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情境化教学 涵养学生核心素养

2021-08-06 12:22陈青青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17期
关键词:情境化教学信息技术

陈青青

摘要:在《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一课中,笔者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多媒体教学,紧紧围绕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觀、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在情境化教学中让学科核心素养贯穿课堂始终。

关键词:情境化教学  信息技术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什么是教学的情境化?我所理解的教学的情境化是教师在课堂设计的过程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利用教具、语言、动作、新媒体等为载体创设生动、形象、直观、贴切并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学习环境,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科知识,并让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动机得以激发和加强的教学策略。情境化教学的主要类型有:联系生活的情境创设、通过实物的情境创设、通过图像的情境创设、通过语言的情境创设、通过动作的情境创设、通过背景知识的情境创设等。笔者将从历史课堂情境化教学策略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探索培养高中生五大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时空观念

课堂伊始,教师以歌曲《兄弟,能给我一毛钱吗?》导入新课,优美而又忧伤的旋律,吸引了每一个学生。这是一首什么歌曲?它创作于哪个时代?它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绪?教师一连串的发问,引发了学生深深的思考。而歌曲创设的历史情境,迅速地把学生拉入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代。

在第二篇章《危机影响——席卷世界》的教学中,教师先展示一张标题为《华尔街开始的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地图,再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这张有趣的地图,并连续抛出几个层层递进的问题:这次经济危机从哪国开始?标志是什么?后来又席卷到哪些国家?为什么会这样?历史学习强调图文并茂,而地图又是课堂中的常见教具。打开世界地图可见,美国的经济危机以箭头的形式辐射全球,自然而然地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空间情境,进一步明确这次经济危机的特点之一是范围特别广,从美国发起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甚至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还逐步地认识到产生这种特点的原因,理解能力进一步增强。

课堂上教师通过音频播放、地图展示等新媒体手段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培养了学生在一定的时空背景下感知历史、触摸历史的能力,并进一步增强了时空意识。

二、史料实证

什么是史料实证?史料实证就是先仔细甄别史料的真假、出处和优劣,再选择可信的史料去还原历史原貌和论证历史结论的过程和途径。孤证不立是史料实证的重要原则,要尽量使用原始史料和多个史料,防止以偏概全。在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常见的史料主要有以下三类,即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及音像资料。

在第一篇章《危机来临——繁荣破灭》中,教师播放音像资料《大国崛起之危局新政》,通过视频创设历史情境。然后由师生在课堂上通过联系视频填空的方式共同归纳经济危机的具体表现如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失业激增等。

音像资料由于声像结合,感染力强,在课堂上大量使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专注程度可以最大限度地被激发,身临其境,穿越到那个大萧条时代,得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历史解释

历史的学习离不开历史解释,历史解释是课堂上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进行客观分析和全面评判的方法和过程。

在第二篇章《危机影响——波及世界》的教学中,笔者充分利用材料教学法引导学生理性地分析这次经济危机的特点。

材料二 经济危机通常是一年的时间,最长不超过两年,而发起于美国3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竟长达4年之久,甚至有的国家持续的时间更长。——选编自人教版必修二教材

材料三 30年代经济大萧条阶段世界工业生产指数从1929年的100突然下降到1932年的63.8,下降幅度竟高达百分之三十。而世界国际贸易总额从1929年的686亿美元锐减到1933年的242亿美元,减少了至少百分之六十(不含苏联)。——选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教师运用文字和图片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学会对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进行归纳、总结和解读,提升历史解释的能力。

四、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告诉我们,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是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巨大差距。而这一切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下与生俱来无法克服的固有矛盾。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于是我在第一篇章《危机来临——繁荣幻灭》探究经济危机的背景时,采用图像演示的方式创设思考情境,动态分析经济危机的原因。如下图:

在资本主义国家,第一个圆柱代表消费能力,第二个圆柱代表生产能力,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此时的生产能力高于消费能力。但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盛行分期付款,提前消费,也就是人们用银行信贷的方式花明天的钱来买今天的商品。这样虚框的第三个圆柱表示在分期付款的刺激下生产出来的商品看似也都被消费了,但实际上未来的消费需求已被耗尽。于是在这种市场虚假繁荣的驱使下,资本家们浑然不知地继续扩大生产规模,于是消费能力永远赶不上生产能力,从而导致生产的相对过剩,而生产的相对过剩背后反映的是现行资本主义制度下不可调和的矛盾。虽然资本主义生产呈现高度社会化的特征,社会化的大生产需要国家全盘考虑,即宏观调控,但生产资料由资本家私人占有,生产又各自为政,这就造成了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无序性。长期无序必然导致经济的大动荡,导致经济危机的大爆发。

利用图像动态辅助情境化教学,在生动形象的教学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涵养了唯物史观这一重要的核心素养。

五、家国情怀

家是国的分子单位,国是由千千万万的家组成的大集体。世界上无论是强国还是弱国,无论是富国还是穷国,都是平等的,呼唤和平与谋求发展是世界的主流。笔者所理解的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国家和民族深厚的感情和高度的认同感,它是包括热爱祖国、维护统一、民族自信、仁爱为本、胸怀天下、珍惜和平、心系人民、文化包容等一系列进步正义的价值观念的感情诉求。

在第三篇章《危机应对——自由放任》和第四篇章《危机启示——和平创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幻灯片上首先向学生展示美国的胡佛、罗斯福总统和纳粹德国的元首希特勒三人的图片,然后由学生联系所学知识概括三人在经济危机来临时所采取的施政方针和应对措施。面对危机,胡佛仍然固守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导致美国的经济形势不断恶化,“胡佛屋”“胡佛毯”成了贫困的代名词。罗斯福上任后及时调整政策,大刀阔斧地在金融、工业、农业、社会福利等方面进行改革,政府主动大规模干预经济,此后美国的经济开始复苏。而希特勒则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通过发动对外战争来转移矛盾,摆脱困境。法西斯国家最终被打败,但二战却给德国乃至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和巨大的心灵创伤。教师通过归纳比较三人在经济危机中的不同选择创设比较情境,引导学生联系世界的经济形势和当前中国的发展潜力,反思在这次经济大危机中我们应该吸取哪些经验和教训,并得出这样的共识:一个再强大的国家也不能侵犯他国的权益——和平崛起,一个再软弱的政府也应该为民众谋求福祉——国强民富,一个再进步的社会也要及时调整航向——改革创新。

历史关照现实,历史学科最重要的功能是史鉴功能。历史教师深深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价值追求在课堂中的渗透,使家国情怀得到了升华。

总之,笔者在人教版必修二第19课的课堂教学中,大胆创新,不断尝试,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辅助新媒体教学,借力情境化教学策略这把钥匙为师生打开一扇门,让学科核心素养的阳光照亮高中历史课堂。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2]孙云木.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根底的历史教学[J].中学教学参考,2017(31).

[3]任志鸿.高中优秀教案·历史必修2(配人教版)[M].海口:南方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情境化教学信息技术
浙江天正思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以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美术理解与表现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刍议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的识字教学方法
幼儿教育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十分钟“演播厅”在中职文秘情境化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方法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