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传承在培养“家国情怀”历史核心素养的实践探析

2021-08-06 17:26李江龙
关键词:红色基因家国情怀实践

李江龙

摘要: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发展壮大都离不开“红色基因”的影响。“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在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历史征程中所积累沉淀的一切历史遗存;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忠诚信仰,是爱党爱国、追求高远的家国情怀;是矢志不渝、顽强拼搏的精神动力;是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忘我追求,是青春永驻、生命绽放的青春赞歌。在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红色基因”凝聚着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红色资源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关键词:红色基因;核心素养;家国情怀;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1-058

一、“红色基因”溯源

(一)“红色”探源

马克思曾说过:“色彩是反映一个民族的性格最直观方式”。红色代表鲜血、象征着生命,是一种奔放热烈的色彩,标志着人类历史生生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19世纪中期,欧洲无产阶级队伍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迅速发展壮大起来,伴随着《共产党宣言》的发表,马克思主义在欧洲诞生。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成立,它是工人阶级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产物。第一国际将红色定为它的标志性颜色,以后“红色”便成了全世界共产党人的标志颜色。1917年俄历十月,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全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他领导的苏联军队被称为“红军”,红色逐渐演化为政治象征。[1]

(二)“红色基因”追溯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一大在上海秘密召开,会议因遭到破坏而中断,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一艘小船上继续进行。这艘孕育中国“红色基因”的小船被称为“南湖红船”,成为中国“红色革命”的领航船。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中国共产党开启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壮举,“红色旗帜”巍然屹立于神州大地。1928年4月28日,毛泽东所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与朱德等人领导的南昌起义剩余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5月,中共中央做出决定,全国各地的工农革命军正式确定为“红军”。中国共产党展开了艰苦而决绝的革命斗争,中国的“红色革命根据地”在祖国大江南北轰轰烈烈建立起来。中国的“红色根据地”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希望和中国革命的前进方向,“红色延安”成了千百万中国有志青年向往的革命圣地,与国民党的“白色统治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2]201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原兰州军区视察时指出,西北地区的红色资源非常丰富,这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全党全军要发扬红色资源的优势,深入开展党史、军史等优良传统的教育,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2019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文艺界和社科界委员时强调:“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了这个颜色。无数中华儿女用鲜血染红了的旗帜,我们如不建设好他们所期盼向往、毕生奋斗并为之牺牲的共和国,那是绝对不行的。”饮水思源,坚定红色信仰,传承“红色基因”是我们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因为“红色基因”不仅蕴藏了我们“从哪里来”这一精神密码,而且也标定了我们要“向何处去”的精神路标。

(三)“红色基因”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也是“红色基因”传承的文化之源、文明之源头。“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努力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征程中积累和沉淀的一切历史遗存;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忠诚信仰,是爱党爱国、追求高远的家国情怀;是矢志不渝、顽强拼搏的精神动力;是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忘我追求;是青春永驻、生命绽放的青春赞歌。可以说,“红色基因”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产物。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原兰州军区视察时首次提出了“红色基因”的概念。按照发展时期,中国“红色基因”的发展历程可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包括“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等内涵。这些精神都是中国红色革命的优良传统以及精华所在;第二阶段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包括“雷锋精神”“铁人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华西精神”“小岗精神”“航天精神”等内涵。这些内涵是对党的红色文化的传承发扬,在新的历史时期,“红色基因”传承具有更加鲜明的中国特色时代精髓。

二、“红色基因”在厚植“家国情怀”历史核心素养的作用及历史意义

(一)传承“红色基因”在厚植“家国情怀”过程中的作用

历史核心素养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综合表现,主要内涵有唯物史观、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五大内容。“家国情怀”是我们学习和探究历史所应该具备的社会责任以及人文情怀,它包括:优秀的传统文化、高贵的民族精神、科学精神、民主法治、世界意识以及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等内容。一个地域内丰富的红色历史资源是该地域各级部门单位积极开展德育与爱国主义教育不竭的、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基因”传承对厚植学生“家国情怀”具有重要作用。以定西市红色资源为例:红军长征突破了腊子口,穿过岷县和漳县,途经陇西到达了通渭榜罗镇,在这里召开了继遵义会议之后,红军历史上第二次转折性意义的重要会议“榜罗会议”。中共中央西北局在岷县十三里铺村召由朱德、张国焘、贺龙、关向应、陈昌浩参加的否定张国焘“西进计划”的“岷州会议”,坚持了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了党和红军的团结,对于实现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大西北发挥了重要作用。对这段历史,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来组织学生去参观这些革命历史遗迹、革命纪念馆、革命纪念碑,去感受先烈们不怕牺牲、无私奉献、敢于拼搏和一往直前的革命精神,这些红色资源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和全中国民众的宝贵财富,更是定西市学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非常珍貴的红色历史资源。学生在充分了解家乡红色文化历史基础上,从热爱自己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入手,升华至其对家乡和祖国的认同感、责任感以及归属感,从而达到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的目标。

