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输血与限制输血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2021-08-09 09:15:32悦,李
大医生 2021年7期
关键词:例数机体内镜

陈 悦,李 杰

(1.南宁中心血站献血后服务科,广西南宁 530028;2.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输血科,广西南宁 530023)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acut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 AUGB)属于临床的常见急症,若未及时处理或处理方式欠妥则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贫血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引发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和休克等。因此,当患者出血过多时,需要及时采取输血疗法以补充机体血容量,避免发生失血性休克。医师一般通过观察患者机体血红蛋白水平明确输血量,积极输血为无限制的输血,但临床发现此标准下容易出现扩容不足或不良反应等问题[1]。限制输血可为患者提供良好的适应时间,一定程度上补充血液循环能力,促进自我修复[2]。临床针对AUGB的具体输血时机与相应策略尚未制定统一标准。故本研究对积极输血与限制输血在AUGB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展开对比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12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7例AUGB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积极输血组(63例)男、女患者分别为38、25例;年龄19~70岁,平均(44.56±3.19)岁。限制输血组(64例)男、女患者分别为 39、25例;年龄 20~69岁,平均(44.48±3.2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3]中的关于AUGB的临床诊断标准;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发病至入院时间在12 h以内者。排除标准:合并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者;存在恶性肿瘤者。此项研究经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常规予以禁食、护胃、止血,以及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对症治疗。积极输血组患者实施积极输血疗法,患者血红蛋白含量低于90 g/L时,即刻进行红细胞悬液与血浆输注,输注量为全部估计失血量,输血后血红蛋白恢复目标为90~110 g/L,随后输注晶体液,输注量>4 000 mL/d。限制输血组患者采取限制输血疗法,患者血红蛋白含量在70 g/L以下时,给予红细胞悬液与血浆输注,输注量为估计失血量的33%~50%,输血后血红蛋白恢复目标为70~90 g/L,一旦达标即可停止输血治疗,随后进行晶体液输注,输注量同样为估计失血量的33%~50%。输血完毕后,若患者再次出血可再进行输血。

1.3 观察指标 ①止血效果。显效:患者经输血后出血症状基本消失,大便隐血实验结果为阴性;好转:患者输血后呕血、黑便等症状部分缓解,出血量有所减少;无效:患者输血后呕血、黑便等症状未见缓解,出血量无变化或持续增加。总有效率=(显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②恢复情况。统计两组患者出血症状消失、内镜检查复常、总治疗时长,并对患者输血72 h后血红蛋白水平进行检测,采集患者输血72 h后3 mL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③凝血功能。分别于输血前、输血72 h后清晨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2 mL,抗凝处理后,采用血凝分析仪测定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患者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水平。④观察两组患者输血期间再出血率,并统计不良反应(过敏、发热、细菌感染、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 21.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以()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例(%)]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止血效果 限制输血组患者止血总有效率高于积极输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止血效果比较[例(%)]

2.2 恢复情况 限制输血组患者出血症状消失、内镜检查复常、总治疗时长均短于积极输血组,血红蛋白水平高于积极输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恢复情况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恢复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 出血症状消失时长(d)内镜检查复常时长(d) 总治疗时长(d) 血红蛋白(g/L)积极输血组 63 5.17±1.23 7.19±1.71 9.26±1.58 78.59±5.42限制输血组 64 3.24±0.95 4.56±1.27 7.15±1.24 83.61±6.57 t值 9.905 9.850 8.379 4.693 P值 <0.05 <0.05 <0.05 <0.05

2.3 凝血功能 与输血前比,输血72 h后两组患者HCT、PLT水平均升高,且限制输血组高于积极输血组;而两组患者PT、APTT水平均缩短,且限制输血组短于积极输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表3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输血前比,P*<0.05。HCT:红细胞比容;PLT:血小板计数;PT: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组别 例数 HCT(%) PLT(×109/L) PT(s) APTT(s)输血前 输血72 h后 输血前 输血72 h后 输血前 输血72 h后 输血前 输血72 h后积极输血组 63 15.26±3.46 20.84±3.49*42.27±5.34 59.10±6.85*19.74±1.72 15.17±1.56*60.34±5.48 42.31±3.42*限制输血组 64 15.20±3.43 24.23±3.26*42.26±5.37 71.32±7.43*19.76±1.70 12.68±1.58*60.49±5.46 31.29±3.71*t值 0.098 5.658 0.011 9.632 0.066 8.936 0.155 17.397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再出血与不良反应 输血期间,限制输血组患者再出血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低于积极输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再出血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AUGB具有病情危重且进展迅速、反复发作、止血困难等特点,患者可出现贫血、头晕乏力、血容量减少及四肢周围循环障碍等症状,病死率较高,一旦发病,即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4]。因此临床需要积极探索更为科学合理的抢救方式,及时纠正患者休克症状,降低其病死率。

积极输血治疗方式主要指向患者体内无限制地输注血浆和红细胞悬液,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凝血因子发生稀释,从而不利于输血疗法止血效果的发挥。有相关研究发现,大部分患者接受积极输血疗法干预后,机体发生再出血的风险较高,且无限制地输血还容易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升高[5]。因此临床针对上述情况提出采用限制输血治疗方式,该方式用于AUGB患者治疗可迅速止血,避免机体凝血功能发生紊乱,还可减少不良反应和再出血情况的发生,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6]。本研究结果显示,限制输血组患者止血总有效率、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积极输血组,出血症状消失、内镜检查复常、总治疗时长均短于积极输血组;输血期间,限制输血组患者再出血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低于积极输血组。限制输血治疗方式在患者疾病早期不急于进行输血治疗,可为其机体提供良好的适应时间,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患者血液循环系统的补充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提高,有助于增强凝血因子的聚集效应,从而全面提升止血效果;此外,限制输血方式通过科学限制策略合理控制临床不必要的输血,能够最大程度节约血液资源[7]。本研究结果显示,输血72 h后,限制输血组患者HCT、PLT水平均高于积极输血组,PT、APTT水平均短于积极输血组。提示进行限制性输血可有效改善AUGB患者的凝血功能。在患者早期活动性出血尚未彻底止血前,过多且快速地输入大量液体和血液不仅不能保证重要器官的灌流,反而有可能导致血压迅速升高,从而引发血管收缩功能障碍,延长止血时间,且过多的低温血制品在输入患者体内后会进一步抑制体内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活性,影响凝血系统运转[8]。

综上,针对AUGB患者选择限制输血方式开展治疗,具有更为显著的止血效果,其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凝血功能,同时降低再出血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患者机体恢复,值得临床采纳与推广。

猜你喜欢
例数机体内镜
眼内镜的噱头
保健医苑(2022年4期)2022-05-05 06:11:12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中老年保健(2021年7期)2021-08-22 07:40:46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医学新知(2019年4期)2020-01-02 11:04:02
更正
某柴油机机体的设计开发及验证
大型卧浇机体下芯研箱定位工艺探讨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早期胃癌的超声内镜诊断及内镜下治疗效果分析
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