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应对方式及负性情绪的影响

2021-08-07 05:32韦宇坚邓智华杨润莲
临床医学工程 2021年7期
关键词:负性共情护理人员

韦宇坚,邓智华,杨润莲

(茂名市第三人民医院 临床心理科,广东 茂名 525200)

抑郁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主要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严重者甚至悲观厌世,出现自杀观念及行为[1]。目前,抑郁症尚无根治方法,临床主要采用药物及心理治疗来控制患者情绪,但由于多数患者治疗积极性低,加之该病易复发,药物疗效并不理想。因此,在治疗中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改善患者情绪尤为重要。共情护理可使医护人员站在患者角度体会患者的情绪,并进行合理的反馈,从而改善患者情绪[2]。鉴于此,本研究探讨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应对方式及负性情绪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82例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0)。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24例;年龄21~58岁,平均年龄(40.06±8.29)岁;病程5个月~24个月,平均病程 (14.15±3.30)个月。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23例;年龄22~59岁,平均年龄(40.12±8.54)岁;病程6个月~25个月,平均病程 (15.09±3.78)个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3];②能够配合独立填写调查量表;③临床资料完整;④未合并恶性肿瘤。排除标准:①存在肝功能异常、心血管等严重疾病;②存在智力异常、精神疾病史;③近1个月内接受精神相关治疗;④存在严重自杀倾向。

1.3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逐一讲解抑郁症原因、治疗过程及积极应对方式等的重要性,主动为患者介绍病房环境,促进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共情护理:①共情护理培训:护理前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共情护理培训,通过授课、模拟演练等方式教导共情认知、共情方法及共情理念,提高医护人员的共情能力。②耐心聆听: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交谈,鼓励患者说出内心想法,在患者诉说过程中不打断、不发表个人意见,但需与患者有眼神、点头等交流,让患者知道护理人员在认真倾听,理解其想法。根据患者的诉说体会患者的情绪,整理其需求,同时密切观察患者语气及表情变化,增强对患者的共情反应。③共情体验:通过患者的诉说了解其内心需求后,护理人员需站在患者的立场,设身处地去感受患者的情绪,体会其痛苦,并整理患者反馈的信息,进一步理解患者,促进与患者之前的共情反应,寻找患者抑郁的原因,同时通过语言表达对患者诉说的理解,如 “你说……是吗?” “我感觉到你……”引导患者对其感受进一步思考。④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将自己整理的患者需求及自己与患者共情后得出的意见向患者反馈,通过患者的语言、表情、动作可看出患者是否感到自己被理解,确认患者的共情体验后,护理人员对其疑惑作出耐心的解答,引导患者从不同角度看待事情,增强患者的积极意识,指导其从积极、乐观的角度看待事物,鼓励患者更多认识自身及他人的优势,乐观面对生活。此外,针对不愿表达的患者,应更耐心与其沟通,通过点头、眼神交流等向患者表达关心,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尽可能帮助患者表达内心的感受,从而提高其治疗积极性。

1.4 评价指标①干预8周后采用医学应对问卷(MCMQ)[4]评估患者的应对方式,包括面对、屈服、回避3个维度,共20项,每项1~4分,评分越高则该维度倾向性越高。②分别于干预前、干预8周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5]评估患者的负性情绪,SAS、SDS均包含20个项目,每项1~4分,评分越低则焦虑、抑郁症状越轻。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应对方式干预8周后,观察组的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屈服、回避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MCMQ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的MCMQ评分比较(±s,分)

?

2.2 负性情绪干预前,两组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后,两组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SAS、SDS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的SAS、SDS评分比较(±s,分)

注:与该组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 n SAS评分 SDS评分干预前 干预8周后 干预前 干预8周后观察组 42 68.14±5.46 42.12±4.09* 69.17±10.12 43.25±5.69*对照组 40 68.54±5.50 50.32±4.89* 69.15±10.09 53.63±5.87*t 0.330 8.252 0.009 8.131 P 0.742 0.000 0.993 0.000

3 讨论

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认为主要可能与遗传、神经内分泌、心理因素、性格特征或生活中遭遇应激性事件有关[6]。由于抑郁症患者多伴有自残甚至自杀行为,故临床多采用看管患者的护理模式,虽然可预防患者自残、自杀事件的发生,但未缓解患者的心理情绪,且易增加其负性情绪。随着医学研究的发展及护理方式的改进,护理工作的重心逐渐转为正确引导患者心理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积极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8周后,观察组的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屈服、回避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的SAS、SDS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表明共情护理可改善抑郁症患者的应对方式,缓解其负性情绪,有利于促进患者恢复。分析原因在于,共情护理能使护理人员以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有利于护理人员感受患者内心的情绪,理解患者的痛苦,使患者觉得自己被理解、被认同,从而缩短护患之间距离,增进护患关系;护理人员鼓励患者表达自己内心感受、问题及情绪,并耐心聆听患者诉说,可有效体会患者情绪,便于其整理患者的需求,增强对患者的共情反应,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赖度,进而减少患者的疏远感及孤独感,减轻其抑郁情绪,且当患者感觉到被别人认同时,可缓解其不良情绪[7];护理人员站在患者的立场,设身处地去感受患者的情绪,可增加与患者之间的共鸣,更加深入地理解患者,提高患者的安全感,使患者感到被重视,从而提高患者的个人价值感,促进正性激素的分泌,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8];护理人员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引导患者正确疏散情绪,可有效减轻其负性情绪;帮助患者认识自身的优势,鼓励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可改善其应对方式,促进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共情护理可改善抑郁症患者的应对方式,缓解负性情绪,有利于促进患者恢复,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负性共情护理人员
无痛分娩用于初产妇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对负性情绪的影响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安宁疗护对老年肿瘤临终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性情绪及心理应激的影响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