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早孕胎膜后出血在先兆流产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2021-08-07 15:06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3期
关键词:症组液性暗区

崔 倩

(北京怀柔医院功能科 北京 101400)

早孕胎膜后出血属于妊娠期严重并发症,其发生原因是绒毛膜板和底蜕膜分离,表现为血液聚集在绒毛膜与底蜕膜间[1]。这种情况极易导致先兆流产的发生,危害母婴安全。而超声最为一种孕期常用的筛查和诊断手段,可以对妊娠期间母体的异常以及胎儿生长发育的异常进行有效诊断,并为后续的治疗提供指导依据。本文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早孕胎膜后出血的患者161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患者的超声诊断结果,判断其发生先兆流产的可能性,并对确诊先兆流产的患者进行保胎治疗;同时通过对患者保胎效果的分析,评价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早孕胎膜后出血的患者161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的年龄在20~40岁,平均年龄为(30.4±5.8)岁;其孕周在14周以下,平均孕周为(7.5±1.3)周。

纳入标准:(1)患者存在下腹部坠痛、阴道出血等胎膜后出血临床表现,并经临床诊断证实;(2)患者入院时的各项生命体征稳定,且患者及家属自愿参与本次实验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患者胎膜后出血未发生在早孕期;(2)患者多胎妊娠;(3)患者有习惯性流产史;(4)患者合并多种重要脏器结构功能障碍;(5)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6)患者合并生殖系统感染;(7)患者存在生殖系统畸形;(8)患者有表达或沟通障碍;(9)患者伴严重的妊娠期合并症。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检查,检查仪器为GE VOLUSON E8和东芝Aplio500超声诊断仪及其配套的探头。先对患者实施经腹超声检查,指导患者保持膀胱适度充盈,在仰卧位的状态下,用涂好耦合剂的超声探头(频率为3.5 MHz)对患者的盆腔进行全方位扫查,观察其子宫的大小、位置、形态以及孕囊的大小、形态,孕囊周围组织状况。排空膀胱后,再对其实施经阴道超声检查,调整探头频率在5 MHz~7 MHz之间,指导患者取截石位,将套好安全套并涂以耦合剂的探头置于患者阴道中,对患者的子宫、孕囊及孕囊周边相关情况进行再次扫描确认。观察患者的各影像学征象,重点观察其液性暗区的检出情况,判断患者是否为先兆流产。

按照其按照是否有出血液性暗区以及出血暗区的严重程度、胎膜下出血面积对确诊先兆流产的患者实施再分组,分轻症组(液性暗区深度≤8 mm,显示的长度≤2/3孕囊长度,胎膜下出血面积≤30%)和重症组(液性暗区深度>8 mm,显示的长度>2/3孕囊长度,胎膜下出血面积>30%)[2]。

在超声监测的辅助下,对诊断为先兆流产的患者实施保胎治疗。保胎治疗的方法是:指导患者保持绝对卧床休息,同时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性使用黄体酮、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以及维生素E等不同药物。

1.3 观察指标

计算早孕期胎膜后出血患者的先兆流产发生率,计算轻症组和重症组患者各自所占比例及其保胎治疗后的成功率。

对患者进行随访,至其完全分娩后,统计保胎成功患者的妊娠结局(观察指标包括早产率、宫内窘迫发生率、新生儿活产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超声诊断早孕期胎膜后出血的结果

161例患者经超声诊断,共检出先兆流产患者130例,非先兆流产患者31例,分别占比80.75%、19.25%。130例先兆流产的患者中,118例超声影像学上可以观察到液性暗区,占比90.77%;12例未见液性暗区。将118例存在出血液性暗区的先兆流产患者再分组,轻症组54例(占45.76%)、重症组64例(占54.24%)。

