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策略研究

2021-08-09 14:33范珺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1年9期
关键词:教育公平信息素养教育信息化

范珺

摘  要 西北地区教育信息化水平发展滞后,尤其是城乡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要努力探索出一系列西北地区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的策略,缩小城乡教育信息化发展差距,尽快改变不均衡的局面,体现教育均衡、公平与协调,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教育资源;教育公平;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1)09-0013-03

0  引言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西北地区的教育信息化水平取得较大发展,但与发达地区相比,教育信息化水平还较低,城乡差异较大,教育信息化应用层次不高。本文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調查等方法,从信息化投资情况、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等方面,以临泽县为例,对教育信息化水平进行调查,尤其对城乡差异做了深入比较研究,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提出西北地区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策略。

1  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均衡的主要表现

1.1  教育信息化投资不均衡

临泽县近年来教育信息化总投资为1 832.5万元,平均每所学校投资21.56万元。全县各类学校中教学点所占比重最大,占学校总数的74.1%,但总投资金额仅为264.5万元,占全县总投资的14.4%,平均投资金额仅为4.2万元;农村完全小学占学校总数的10.6%,投资88万元,占全县总投资的4.8%,平均投资9.78万元;乡镇中心小学占学校总数的9.4%,共投资524万元,占全县总投资的28.6%,平均投资65.5万元;初级中学占学校总数的3.5%,投资516万元,占全县总投资的28.2%,平均投资172万元;高级中学占学校总数的2.4%,投资440万元,占全县总投资的24%,平均投资220万元。各类学校数比例和投资数比例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教育信息化投资极不均衡,教育信息化投资主要集中在乡镇中心小学、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而学校数最多的教学点投资非常少。

1.2  各类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均衡

全县各类学校拥有学生专用计算机数量呈现明显差

异:25.39%的教学点没有配置学生专用计算机,9.52%的教学点只有一台学生专用计算机;33.3%的农村完全小学没有配置学生专用计算机,55.5%的农村完全小学配有10台以下的学生专用计算机;所有的乡镇中心小学、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都配有学生专用计算机。各类型学校生机比差异明显:教学点和农村完全小学平均生机比均为22∶1,乡镇中心小学平均生机比为9∶1,初级中学平均生机比为8∶1,高级中学平均生机比为13∶1。

所有学校都接入了互联网(Internet),在接入互联网的各类学校中,教学点和农村完全小学主要采取ADSL的方式接入互联网,乡镇中心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主要采用光纤的方式接入互联网。大部分教学点和农村完全小学的网络接入带宽主要在2 Mbps及以下;乡镇中心小学的网络接入带宽主要集中在2~10 Mbps;初级中学的网络接入带宽主要集中在10~30 Mbps;高级中学有近一半的学校接入带宽在2~10 Mbps,近一半的学校接入带宽在10~30 Mbps。

全县大部分学校(98%)配置有教师计算机,教学点与其他类型学校配置率存在明显差异:90%以上的农村完全小学、乡镇中心小学配有教师计算机,几乎全部的高级中学配有教师计算机,但是仍然有少数教学点没有配有教师计算机。在配有教师计算机的学校中,配置率主要集中在5∶1以下(即平均五位教师配有一台计算机),教学点、农村完全小学、乡镇中心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师机比在5∶1

以下的学校分别占67.7%、77.7%、100%、100%、100%。

有34所学校建有计算机网络教室,占学校总数的40%。

各类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室建设情况差异较大,教学点和农村完全小学只有分别31.0%和22.2%的学校建有计算机网络教室,其他类型学校的建设率都在80%以上,并且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呈现出递增的趋势,高级中学计算机教室建设率为100%。

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均衡  调查显示,教师最熟练的信息技术操作是使用Office等办公软件、资源的有效检索与下载、运用交流软件(如QQ、微博、博客等)与他人进行交流互动:平均有70.85%的教师非常熟练或比较熟练使用Office等办公软件,平均有73.54%的教师非常熟练或比较熟练资源的有效检索与下载,平均有67.96%的教师非常熟练或比较熟练运用交流软件(如QQ、微博、博客等)与他人进行交流互动。其中,教师最不熟练的信息技术操作是加工与处理图片或视频等多媒体素材、使用多媒体设备(如交互式电子白板等)进行教学、使用PowerPoint或思维导图等软件整合多媒体资源:平均有43.06%的教师完全不会加工与处理图片或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平均有39.03%的教师完全不会使用多媒体设备(如交互式电子白板等)进行教学,平均有34.98%的教师完全不会使用PowerPoint

或思维导图等软件整合多媒体资源。这说明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上存在差异,而且城乡教师之间的差异更加明显。

2  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均衡的原因

2.1  信息化建设投资不均衡

信息化建设投资的不均衡是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均衡的根源。目前信息化建设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县城学校,农村学校尤其是教学点的信息化投资非常少,有些教学点甚至多年得不到一分钱的投资,造成设备短缺、老化,而县城高级中学和初级中学本身有一定的收入来源,财政投入又倾向于它们,最终导致城乡差距越来越大。

2.2  信息化环境不均衡

信息化投资的不均衡导致信息化环境建设的不均衡。对于农村学校的教师来说,这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本身农村学校的教师接触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的机会就相对较少,信息化素养相对较低,再加上设备老化甚至没有设备这样的情况,使一些教师失去使用信息化设备的信心,甚至失去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心,最终导致学校的信息化水平整体下降,甚至会影响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对于城市学校的教师来说,他们接触信息技术相对较早,加上学校的信息化设备比较新,也比较多,对信息化能力更是一种促进,因此会导致城乡教师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2.3  教育主管部门的教育观念有偏差

