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科学教学反思

2021-08-09 02:12张巧玲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1年9期
关键词:教育观反思技能

张巧玲

【内容摘要】义务教育阶段,科学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而且应重视学习、实践科学技能的培训,科学课程的构建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教学模式上做到主导主体两平衡;教学过程中做到生活实验二合一;计算题型上做到讲解训练相配套;用好错题本:实现错误向正确转化。

【关键词】教育观  反思  教学  技能

《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中指出:科学课程以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教学总目标。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学会和掌握一定的基本科学学习、实践的方法和技能,发展探究能力,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因此,我认为在义务教育阶段,科学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而且应重视学习、实践科学技能的培训,科学课程的构建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在此我基于近几年新课标下初中科学教学实践谈几点想法。

一、教学模式:主导主体两平衡

传统的科学教学模式:填鸭式,即偏重于知识点的传授,强调老师讲学生听,然后让学生大量的刷题,一天两份甚至三份试卷地刷,再不断地讲授,还有来不及讲的直接放答案,或者拖课,甚至不惜抢走一切“副课”,更有甚者不顾学生路上的安危而晚放学。学生被动地接受,反复机械地刷题,失去了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消化时间,学生苦不堪言,考试成绩却上不去,从而造成学生失去学习科学的兴趣。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课堂中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让学生保持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兴趣以及学习习惯。所以现在又有老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偏重于教室里热闹,认为教室里热闹了学生就是主体了。但是实际上,教室里热闹了,学生聊天、开小差的时间也多了。

所以我们要控制这个度,既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又要减少他们开小差的机会,做到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两者之间的平衡。怎么做?我认为应该把科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并缩短教授的时间,给学生消化的时间。

譬如,对于刚接触《力学》的学生来说,唯一的基础材料就是现实生活,这就要求教学活动必须围绕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情景、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和社会来展开。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创设其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例如我们在讲《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时,可以设置这样的情景:桌子上放半瓶水,用手推动瓶子做匀速直线运动,让学生观察:瓶子里的水面是处于什么状态?突然减速运动,水面向哪个方向移动?突然加速呢?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做看,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瓶内多装一些水,留一个气泡,再观察气泡的运动状态,比较气泡和水面的运动状态的不同,这样更直观的了解惯性的大小和质量的大小有关。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常识:这就像我们在車上放一杯水时,车匀速,突然启动和紧急刹车时,水面是怎样改变的?还可以问:为什么我们在向前匀速行驶的火车上竖直向上抛物体时,火车前进了,物体怎么还会落在原来的地方呢?为什么我们上公交车后,公交车上总是要播放:“车辆启动,请抓好扶手,坐好、站稳”?在盘山公路上人总是会东倒西歪,这是为什么?

这样我们通过不断地对学生设疑、质疑,同时用我们身边经常见到的事例来提问,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动手实验也把我们生活中的现象再现。同时通过不断地设疑、质疑、引导,他们除了解决科学课本上的问题外,还会成功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情、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科学现象和自然规律,养成走到哪里看到什么现象都会想到,哎,这不是我们在上科学课时,老师举的例子以讲解某个知识点的吗?或者是想到这种现象和我们上课时举例子的现象很像哦,道理是不是一样呢?学生一旦养成这种主体、主动的好习惯,何愁科学学不好呢?

二、教学过程:生活实验二合一

新课标要求学生要学会和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能,所以我们要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像科学家研究问题那样根据现象提出问题,建立假设,用实验寻找证据,最后得出结论,在整个探究过程中他们可以获取知识,提高动手动脑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把生活中有关新课的现象引入到课堂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引导学生想提出假设,并想办法来证明这个假设,而在证明这个结论的试验中,我们会用到各种实验方法。如我们最常用的控制变量法,转换法,以及理想实验法,在学习影响导体产生热量的因素,即《焦耳定律》时,我们引入生活中两个功率不同的热水壶烧水的例子,问学生两个表面看起来一样的热水壶,为什么烧开一壶水所用的时间不一样呢?影响烧开一壶水的因素有哪些呢,即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呢?电压?电流?电阻?时间?因为热水壶都是接在家庭电路上,所以都是220伏,所以与电压无关,那就是与电流,电阻,及时间有关。因为有三个因素,我们就要用到控制变量法。而要探究导体产生的热量,我们眼睛看不出,怎么办?引导学生想着借助工具——温度计,观察温度计的变化就可以知道吸收热量的多少,这又采用了转换法。然后我们就可以组装仪器进行实验,来验证我们的假设。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一些研究科学问题的思维方法,增强了学习科学的能力。