(二)“红色基因”在厚植“家国情怀”过程中的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孕育了的“红色基因”,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亦是中国红色文化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革命年代,英雄的中国共产党人、先进知识分子以及广大群众基于血脉延续、基因传承,为争取民族独立书写了共产党人血与泪的奋斗史。在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红色基因”凝聚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在视察革命老区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要深入挖掘“红色基因”、努力传承“红色基因”,从红色历史中找寻初心、汲取力量,勇担使命、砥砺前行。新时代对“红色基因”进行创新和发展传承,让“红色基因”与改革创新时代精神相融合。在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视野进入新时期,需要自觉理解使命担当,将“红色基因”融入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提高民众涵养、为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奋斗。

三、“红色基因”在厚植“家国情怀”历史核心素养有效路径

(一)“家国情怀”的时代内涵

“家国情怀”是从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理念下衍生而来的文化传统。是对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修齐治平”道德理想的文化积淀。不同时期,不同背景,“家国情怀”所蕴含的内容不尽相同。古代社会,家国情怀的核心内涵为“家国一体”,即追求国家统一,实现“三纲五常”的和谐,这也是符合中华文化中“政通人和”“大一统”“天无二日”等传统君权至上思想。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社会“家国情怀”观念带有浓厚的封建意识,主要目的是为保障中央集权的稳固。

习近平站在国家、民族发展的高度,立身行事、身先垂范“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家国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庭是建设和谐社会、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支点”。在现代社会中,“家国情怀”实质上是个人和团体对家庭及国家的认同感,家庭的成长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国家的是否强盛亦直接影响到家庭的幸福与否。即:家庭的发展与国家的利益和谐统一,“家国情怀”的内涵升华了人们对家庭的认同感,亦充分证明了家的发展才是社会真正进步发展的源动力。

(二)厚植“家国情怀”的现实价值

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文件中,教育部明确提出“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3]新修订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以“历史核心素养”为修订主线,将“家国情怀”作为五大核心素养之一,要求学生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将所学运用于造福家乡,造福民族和国家繁荣富强。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中学历史教学,“家国情怀”的目标培养是历史课堂教学重要目标之一。其内容不仅仅是给学生教给多少历史知识、掌握多少历史事件,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技能,获得道德情感上的熏陶。家国情怀亦不是生而具有,需要在长期的培育和熏陶中才能落地生根并深入人心。对于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是人生必须系好的第一粒“扣子”。[4]因而,家国情怀随着时代的不同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厚植“家国情怀”意义重大并需长期坚守。

(三)厚植“家国情怀”的实践路径

1.渗透本土“红色基因”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将当地的红色资源融入历史课堂教学之中,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参与广泛的红色文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应将红色基因传承和学校党团活动相结合起来,以开展瞻仰革命遗址、缅怀先烈等活动形式,在清明节活抗战胜利纪念日等特殊日期进行爱国主义实地教育。在瞻仰红色文化纪念馆、红色文化遗迹等过程中,让中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红色基因”熏陶。春风化雨之中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达到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的教学目标。

2.创新“红色基因”教学方法,厚植“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通过新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来开展“红色基因”寻根和传承活动。首先,组织开展主题鲜明的红色文化资源知识竞赛、主题班会以及红色故事演讲比赛等活动,是创新“红色基因”教学的有效方法。教师在命题过程中要遵循以本土红色文化资源为主的命题原则,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让学生识记家乡的红色文化历史资源,感受家乡人文情怀,提升“家国情怀”。其次,给学生介绍历史“口述史”研究方法。让学生懂得使用口述史方法来研究近现代历史,通過采访某个年代的亲历者或者见闻者,在他们的口述中还原当时的历史场景,学生可以向自己身边年逾古稀的老奶奶、老爷爷请教,让他们讲解一些红色故事,红色精神。另外,教师还可以开展以当地“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知识竞赛,通过笔试或竞答等形式,让同学们了解当地红色文化历史,增强他们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达到厚植“家国情怀”的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传承“红色基因”是时代赋予当代人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作为各级各类学校,在“家国情怀”培育方面必须要致力于“红色基因”的传承与发扬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张改.红色文化之“红色”探源[J].兵团党校学报,2019(01).

[2]杨宗科,高炜.论红色育人基因的传承——以西北政法大学为视角[M].法学教育研究,2019(27):6-8.

[3]王钟的.家国情怀[J].孔子学院,2015(02):52-57.

[4]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2-04(002).

(作者单位:甘肃通渭县第二中学,甘肃 通渭743300)

猜你喜欢
红色基因家国情怀实践
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大学生成为红色基因传承者中的作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红色基因融入精准扶贫工作的价值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