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煤炭类专业就业特征与指导

2021-08-09 08:23刘晓帆
山东煤炭科技 2021年7期
关键词:淮南煤炭毕业生

曹 祺 刘晓帆

(1.淮南职业技术学院能源工程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2.中国煤炭教育协会,北京 100000)

2019年2月14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同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做出重要指示,将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支持力度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在招生和就业等方面面临着问题,这是煤炭行业高职院校的一个缩影。

1 高职煤炭类专业大学生就业特征

1.1 煤炭经济运行情况与煤炭专业现状相互对应

煤矿黄金十年之后,煤炭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煤炭价格直线下降,煤炭企业营利难,绝大多数企业亏损,国家要求去产能降成本。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14年,我国煤炭产量38.7亿t,同比下降2.5%,十几年来首次出现下降[1]。2015年,淮南职业技术学院煤炭类专业招生人数由2014年的163人骤降到30人,同时,2015届煤炭专业毕业生一次就业率由前两年的70.4%降至27.6%[2],招生和就业均呈现断崖式变化。这和当时国家能源结构调整、淮南矿业集团计划关闭矿井、降低产能、人员分流、停止招工的大形势密不可分。此情形给该校煤炭类专业发展带来极大困难,部分专业出现停招或无人可招的现象。所以,行业环境对专业发展影响深远,行业变化的实时性与招生就业的周期性,决定着煤炭类专业需要建立就业保障体系。淮南职业技术学院煤炭类专业近六年在校人数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煤炭类专业近六年在校人数

1.2 高职煤炭专业学生现状分析

现在高职院校学生选择专业自由度较高,被动选择煤炭类专业的学生,受传统观念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对煤矿认识比较片面,绝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转专业,而留下的学生更多是个人社会关系中有从事煤矿相关工作的家人或朋友,对煤矿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对工作的困难有足够的认识,对行业未来有一定信心,才选择了煤炭类专业。所以,现在学生选择专业的心态呈现出阶段性的变化:“黄金十年”期间,煤炭专业就业形势好,工作待遇高,主动选择煤炭类专业;“黄金十年”后,煤炭形势紧张,学生对专业迷茫,对煤矿不认可,一些专业调剂和服从的学生,被动选择了该专业;如今入校转专业的机会增加,一部分人短时间内对煤矿艰苦恶劣工作环境的印象无法改变,选择了非煤炭专业,一部分从事煤矿工作的家庭,看到国家对行业结构调整逐步完成,行业走向正轨,看到煤炭变革带来的机遇,愿意让下一代继续从事煤矿行业,这类学生专业选择目的性强,呈现“家族式”变化。

1.3 高职煤炭专业毕业生就业分析

1.3.1 大学生就业将职业幸福感作为衡量标准

近几年,高职煤炭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就业意向出现多元化的倾向。他们关注的重点是“职业幸福感”和“自我体验感”,以兴趣爱好、工作环境、自我满足和城市选择为焦点,甚至是否需要加班、工作伙伴是否友好等都纳入了选择的衡量标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年青人很少会为家庭温饱而奋斗,缺少经历艰苦生活的磨炼,选择工作时更倾向于追求安逸,而煤炭专业毕业生需要到采煤一线工作,井下工作劳动强度大,时间长,休班少,甚至比较危险,这跟其“职业幸福感”体验相差甚远。根据全球最大的职位中文搜索引擎“职友集”对近30天1089个样本进行统计,采矿工程专业在所有1109个专业中就业排名为596,并处于明显下降趋势。

1.3.2 就业区域集中于资源型城市

煤炭类专业的高职毕业生,就业区域选择少,主要分布在省内的淮北、淮南和煤炭资源丰富的陕西、山西、内蒙古、甘肃和新疆等地。近些年,受到煤炭经济市场下行的影响,多数煤炭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用工需求日益减少。同时,煤炭“黄金十年”期间,部分企业兴办高职院校,高职毕业生增多,企业更多选择自己学校培养的毕业生,使得煤炭类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区域更加集中。以淮南职业技术学院煤炭类专业毕业生为例,“黄金十年”期间,省内就业学生除了选择淮南矿业集团,还可以选择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皖北矿业集团和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但随着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中煤职业技术学院的兴办,淮北、阜阳的煤炭企业只从自身企业办学中招聘高职毕业生。同时,大型煤矿企业所在的城市,一般为资源型城市,是三四线城市,甚至是资源枯竭亟待转型的城市,面对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和“北上广”等大城市的“抢人大战”和宽松的落户政策,资源型城市对毕业生的吸引力欠缺,煤炭类毕业生更愿意去经济相对发达的省市,从事非煤专业。

