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常 桦
考级指南
第六级
A项:《练习曲》(克拉默,No.1)
这是一首双手齐奏的练习曲,初次识谱时感觉并不困难,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就会发现要想弹得又快又整齐真是不容易。由于双手的织体是完全一致的,稍有不齐或错位,错误就显得十分明显。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把握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速 度 作曲家标明的速度为Allegro( =132)。这个速度并不是一个绝对的要求,不同程度的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演奏能力来灵活调整,避免一味地追求快速。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速度的重点是弹出“快板的感觉”,即采用灵活的、积极的、流畅的速度就可以。
齐 奏 齐奏是一种表面看着不难,而实际上练起来比较难的技术,难点就在于“整齐”二字。在最初练习时,可以找出音的组织,比如四个音或八个音一组等。特别注意每组的第一个音很重要,弹奏时内心要有节拍的感觉,内心节拍和双手要准确地对在一起。
例1 第3至6小节
慢练时,节拍重音可以略微明显一些,让耳朵听到这些关键音。此后随着速度的加快,特别是快速弹奏时,这些重音就要隐藏起来,仅仅在内心控制好就可以了。
音乐变化 练习曲这种类型虽然以训练手指技术为主,但音乐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它需要丰富的情绪变化,虽然乐谱上作曲家给的提示并不多,但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音乐感受来处理。通常,最基本的表达方式就是根据音的发展方向来进行判断,比如第1至4小节,这里的音型是向上进行的,音乐情绪自然而然地就需要渐强,积极向前推动;而到了第5小节,音的走向是下行,音乐就可以逐步渐弱下来。作品中后面的乐句都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来变化。
踏 板 在音乐表现中,踏板是非常必要的,适当地运用踏板,可以使音乐丰富起来。在这首练习曲中,踏板并不是为了延长某个音,而更多是起了加强节奏韵律的作用。在作品中,有些地方是应该有踏板的,而有些地方则既可以踩也可以不踩,需灵活判断。
例2 第1至2小节
这里第一个和弦是强力度,加上踏板可以增强和弦的共鸣,使声音更有效果。随后,一长串十六分音符由低到高,声音也不由自主地渐强。通常,弱奏时不需要踏板,而随着声音逐渐增强,就可以在拍点上“点”一下踏板(仅仅是建议,当然也完全可以不踩)。
例3 第5至6小节
在例3中,第5小节是乐句的高潮,如果加一点儿踏板,可以使高潮更有力量。此后,随着音阶模进下行,声音开始渐弱,并走到最低谷,因此,从第7小节开始就无须踏板了。
例4 第20至22小节
我们总结一下踏板的规律:在这首练习曲中,当音乐弱的时候,踏板不用(或少用);而当音乐强(或渐强)时,踏板应该要用,它可以增强声音的共鸣,使音乐更有效果。作品中应该加踏板的强力度的地方如第1小节、第8至9小节;还有另一种情况需要踏板,比如例4所展示的第20至22小节,这里是最后三个小节,音乐使用了分解琶音,如果加上踏板(按和声来换),就能使声音浪漫而温柔,获得一个非常优美的收尾。(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