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润心 化境为育

2021-08-09 11:05于倩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21年7期
关键词:舞蹈绘本儿童

于倩

摘  要:笔者通过大量教学实践,探索出适合6-9岁儿童的一学期绘本情境舞蹈课程。优选《芭蕾小精灵安吉莉娜》系列绘本为“蓝本”,根据绘本故事情节设计课程主线和每次课的主题,在教学中营造故事情境,并将适宜的舞蹈专业知识技能融入其中,通过阅读与想象、观察与模仿、创造与表达、展示与互评,带领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情境中学习舞蹈、發展审美、提升创造力、养成积极健康的人格特质。从课程评价来看,学生在多个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关键词:6-9岁儿童;绘本情境舞蹈;舞蹈课程

一、建立背景

(一)育人目标的转变——从知识到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于2016年公布,这是我国教育面对信息时代人才培养的积极回应,标志着我国教育在育人目标上的重大转变。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反映出我国基础教育关注点的转移——从知识学习到能力发展,再到素质养成。

(二)课程改革的发展——从分科到综合

为了顺应时代趋势,我国最近一轮课程改革明确提出应设置综合课程,尤其在小学学段。相比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更有利于激发低年龄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全面地认识世界、发展自我。

(三)舞蹈教育的演进——从目的到工具

当前,全球舞蹈教育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无论是西方的“创造性舞蹈”,还是我国著名舞蹈教育家吕艺生教授及其团队提出的“素质教育舞蹈”,这些理论均认为,舞蹈教育的终极目标不再是舞蹈表演,舞蹈应成为促进儿童身心成长的学习方式和艺术手段。换言之,舞蹈应从目的本身演变为发展人的工具。

育人目标、课程改革、舞蹈教育的重大变化,对我国儿童舞蹈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多年延续专业舞蹈教育模式,我国儿童舞蹈教育一直追求“高精尖”的职业舞蹈技能,儿童接受程度低、教学方法旧、适用教材少,难以形成既符合时代要求又满足儿童需要的舞蹈课程。

为解决上述难题,笔者尝试建立绘本情境舞蹈课程。所谓绘本情境舞蹈,指的是遴选优秀儿童绘本,以绘本故事情节为课程设计的主线和主题,寻找舞蹈专业知识技能与绘本故事的结合点,在教学中营造故事情境,带领儿童在寓教于乐的情境中高效、愉悦、自然地学习舞蹈、发展审美、提升创造力、养成积极健康的人格特质。

经过反复遴选和分析,笔者选取12册《芭蕾小精灵安吉莉娜》系列绘本,首先开设了一学期6-9岁儿童绘本情境舞蹈课程(以下简称“课程”)。

依据6-9岁儿童身体快速发育但肌肉力量小、爱表现又注意力集中不持久等身心发展规律,这套课程设定了专业难度和内容编排。整套课程具备以下三个特点,这些特点直接回应了课程建立的背景:

首先,树立榜样,寄教于境。该系列绘本是富含教育意义的经典绘本。主人公安吉丽娜善良、豁达、坚毅、优雅。将这个角色设定为学习榜样,可以激发学生“见贤思齐”的学习动力。绘本故事的情节设计符合儿童心理需求,课程借助故事营造学习情境,吸引学生投入学习,自然而然渗透德育,而且启发学生进行创编、引导学生开展合作,能够切实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而不仅仅是学会舞蹈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其次,基于舞蹈,广于舞蹈。该系列绘本与舞蹈联系紧密,对舞蹈语汇、舞蹈动作的创编非常精巧,笔者能够从绘本中提取多种舞蹈元素作为教学内容。此外,将绘本与舞蹈结合在一起,拓展了儿童舞蹈教育的边界,也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使文学、美术、舞蹈等多种专业有机会相互渗透、共同发挥教育作用,有效地避免了分科课程的弊端。

最后,转移关切,以人为本。这套课程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舞蹈表演,但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传统舞蹈课程不同,学生跳得美不美、模仿得像不像,在本套课程中不是第一位的;学生在跳舞的过程中是否愉快、是否主动、是否有创意、能否与人合作,才更为关键。舞蹈必须为学生成长服务,而不是舞蹈限制了学生的发展。舞蹈成为育人手段,学生才是课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课程理念

(一)以专业为基石

不同于学校舞蹈课程以普及性为主,本套课程要突出舞蹈专业性,这是满足学员及其家长需求的根本,是校外舞蹈课程差异化生存之道。

中国儿童中心儿童舞蹈项目设定了17个教学级别的教学大纲,其中6-9岁为中级阶段,此阶段对手、肩、腰、胯、腿等部位的动作及队形都有专业要求。本套课程涉及了中级阶段的所有舞蹈知识与技能,以舞蹈专业性为基石开展教学。

