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利霞
(上海市闵行区精神卫生中心,上海,201100)
在临床上,心境障碍躁狂症抑郁症是比较常见的精神疾病,患者一般会有情感方面的障碍,主要表现为狂躁和抑郁两种症状[1]。该病虽然不会持续性发作,在一定时间内会保持正常的状态,但是在护理和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往往配合度比较低,有明显的抵触心理,对后期的治疗有一定的阻碍,治疗效果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结果。有学者提出用临床路径的护理模式对心境障碍躁狂症抑郁症患者进行护理,强化护理的有效性。因此,本文对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应用于心境障碍躁狂症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参与本次研究的52 例患者都是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按照接受护理的方式不同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中有16 例女性患者,10 例男性患者,年龄在21 岁-58 岁之间,平均(36.38±2.23)岁;观察组患者中有15 例女性患者,11 例男性患者,年龄在22-60 岁之间,平均(38.24±2.18)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都符合该病的诊断标准,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包括用药指导、常规检查等。对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路径护理模式:①心理干预。在疾病的干扰之下,患者容易产生焦虑以及暴躁等负面情绪,不配合医生的工作,使护理工作难以继续开展[2]。所以,护理人员在日常进行护理时,应与患者时刻保持沟通,疏导其不良情绪,消除患者的焦虑情绪以及建立其治疗的信心。②饮食指导。大多数的心境障碍躁狂症抑郁症患者饮食习惯都比较差,情绪不好时可能会出现暴饮暴食的情况,有的则会绝食,所以身体也受到重创。对于这种现象,护理人员应主动去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以此为依据制定合理健康的饮食方案,可以为患者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③健康宣教。对患者适当进行疾病的讲解以及健康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以及护理的依从性[3]。所以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做一定的了解,比如依照患者的患病程度,学历水平等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宣教,制定教育方案。在进行宣教的过程中可以选择一对一进行指导,指导患者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告知患者应当正确对待疾病。④出院指导。在出院之前护理人员要向家属以及患者讲解需要注意的事项,嘱咐患者按时按量服药,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适当进行运动,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和饮食习惯。提醒患者要定期回医院进行复诊,及时了解患者状态[4]。
对两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况用HAMD 和HAMA 进行评分,同时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
对相关资料进行SPSS21.0 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评分对比,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抑郁评分和焦虑评分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抑郁评分和焦虑评分对比(±s)
组别HAMD HAMA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52.28±2.3325.51±3.09 50.88±4.12 39.72±3.93对照组52.13±2.5832.46±3.15 51.02±4.07 21.53±2.96 t 0.2200 8.0312 0.1233 18.8518 p 0.8268 0.0000 0.9024 0.0000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在工作和学习等因素的影响下,患有心境障碍躁狂症抑郁症的人越来越多,患者在发病时会出现抑郁与狂躁情绪交叉出现的现象,严重的还会自残甚至自杀,精神状态比较差。如果没有及时进行相应治疗,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影响,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5]。在对该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患者会产生抗拒心理,依从性比较差,严重的甚至会攻击护理人员。
临床路径是新型的护理模式,具有针对性强、护理内容丰富、理念先进等优势,在护理过程中,以患者的实际需求为依据向其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在进行护理工作的同时,通过健康宣教、心理疏导等方式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对疾病的认知,以获取良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对心境障碍躁狂症抑郁症的患者在护理时采用临床路径护理措施,可以明显提升护理的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治疗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