依从,患者不能自愿规律服药;部分依从,患者能在他人提醒下规律服药;完全依从,患者能自觉规律服药。依从率=(部分依从+完全依从)例数/总例数×100%。调查满意度,于末次干预时开展,并对调查结果采取百分制。不满意≤64分,一般65~84分,满意≥85分。满意度=(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经SPSS 20.0,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提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社会功能分析
针对SDSS评分,两组干预前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干预后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生活质量分析
针对CCQQ评分,试验组干预前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干预后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依从性分析
针对服药依从性,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满意度分析
针对满意度,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討论
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使得我国冠心病的患病率显著增高,不仅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痛苦,还会增加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5]。为了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身体机能的恢复,不仅要为患者进行积极治疗,也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干预。
延续性护理是新兴的护理方式之一,且其同时也是医院护理工作的一个延续,能够通过建立微信医患交流群、家庭随访和电话随访等方式[6],了解患者康复情况,并能为患者提供运动、饮食、心理和用药等方面的指导,帮助患者解答疑惑,以增强患者自信心,改善服药依从性,促进病情康复[7-8]。通过对冠心病患者施以延续性护理,可使患者在出院后依旧能够得到专业人士的指导,不仅有助于确保医院护理工作的连续性,还能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以确保其疗效,促进康复进程,改善预后[9]。
因此,应该为冠心病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健全的健康服务体系[10],通过多种护理干预措施,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并为出院患者提供科学的护理指导,以提高其康复效果,改善症状,帮助患者恢复身体机能,促进生活质量改善。
本次研究中,在SDSS与CCQQ评分上,试验组干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在服药依从性上,试验组比对照组高(P<0.05);在满意度上,试验组比对照组高(P<0.05)。延续性护理后,患者社会功能明显增强,服药依从性有所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且其满意度也较高[11-12]。为此,医院可将延续性护理作为冠心病康复期的一种首选辅助护理方式。
综上,冠心病康复期用延续性护理,患者满意度高,社会功能改善明显,服药依从性提升迅速,预后较好,建议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淼.延续性护理对冠心病康复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8,17(40):168.
[2]饶宇科,王胜芳.延续性护理对冠心病康复期患者服药依从性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5):91,93.
[3]卢文苏,卢俊哲,高晶晶.延续性护理应用于冠心病康复期患者对其服药依从性社会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4):130.
[4]车鑫霞.冠心患者者介入手术后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20):149-150.
[5]李彬,陈江琳.观察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康复期患者服药依从性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13):21.
[6]李彬,陈江琳.观察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康复期患者服药依从性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 (13):21.
[7]冯兰芝.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康复期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实用医技杂志,2018,25(2):227-228.
[8]张翠萍.延续性护理对冠心病康复期患者服药依从性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2):4-6.
[9]金爱莲.延续性护理对康复期冠心患者者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研究,2015,23(5):2-4.
[10]郭金美.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康复期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2014,13(3):5-7.
[11]门秀珍.延续性护理对冠心病康复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2015,13(2):13-15.
[12]李秀兰,吴元俊.延续性护理对冠心病康复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5,22(12):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