(二)用情境巧教学

6-9岁儿童的思维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他们难以理解抽象的舞蹈动作。因此本套课程要通过绘本为儿童营造“身边”的生活场景,让学生通过图画和文字两个方面来感知情境——观看丰富画面所呈现出的故事场景、人物形象和动作,阅读简练文字所描绘出的情节走向、角色思想和情感。本套课程,一方面要帮助学生认识真实的生活,便于他们用舞蹈表现生活;另一方面应促进学生理解角色的情绪,使学生更容易在舞蹈中产生与表达真情实感。

(三)凭跨界育全人

本套课程巧妙地融合了舞蹈、文学、美术、音乐,因此教学发挥了各专业的优势。以舞蹈训练学生形体和身体表现力;以文学启蒙学生的阅读理解;以美术提高学生的视觉欣赏水平与绘画能力;以音乐增强学生的听力及乐感。换言之,通过专业内容的融合与教学方法的创新,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以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四)师与生共创造

用舞蹈表现绘本故事,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个性化的创编,这体现出舞蹈的创造性、教学的创造性。本套课程就是要将这种创造性发挥出来:一是教师的创编,教师将舞蹈知识技能与绘本故事相结合,创造出动作组合,让学生在故事情境中学习动作组合,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二是学生的创编,除了教授基本动作,教师要预设创编空间,激励学生运用想象力、创造力,主动创编动作组合、小舞句、小舞段。

三、课程目标

(一)专业技能

第一,学生能够标准地做出正步小跳、控腰、卷腰、跪下腰、大环动、双吸腿、伸后腿、跑跳步、后踢步、吸跳步、肩倒立、重心转移、芭蕾7个手位、四种队形,身体的力量、柔韧性、灵活性逐步提高。

第二,学生能够运用以上舞蹈技能,掌握本学期绘本情境舞蹈的8个动作组合与一支成品舞蹈。

第三,学生敢于用肢体去表达情感、情绪。

(二)审美能力

通过欣赏绘本、创编舞蹈、用舞蹈表现绘本情节,学生逐步提升审美水平。此外,透过美好的绘本舞蹈形象,学生心灵得到浸润,潜移默化形成阳光积极的个性品质。

(三)合作能力

教師设置多种合作机会,学生从中学会如何角色分配、合作创编、组内讨论、组间评价,学生的沟通技巧、合作意识和互助能力增强。

(四)创造能力

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如何运用肢体语言,并创编出丰富的、多样的、个性化的舞蹈动作、动作组合、小舞句与小舞段。

四、课程实施

2019年3月-6月的春季学期,笔者以一个舞蹈中级班为试点,对本班20名6岁学员实施了本套课程。本套课程一共17次课,一周一次课,每次课90分钟。(详见表1)

在实施这套课程中,笔者力求达到:

第一联系生活经验,营造“真实”情境。该套绘本与生活有一定联系,因此在教学中,笔者会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这样教学情境就会更加自然、有效;第二融入情境体验,准确表现情绪。本套课程中的每一次课,学生都是在具体的故事情节中学习,犹如身临其境,这种实实在在的体验感,非常容易激发学生专注学习,也容易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流露真情实感;第三巧妙借助道具,高效完成教学。使用道具跳舞,是学生喜爱的方式。在这套课程中,道具成为创设情境的必要元素;第四捕捉有趣形象,激发表演欲望。除了设置情境、运用道具,请学生模仿绘本中人物或者动物也是推进教学的重要方式。

五、教学模式

本套课程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教学模式,即“阅读与想象-观察与模仿-创造与表达-展示与互评”。为了更好地展示教学模式,下表以系列绘本的其中一本《舞台之星安吉莉娜》为例,详细解析第8次课“小脚印”的教学过程。(详见表2)

六、课程评价

为了解课程实施效果,笔者通过观察、测试、问卷调查、访谈等多种方式,汇集了教师、学生、家长的评价意见,并从兴趣浓度、舞蹈技能、创造表达、情感体验、审美能力五个维度归纳了评价结果。

第一,学生对本套课程很感兴趣,在角色的投入感、创编的参与性两方面学生都表现出较浓的兴趣,课上愉悦度也较高;第二,从身体认知、时间认知、空间认知、力效认知和舞蹈创编等方面来看,学生能够较好掌握中心舞蹈项目中级阶段大纲所规定的所有技能;第三,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增强,并且可以通过口头语言、肢体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此外,学生在创编方面有长足的进步——所有学生都能在学期末自主创编、主动分享,并且大部分学生已经可以独立创编出小舞句和小舞段;第四,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故事背后的内涵和意义,一半的学生能设身处地地体验故事人物的情感,同理心得到发展。第五,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提升。

猜你喜欢
舞蹈绘本儿童
绘本
绘本
绘本
舞蹈课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雪地上的舞蹈
卷首语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