教育主管部门的教育观念有偏差,导致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均衡。全县每年的教育信息化经费有限,教育主管部门对如何分配这些经费,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缺乏实地调查,也缺乏合理的论证,每年的信息化经费大部分投入高级中学等,极少部分才能投到教学点等,导致教学点没有设备可用,高级中学设备闲置。教育信息化经费的用途也缺乏合理规划,大多数信息化建设投资都用来购买硬件设备,而不重视软件资源建设和教师培训等,导致许多设备不能发挥应有作用,部分设备使用频率偏低,甚至部分设备没人愿意用。县电教中心服务意识薄弱,尤其是服务基层学校的意识薄弱,这些都造成城乡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均衡。

2.4  教师提升信息化能力机会差异大

目前的教师培训种类繁多,但真正能实实在在提高教师能力的培训不多。虽然有一部分教师培训对教师有较大的帮助,但城乡教师参加培训的机会存在明显差异。农村学校的教师教学任务重,一个学校只有几个教师,一个教师上几门课,学期内几乎无法抽身去参加各类培训。目前国家层面有国培计划、顶岗实习等政策,但同样是城市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多于农村教师,因为受学校条件等各方面的限制,顶岗实习的学生也大多在城市。学校环境条件有限,教师外出参加培训的机会又减少,导致农村教师与城镇教师之间的信息化能力差距越来越大。

3  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策略

3.1  注重农村学校尤其是教学点的信息化建设

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城乡整体推进,要做到城乡均衡发展,尤其要注重大量教学点的信息化建设。虽然教学点规模都较小,教师和学生人数不多,但目前提倡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发展,因此,越是条件差、发展缓慢的学校,教育主管部门越应该高度重视,只有这样,农村学校的学生才有可能与城市学校的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教育公平才不会变成一句空口号。

3.2  转变各级领导和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要各级领导的重视,更需要教育主管部门转变观念。县级教育管理部门的领导首先要充分认识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并将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落实到实际工作中,统筹全局,要舍得为信息化建设投钱,而且要投到最合理的地方,做到科学规划、科学管理、科学使用,兼顾城市和农村学校发展的需要,避免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充分考虑教师和学生的需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努力使全县信息化建设科学合理。

要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转变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逐渐从以考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中脱离出来,逐渐形成以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学理念,努力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以适应未来信息化社会的需要。同时,要让教师认识到信息化教学的诸多优势,乐意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而不是强迫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3.3  充分发挥县电教中心的功能

作为具体负责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职能部门,县电教中心需要加強自身建设,要建设一支技术过硬的专业队伍,发挥规划、管理、指导和协调作用,为全县的信息化建设做好顶层设计,为县教育局领导提供决策依据;同时要加强服务意识,为全县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协调全县各类学校,保障全县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县电教中心不仅要履行一些基本的职能(如组织全县教师参加各类信息化培训和比赛等,贯彻落实上级教育、电教部门有关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相关工作要求,检查学校信息化工作开展的情况和取得的成效等),更要做好全县教育信息化的摸底工作,掌握全县信息化建设的薄弱环节,研究如何使城乡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研究如何利用好现有的信息化资源等。

3.4  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师培训、学生活动等工作,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

教育信息化要均衡发展,必须重视和加强教师和专业人员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做好在职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考核工作,通过集中面授与自主学习等形式,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操作技能,为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打下基础。另一方面通过举办暑期培训班,开设计算机网络管理、网页制作、各类专业软件等课程,努力培养一批信息技术专业人员队伍,为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有效维护和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在广大学校,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则需要通过组织开展各类活动进行促进。比如举办全县中小学生网络作文比赛,学生通过网络上传习作参评,激发广大中小学生文学创作的兴趣,提高其网络操作技能和信息素养。这样既加强了网络的应用,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又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提高了比赛的质量。还可以举办全县中小学生计算机作品综合比赛,组织教师优质教学资源评比、教师论文评比等,这些工作和活动的开展,都会缩小学校间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不平衡,很好地促进信息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3.5  以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缩小城乡间学校教育信息资源的不平衡

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可以促进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构建新型教育模式,促使教育创新,实现教育公平。在教育信息资源的占用上,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重点学校与薄弱学校存在相当大的差异与不平衡。教育资源共建需要统筹规划、上下协调,一方面要做好国家级、省级以及市级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自主研发力度。例如:组织开展全县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活动,要求相关学科的优秀教师每学期研发与现行教材配套、体现新教材理念的教学资源,并及时上传县教育资源网;举办新课程优质教学资源评比活动;定期将本地特级教师、优秀教师送教下乡教学视频录像并进行网上播放;等等。

4  结语

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是当前全国教育信息化的战略重点和关键环节,也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也不可以停滞不前。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尤其是县级教育主管部门,要科学合理利用有限的教育信息化经费,尽可能使本区域内教育信息化发展相对均衡,并实现现有教育信息化资源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徐恩芹,张景生.山东省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城乡差异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9(1):61-63.

[2]郭绍青,杨晓健,余学军.甘肃省基础教育信息化深化发展的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9(12):26-32.

[3]周玉霞,张喜艳,杨雪等.西部地区教育信息化现状调查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0(6):54-59.

[4]周应华.区域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创新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教育公平信息素养教育信息化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对特殊学生的全纳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基于教育公平视角的少数民族义务教育发展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