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甲环酸联合缩宫素对剖宫产术后PLT、FIB及Hb水平的影响

2021-08-07 07:56俞萍徐璨杨志英王佳佳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7期
关键词:宫素全血黏度

俞萍 徐璨 杨志英 王佳佳

剖宫产术后出血是引发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发病率约为2%~3%,尤其是孕妇存在前置胎盘、羊水过多、妊娠期高血压等高危妊娠因素情况时,剖宫产术后出血量将明显上升[1-2]。若无法及时控制出血量会导致产妇出血、失血性休克,严重危害产妇生命。宫缩乏力是导致产妇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故加强子宫收缩是预防产后出血的关键,可降低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缩宫素是临床上防治产后出血的常用宫缩剂[3]。但缩宫素半衰期较短,无法持续促进子宫收缩,药效消失后仍有出血的风险,且反复使用缩宫素可因缩宫素受体饱和而导致疗效欠佳。因此亟需寻找一种联合药物,更好地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发生[4]。氨甲环酸是赖氨酸合成衍生物,在治疗多种出血性疾病中效果已得到认可[5]。本研究通过探讨氨甲环酸联合缩宫素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价值,旨在为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提供可靠意见。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本院行剖宫产分娩的86 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所有孕妇均具有剖宫产指征[6];②临床病例资料完整,无缺损或丢失;③单胎妊娠;④存在子宫收缩乏力的高风险因素。排除标准:①对本研究使用药物过敏者;②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③有宫缩乏力或产后出血病史者;④合并心、肝、肾疾病者。根据不同预防出血方法分为单一组(n=41 例)与联合组(n=45 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s),n(%)]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s),n(%)]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s),n(%)]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s),n(%)]

组别联合组单一组χ2/t 值P 值n 45 41平均年龄(岁)27.54±5.09 27.16±4.48 0.366 0.715体重指数(kg/m2)27.34±3.59 27.64±3.87 0.373 0.710孕周(周)38.29±2.74 38.15±2.41 0.251 0.803孕次1 次35(77.78)30(73.17)0.247 0.619≥2 次10(22.22)11(26.83)高危因素羊水过多12(26.67)13(31.71)1.362 0.715巨大儿17(37.78)18(43.90)前置胎盘9(20.00)5(12.20)妊娠期高血压7(15.56)5(12.20)

1.2 方法

两组产妇均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进行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胎儿娩出后,单一组给予缩宫素(上海上药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863)20 U 静脉滴注,同时宫体注射缩宫素20 U。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氨甲环酸(成都倍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625)1 g+5%葡萄糖注射液10 mL 静脉滴注。

1.3 观察指标

1.3.1 剖宫产后产妇出血情况

比较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术后2、24 h 出血量。出血量=[胎儿娩出后接血敷料湿重(g)-接血前敷料干重(g)]/1.0(血液比重g/mL)。产后出血产妇[7]:胎儿娩出24 h内出血量>500 mL,剖宫产时>1 000 mL。

1.3.2 围手术期相关指标

比较两组子宫收缩持续时间、子宫底下降速度及恶露持续时间。

1.3.3 外周血液指标

比较两组术前、术后24 h 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包括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及血红蛋白(Hemoglobin,Hb),上述指标均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

1.3.4 血液流变学指标

比较两组术前、术后24 h 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包括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和血浆黏滞度。上述指标均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肝素抗凝,恒温37℃下采用全自动血液流变学测定仪检测。参考范围[8]:全血低切粘度5.84~10.09 mPa/s;全血高切粘度4.74~6.67 mPa/s;血浆黏滞度3.39~5.30 mPa/s。

1.3.5 不良反应

比较两组治疗期间恶心呕吐、腹泻、胸闷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术后出血量比较

联合组剖宫产术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单一组,术后2、24 h 出血量低于单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术后出血量比较[n(%),(±s)]Table 2 Comparison of incidence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and post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 between 2 groups[n(%),(±s)]

表2 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术后出血量比较[n(%),(±s)]Table 2 Comparison of incidence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and post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 between 2 groups[n(%),(±s)]

组别联合组单一组χ2/t 值P 值n 45 41产后出血4(8.89)11(26.83)4.795 0.029术后2 h 出血量(mL)235.11±56.28 351.28±54.36 9.717<0.001术后24 h 出血量(mL)324.09±72.14 455.28±73.18 8.365<0.001

2.2 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比较

与单一组相比,联合组子宫收缩持续时间延长,子宫底下降速度加快,恶露持续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perioperative related indexes between 2 groups(±s)

表3 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perioperative related indexes between 2 groups(±s)

组别联合组单一组t 值P 值n 45 41子宫收缩持续时间(h)3.15±0.74 1.62±0.19 12.852<0.001子宫底下降速度(cm/d)1.05±0.18 0.48±0.02 20.153<0.001恶露持续时间(d)13.54±2.54 19.01±3.29 8.673<0.001