另外,学生普遍喜欢做实验,每次有实验的时候,连最不爱学习的学生也会拿起实验仪器捣弄一番,尤其是有他希望出现的现象,那更是开心得恨不得跳起来,虽然有时也会失败,但是学生的这种热情有利于学习新的知识,甚至还会对前置的认识予以否定。比如在学习《电路》中电路的连接方式时,他们在连接串联电路时,有一只灯泡不亮,另一只灯泡也只是发红,此时他们认为灯泡不亮是因为那个灯泡灯丝断了,或是哪里接触不良,即认为没有电流通过灯泡,要求更换灯泡。我引导他们检查电路,并告诉他们因为有一个灯泡是红的,说明电路接触良好让他们移动滑动变阻器再试试?然后他们叫了,“亮了亮了,原来灯泡的灯丝也没有问题啊?那老师你说说为什么刚才灯丝不亮呢?”于是,我引导他们分析不亮的原因是灯泡的实际功率太小。科学教材和活动手册中有许多学生实验和活动,有些实验和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或者家里利用废弃的材料想办法完成,这样能使学生分工合作,并在观察、记录、分析、描述、讨论过程中获得与概念、定律相联系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更加热爱科学这门功课。

因此,我们要尽量多地把生活中的现象再现,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动手做实验,千万不要因实验仪器容易损坏,实验药品危险或教学进度等原因放弃实验,从而失去一个让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比如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制彩虹,让学生体验到底是迎着阳光才能看到彩虹还是背对着光才能看到彩虹;观察影子的长短变化,雨后迎着光,地面亮的是水坑还是暗的是水坑?用酵母菌发酵做馒头、做酸奶,既学习了知识,又获得了美食。这样,学生通过活动对知识牢固掌握的同时,学习的激情也增加了。

三、计算题型:讲解训练相配套

科学的学习离不开计算,尤其是《力学》《电学》和《化学》,这不仅是我们教学的难点,也是学生学习、考试的重难点,所以在训练方法上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计算题要给学生讲透彻,并且要规范。对待新知识,我们应该给学生边讲,边特别强调解题的规范性,所以我们不能偷懒,该板书时,一定要认真规范的写出计算步骤,不要觉得这些过程只要我们一说,学生就知道,一看就会做,实际上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若能一看就会,一點就通,那就不需要我们老师了。我曾经让学生很认真地看了一遍《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感觉书本上方法和步骤写得也很清楚了,以为学生照着写就可以了,可是学生一脸懵地看着我,你都没有讲过,我怎么会做呢?我才知道其实更多的时候,我们都是自己想当然,因此我们在学习新知识时一定要讲透,每一步要干什么,怎么干给他们讲清楚,他们要先模仿,然后再慢慢消化,最终才能够学会,所以我现在题目讲好后,一般都会留些时间让学生消化,再重新做,做到当堂讲好,当堂消化,当堂练习,我发现效果真的很好。

2.训练贯穿教育全过程,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我们要引导学生从重复不断的刷题转到以问题为导向,学习方法,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如电路故障问题,如测小灯泡的电功率试验中,小灯泡不发光,并告诉你故障只发生在两个用电器上,让你根据两个电表的示数变化,判断哪个用电器出现故障。引导学生归纳得出:若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无示数,则是电路中与电压表并联处出现短路,若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也有示数且为电源电压,则电路中与电压表非并联处出现短路;若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则是电路中与电压表并联处出现断路;若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也无示数,则是电路中与电压表非并联处出现断路。通过这样的归纳,学生就能学会一类题目,做到举一反三。

四、用好错题本:实现错误向正确的转化

我们知道一本好的错题本,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宝藏,能够帮助学生把记错的知识点,错误的方法,通过归纳、总结,以最集约的方式,转变到正确上来,并可能让学生在经常翻看时对学过的知识有新的领悟。错题本不是任何错题都抄上,或者不动脑子地把老师的话原封不动地写上,这样既耗费时间又增加学生的负担,所以我们要让学生把理解出错的,或者是好题、新题摘下来,写上思路,一个星期后重新再做一遍,如果思路清晰很快并做出来,说明已经会了,可以在期末复习时再做一遍;如果思路不清晰,考虑很久才做出,建议第二星期再做一次;根本没有思路了,也做不出,可以看一看老师讲解的思路,然后再做,还做不出,就要再请教老师了。

总之,我们作为引路人,只要我们善于引导,科学教学过程才会成为学生愉悦的知识和情感体验过程,学生的智慧才会在感悟实际生活中得以提升,科学的奇妙和规律才会再现,更重要的是学生勇于探索科学知识的最大潜能也将得到迸发,同时他们也会在愉快中,尤其是在失败与挫折中逐步走进科学的殿堂。从而真正实现从生活走向课堂,从课堂走向科学,从科学再走向社会。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集士港镇中学)

猜你喜欢
教育观反思技能
高级技能
浅谈如何用科学教育观培育孩子
秣马厉兵强技能
金钱教育观,从现在开始
拼技能,享丰收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画唇技能轻松
论王十朋的教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