2.2 轻症组和重症组先兆流产患者的保胎效果

对确诊先兆流产并有胎膜积血的先兆流产患者进行保胎治疗后,74例保胎成功,成功率为62.71%,其中轻症组保胎成功率(87.04%)显著高于重症组(42.19%),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25.193,P=0.000<0.05)。对保胎成功患者的妊娠结局进行比较,可见,轻症组患者的早产率、宫内窘迫发生率显著低于重症组,而新生儿活产率显著高于重症组,比较同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表2。

表1 轻症组和重症组先兆流产患者的保胎效果比较

表2 轻症组和重症组先兆流产患者的保胎效果比较[n(%)]

3 讨论

临床上将孕妇的孕周在28周及以下时,发生阴道出血的情况定义为先兆流产,除了阴道出血外,一些孕妇还会伴发下腹部坠痛的症状,但其只是存在流产的风险,并未将妊娠物排出,且其子宫、妊娠囊的影像学征象与正常妊娠的孕妇并无太大区别,胎儿的胎心、胎芽等也无明显异常[3]。经过早期诊断确诊为先兆流产的患者,通过卧床静养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保守治疗方式进行处置后,出血可被慢慢吸收,多数可以继续妊娠。

胎膜后出血是导致先兆流产的严重并发症。在患者有先兆流产征象时,往往胎膜底的蜕膜层和子宫壁之间尚属于初步分离阶段,出血程度也比较轻。在超声影像学图像上可见宫壁、宫腔内、孕囊间无回声,但胎膜后存在环形、新月形或者三角形液性暗区[4]。这些液性暗区的出现与出血有关。因而,可以以液性暗区的深度、长度、形态结合胎膜下出血面积对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价。本文确诊为先兆流产且超声检查见液性暗区的118例患者中,轻症和重症患者分别占45.76%、55.24%。从两组患者的保胎效果及最终妊娠结局来看,轻症组均显著优于重症组,轻症组患者不仅保胎成功率高,而且围生儿早产、胎儿窘迫的发生率更低,新生儿的活产率接近100.0%,相对而言,重症组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都不十分理想。吴敏珊等[5]的研究也指出重度胎膜后出血并先兆流产的患者,保胎治疗的效果欠佳,妊娠并发症相对多,需要加强产检监护。这里需要得到重点关注。

重症先兆流产的患者在实施保胎治疗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超声辅助监测其胎膜后出血的改善情况,如果治疗后患者的出血情况未能得到改善甚至加重,孕囊位置下降,形状改变,且患者阵发性腹痛的发生频率增加,疼痛程度升高,甚至有胎膜破裂征象时,需考虑患者已经从先兆流产转变为难免流产,不能再继续进行保胎治疗,而应及时做出终止妊娠的处理,帮助患者将体内的孕囊排出。研究表明,在底蜕膜多次反复出血的情况下,当子宫腔内的孕囊确认死亡,但未能将其及时排出时,死亡的孕囊会被血块包围,形成胎块,胎块中除了部分被吸收的血红蛋白外,剩余组织可发生钙化,诱发子宫出血、宫腔感染及粘连,危害母体健康安全[6]。

综上,通过对早孕胎膜后出血的患者进行超声诊断可以对其先兆流产的情况进行判断,并根据超声下显示的胎膜后出血程度、范围等评价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施以合理的保胎治疗,改善患者的妊娠结局。这种方式操作简单,提供的影像学征象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症组液性暗区
超声心动图自动心肌运动定量技术评估妊娠期高血压孕妇的心功能的价值
崇明地区粉质黏土物理力学指标的线性分析
少弱精子症患者精液常规参数与精子形态特点的分析研究
常州地区粘性土液性指数与压缩系数相关性分析
基于配准图像与水平集算法的宫颈荧光多生暗区分割方法
阴道超声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诊断中的临床效果
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胱抑素C以及β2微球蛋白联合检测在妊高症肾损伤中的价值
光束分析仪测量高阶拉盖尔高斯光束暗区半径研究
杭州市三年消除城市照明暗区3098处
心脏术后康复延迟患者便失禁相关性皮炎(IAD)的临床特点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