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数学思维”活动中激发幼儿的自主学习

2021-08-09 21:19张杨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21年7期
关键词:数学思维自主学习教学策略

张杨

摘  要:如何发展幼儿的数学思维,是当前幼儿教师亟须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探讨自主学习有益于幼儿终身发展出发,通过幼儿“数学思维”教学中的实际案例,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指引,就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支持幼儿的自主学习,总结归纳出五方面的支持策略。最终得出,强调在“数学思维”活动中重点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对于幼儿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且长远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幼儿;数学思维;自主学习;教学策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学前教育的主流思想也随之发生深刻转变。当今的教育已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逐渐向自主性开放式教学发展,要求幼儿教师为幼儿积极创设开放适宜的游戏和学习环境,建立平等、互动、和谐的师幼关系,引导幼儿在安全、开放、自主的氛围中,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从而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本文通过最新相关前沿理论,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并出示案例,研究支持策略,就如何在幼儿“数学思维”活动中激发幼儿自主学习进行了积极探讨。

一、适应新时代新需要,亟须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能力

(一)自主学习有益于幼儿终身发展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当前创新人才必备的基本功,是个体终生发展的需要。面对新世纪新挑战,随着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每个人都必须终身学习才能适应知识更新的要求。自主学习是个体走出校门后的主要学习方式,没有自主学习能力,个体的终生发展会受到极大限制。

(二)在“数学思维”活动中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能力意义深远

发展幼儿“数学思维”的一个基本思想就是要帮助幼儿建立对数的初步概念,发展幼儿基本的思维能力,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培养幼儿良好的认知兴趣及学习习惯。作为幼儿教师,在进行“数学思维”活动中所要达成的教育目的要为幼儿今后学习数学做好思想和兴趣上的准备,为其未来的数学能力乃至综合能力发展创造条件。因此,强调在“数学思维”活动中重点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具有非常重要且长远的教育意义。

二、运用有效教学策略,积极支持幼儿自主学习

以幼儿为主体的教学有助于提升幼儿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推动幼儿“数学思维”教育实质性改革。因此笔者在实施以幼儿为主体性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五点有效支持策略。

(一)顺应幼儿天性,重视幼儿原有经验

幼儿的天性是好奇心强,对身边的事物感兴趣。建构主义学習理论中的学生观中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的。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种形式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有关的知识经验,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

当幼儿对一件事表示出兴趣和探索的欲望时,作为教师,要善于抓住良好的教育契机,顺应幼儿的天性,鼓励幼儿的积极性,看到在此过程中的教育价值。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原有知识与经验,合理引导,支持幼儿自主学习。

(二)了解年龄特点,尊重幼儿个体差异

幼儿的理解力有限,在“数学思维”活动中如果给幼儿讲解过多的知识点,一味地告知幼儿思路及结果,幼儿不仅无法理解老师讲解的内容,而且可能由此对数学失去了兴趣。因此教育活动设计是否与幼儿学情相匹配,是决定教育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和幼儿个体的特点与需求,笔者一般会量身定做的开展“数学思维”活动,教学内容尽量贴合该年龄段幼儿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视野。如若教学内容不符合本班幼儿学情,幼儿则会很难理解,教学效果也不会理想。

当然,即使同一年龄段的幼儿在认知结构、学习风格等方面也有诸多差异,他们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并不完全相同。因此,作为教师,还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在设计活动时充分考虑个体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达到《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

案例一:我班的幼儿动手能力强,喜欢操作类游戏,教师们就结合幼儿的这一特点,让幼儿通过画设计图来设计自己想要的区域位置,活动中幼儿自主选择了材料,有的幼儿对玩具柜或墙面地面进行了测量,并认真记录;有的幼儿在依据自己的意愿进行画设计图,还有的幼儿在统计活动室共有多少个区域,最后他们都纷纷呈现了自己的设计图,再一次对空间进行了感知。最终教师们选择了一种完整的设计图,进行摆放,在实施后幼儿进行了简短的游戏,游戏后在进行分享调整。活动涉及了多个领域,其中数学知识也蕴含在内,如:测量、空间方位感知、规划计划、统计等等,在游戏中既促进了幼儿的空间方位感知等数学知识,也通过游戏让幼儿感受到了自己做班级主人的成就感。

这次活动完全与大班幼儿年龄特点相符合,孩子们能够自己制定设计图,并能从平面到立体之间的转换,通过反复尝试,不断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活动中孩子们既能够独立思考,又能在同伴之间相互学习,并且能够达到语言、科学、艺术、社会等多领域的综合发展。同时,笔者能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如活动中有些幼儿可以独立完成观察、测量、设计、实施等环节,笔者就鼓励他们继续探究;有些幼儿也许自身无法独自完成任务,但他通过分工合作也能达成学习效果,笔者也支持他们这种合作进步方式。只要是幼儿积极主动去学习、去探究,笔者都给予他们肯定与支持,重在培养孩子良好的自主学习品质养成。