1.3.3 高职学生基础薄弱,知识面狭窄

高职学生入学成绩不高,基础薄弱,甚至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自于中职,给煤炭类专业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学生知识技能单一,专业实践较少,教材较为陈旧,导致知识面狭窄,专业知识技能薄弱。在煤炭行业转型升级发展阶段,煤炭院校应将当前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业相关知识点融入到教学,开阔学生视野。另一方面,煤炭院校不重视通识教育课程,综合能力不足。一些学生在学校期间不注重良好习惯的养成,忽视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缺少社交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的锻炼,造成自身综合能力不足,不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导致就业困难。

2 高职煤炭类专业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

2.1 加强就业价值观教育,增强专业忠诚度

煤炭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牢牢把握岗位需求,站在做企业发展的高度做好顶层设计,要切实以学生为中心,以专业岗位为结合点,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做好岗位综合素质教育,让学生充分了解煤矿岗位要求,对未来工作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否则,毕业生的就业期望与现实情况相差过远,容易出现在煤矿入职不久即会跳槽的现象。

2.2 增加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

高职学生入校成绩低,基础薄弱,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一方面要巩固地质学、力学、数学等知识结构体系的基础,另一方面,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降低专业课难度,减少理论推导,将专业基础课转化成通识课,结合体验式教学、信息化教学、仿真模拟和工程实践等,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淮南职业技术学院以煤矿安全开采环境和高成本综合训练设备系统为仿真对象,加强了仿真教学资源、师资队伍和平台信息技术建设,创新仿真实训教学体系,购置了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安全监控模拟故障仿真软件等一批新的实验设备和平台。同时,在专业课的教学中,学校注重加强学生对岗位的定位,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毕业后要干什么、能干什么。因此,在通识教育中增加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课,该课程不能脱离专业,应结合专业讲授,帮助学生提前结合专业制定发展目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4]。

2.3 提高技能,拓宽就业渠道

作为企业办学,要主动适应煤炭企业的发展,及时了解煤炭企业对知识技能的需求,要深入矿区,跟技术能力和工匠大师多交流,与企业建立反馈机制。例如,该院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是省级重点专业,一直将井下的测风测气作为核心知识点,但深入矿区了解后,发现矿上的光学瓦斯检测仪在使用过程中经常损坏,但无人会修,企业急需相关人才对仪器进行维修管理。针对此问题,学院利用企业技能大师工作室,聘请专业维修人员给老师和学生培训维修光学瓦斯检测仪的相关知识,真正让学生在校学习,满足企业需求。

2.4 发挥企业优势,做好产教融合

要形成多个办学主体、多种投资主体共同办学的多元办学格局,企业办学要发挥企业优势,做好产教融合。一方面职业院校要与产业、行业、企业等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的教师、投资、实训实习场所等进行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另一方面要采取措施,使更多的行业、企业、民间组织独立或联合举办职业教育,这是解决办学形式单一化问题的有效途径[3-4]。

综上所述,新时代新形势下职业教育被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高职煤炭类专业要利用好政策导向,提高公众对煤矿的认识,吸引广大青年学子报考煤炭专业,增加人才储备,为高职煤炭类专业学生就业打造稳定的就业环境。未来,国家能源结构调整的完成,煤矿工人保障体系的完善,无人化智能采煤技术的应用,势必给煤矿带来新一轮的变革,实现高职煤炭类专业就业的稳定增长。

猜你喜欢
淮南煤炭毕业生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投稿须知
消除煤炭:是时候将煤炭载入史册了 精读
煤炭绿色完全开采不再是梦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CRADLE OF TOFU BY DAVID dawson
煤炭开采Ⅱ个股表现
安徽淮南地区秋冬茬番茄育苗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