2.3 两组外周血液指标水平比较

术后24 h 两组PLT、FIB 水平均较术前上升,Hb 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联合组上述外周血液指标水平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单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外周血液指标水平比较(±s)Table 4 Comparison of peripheral blood indexes between 2 groups(±s)

表4 两组外周血液指标水平比较(±s)Table 4 Comparison of peripheral blood indexes between 2 groups(±s)

注:a与同组术前比较,P<0.05。

组别联合组单一组t 值P 值n 45 41 PLT(×109/L)术前213.37±30.25 211.64±34.62 0.247 0.805术后24 h 261.45±45.42a 230.47±37.44a 3.432 0.001 FIB(g/L)术前2.28±1.02 2.32±1.03 0.181 0.857术后24 h 5.31±0.39a 3.89±0.31a 18.571<0.001 Hb(g/L)术前115.36±22.31 113.28±21.64 0.438 0.663术后24 h 91.45±19.21a 107.22±19.74a 3.753<0.001

2.4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 h 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及血浆黏滞度在各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比较(±s)Table 5 Comparison of hemorheological indexes between 2 groups(±s)

表5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比较(±s)Table 5 Comparison of hemorheological indexes between 2 groups(±s)

组别联合组单一组t 值P 值n 45 41高切全血黏度(mPa/s)术前4.71±0.64 4.64±0.78 1.631 0.107术后24 h 4.66±0.85 5.01±1.14 1.623 0.108低切全血黏度(mPa/s)术前12.21±1.87 11.67±1.89 1.331 0.187术后24 h 11.54±1.42 12.18±1.64 1.939 0.056血浆黏滞度(mPa/s)术前1.38±0.14 1.45±0.21 1.834 0.070术后24 h 1.35±0.16 1.41±0.25 1.498 0.138

2.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联合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与单一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两组不良反应轻微,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均消失或缓解。

表6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Table 6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n(%)]

3 讨论

多数进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存在前置胎盘、巨大儿等易发生宫缩乏力的高危因素;加上手术损伤,导致其产后出血发生率较阴道分娩产妇高,对产妇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从生理分娩角度来看,子宫属于一个特殊器官,内含有丰富的纤溶酶激活物,妊娠期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相对低下,在胎盘剥离娩出时,组织大量激活物质从剥离位置进入血液,抑制物活性快速下降,纤溶作用短时间内异常亢进,导致产后出血增加[9]。因此探讨如何有效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缩宫素是临床上促进子宫收缩的常用药物,主要通过促进子宫收缩压迫肌层血管而发挥止血作用[10]。但缩宫素半衰期较短,促子宫收缩效应无法持续发挥,止血效果不佳。因此临床上更倾向于联合治疗。氨甲环酸是一类高效抗纤溶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由纤溶酶介导的纤维蛋白分解,进而达到止血的目的,静脉给药后70%以原形由尿液排出,具有一定安全性,在预防产后出血中具有良好的作用[11]。本研究结果与Nonaka 等[12]研究报道基本一致。说明氨甲环酸联合缩宫素可协同作用延长宫缩持续时间,止血效果显著由于单一缩宫素。

Fakharian 等[13]研究发现,血浆凝血因子、血小板活性增加是产后出血的重要诱因。本研究通过比较两组手术前后PLT、FIB 及Hb 水平发现,术后24 h 两组PLT、FIB 水平均较术前上升,Hb 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联合组上述指标上升及下降程度均大于单一组。推测其原因可能是氨甲环酸可加快血小板聚集,解除凝血功能障碍,改善产妇血液微循环,增强子宫收缩,有助于胎盘剥离,减少出血,进而改善凝血功能状态[14]。此外,剖宫产手术必然会引发手术性创伤,进而导致机体发生应激反应,尤其是炎性应激与疼痛刺激[15]。血液流变学是与急性创伤和应激最密切的指标,故监测产妇术后血液流动学变化对观察产妇血栓发生风险非常必要[16]。本研究中,两组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及血浆黏滞度在各时间均无显著变化,提示氨甲环酸、缩宫素均不会影响产妇的血液流变学。但Wu 等[17]报道指出,血液流变学指标在产妇发动临产后通常会异常上升,且对进行剖宫产术的产妇创伤性应激反应变化更为明显。本研究中两组产妇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无明显变化,推测可能是在手术中麻醉的扩血管作用、术中补液及出血等多种因素共存情况下抵消了血液流变学变化带来的外周阻力增加。另外本研究还发现,氨甲环酸联合缩宫素并不会增加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一定安全性。

综上所述,氨甲环酸联合缩宫素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效果良好,可改善产妇凝血功能,且不影响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宫素全血黏度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缩宫素在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中的治疗效果
卡孕栓与麦角新碱分别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
全血超量采集原因分析及返工制备可行性分析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基于发动机油运动黏度计算高温高剪切黏度的研究与应用
缩宫素配合米索前列醇片在产后宫缩乏力减少产后出血的临床评价
PMA黏度指数改进剂对减振器油性能的影响
血黏度高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