(三)创设适宜环境,引导幼儿主动学习

《纲要》中强调,“为幼儿创设宽松的环境,引导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这就要求作为教师,必须要在活动中为幼儿创设各种自由活动的环境,充分体现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支持幼儿的活动需要,尊重幼儿的活动意愿,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愿望。

(四)贴近兴趣和生活,合理选择活动内容

1.根据幼儿兴趣选择活动内容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所谓 “强扭的瓜不甜”也就是这个道理。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二:前段时间我班幼儿通过阅读绘本《一寸虫》,对绘本中的竹节虫很感兴趣。怎样才能既尊重幼儿的兴趣点,不压抑他们的积极性,又能达到预定的教育目标呢?幼儿在学习绘本中被竹节虫的本领、智慧所深深吸引住了,于是孩子们回家纷纷查找有竹节虫的资料,到美工区制作竹节虫玩,他们用自己制作的竹节虫去量班里、户外的任何物品,竹节虫不够了还会和同伴一起量,于是一节有关测量的“数学思维”活动就这样开展了。活动中孩子们发现有的东西用竹节虫来测量并不方便,于是他们想到可以用不同的测量物去测量不同物体,几个孩子之间相互寻找班中测量工具纷纷来测量自己的身高,结果为:六本书、十根笔、五十一个小数块、四块长积木等等……活动后他们还发现了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出来的数是不一样的;在测量中可以用同一种测量工具测量不同物体,也可以同不同测量工具来测量同一种物体。

利用幼儿的兴趣点推动其“数学思维”的发展,是笔者在本次活动中运用的教学策略,事实说明,如果在“数学思维”活动中能够根据幼儿本身的兴趣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将有利于幼儿自觉达到自主探究的目的,以兴趣为导向的学习必然更高效有效,有利于促进幼儿自主学习。

2.贴近幼儿生活选择活动内容

活动要来源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蕴含着数学知识,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利用幼儿的原有经验,使幼儿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有用、有趣。

案例三:值日生做值日,幼儿就可以在数餐具、发加餐的环节中感知数量,练习正确点数。还有每周他们都会整理自己的柜子及小抽屉,就需要孩子们合理的利用空间,才能将自己的物品规整的码放到柜子、抽屉中,这其中就锻炼了幼儿对空间进行感知。同样每天幼儿都会自己画出勤表,一个月后由幼儿统计出一个月中的出勤标兵。还有每天由幼儿画出当天的温度,一个月后教师们也会和孩子一起看看哪天最热、哪天最冷,这其中就蕴含着统计的知识点。

当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合适的数学材料和数学概念来解决问题时,这样的学习对幼儿是非常有意义的。由于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大多发生在自然状态下,它使幼儿常常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感受到“数学”,这就会使幼儿在主体性学习中自然而然地学习了“数学”,幼儿的“数学思维”活动就是在其生活和游戏中通过操作材料、解决问题,体验着数学的价值和有趣,这也是幼儿数学教育的真正价值所在。

(五)注重正面评价,激发幼儿学习自信

《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就要求教师把教学过程视為一个教师抛球,学生接球的过程,在这种新的教学方式下,教师应善于抓住时机,时时激发师幼互动。对幼儿的表现持支持和赞扬的态度,多鼓励幼儿,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及自信心,对幼儿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提出意见,指引他们往正确的方向发展。

心理学研究表明,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学习效果有明显影响,当幼儿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可以强化其正确的学习动机,克服不正确的学习动机,从而进一步努力学习。正如在一次“解救公主”的“数学思维”活动中,笔者积极与幼儿互动,帮助个别学习困难幼儿,在他们取得成绩时,及时、恰当给予孩子正面的评价与鼓励,这样不仅激发了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投入学习,也有利于幼儿在不断受鼓励的情感体验中树立自主学习的信心。

三、小结

由于本班幼儿是笔者从中班带到大班,因此在这两学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能够将自主性学习的教学理念以“持续性”“递进式”的方式渗透给本班幼儿,让幼儿在“数学思维”活动中始终能够保持活跃的思维。在这两年中,笔者一直在主动尝试与积极探索,同时不断总结教学经验。相较于之前的传统教学,笔者认为,在自主学习模式下成长的幼儿对数学有着更浓厚的兴趣,对其他方面知识的学习有更明显的进步,求知欲更强,这些都是自主性学习所带来的益处。

总之,通过文中五点支持策略的论证,以及幼儿给予笔者最真实的反馈,笔者更加坚定的认为:每一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成长的个体,他们既需要成人的帮助和引导,又存在自身内在的发展需要。因此,培养自主性是形成幼儿健康自我的必要条件,是发展幼儿潜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作为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自主成长的需求,深入研究幼儿的特点,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为幼儿的自主、独立发展创造宽松、愉快的氛围,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自我展现,形成自己独特的思考及行为方式,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帮助他们成长为独立自主具有健康人格特征的现代人。

猜你喜欢
数学思维自主学习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让小学数学活动绽放数学思维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