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
摘要: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内容,关系着教育改革发展的成败。高尚的师德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受益终生的。本文从师德的内涵外延和存在问题等方面着眼,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师德建设的途径,对于教育领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教师队伍建设 师德建设 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整个社会的价值坐标,而且是师德建设在新形势下的必然要求。2019年,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于师德师风建设全过程。良好的师德师风是广大教师的根本操守,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更是全社会对教育的迫切要求。
一、新时代师德的内涵与表现
师德,是教师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称,在教育教学中形成且比较稳定的职业道德。在我国古代,师德主要表现为传道授业解惑、诲人不倦、有教无类等。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师德的内涵也在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立学、崇德尚美、终身学习等。党的十八大以来,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深化,教师应自觉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推动者、引领者。师德作为教师素质和人格的直接体现,对学生和整个社会有着较大的影响。
(一)从国家层面来看,师德关乎国家大计。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学校和教师作为立德树人的主体,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责任,更是国家核心价值体系的直接传播者。因此,师德建设事关国之大计。师德是教育之魂,是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催化剂,其根基是爱和责任。陶行知“三块糖”的故事反映了他对学生和教育的爱,谭千秋、张丽莉则用行动诠释了“最好的教育”,而“杨不管”“范跑跑”等亵渎了教师神圣职责。
(二)从社会层面来看,师德是社会的道德标杆。在社会道德体系中,教师职业因为特殊性,对学生来说是镜子也是榜样,常常被视为社会的道德标杆。公平对待、客观评价每一个学生,是教师的基本素养,也是教育公正的根本保证。尊重、爱护、客观评价学生,把握差异原则,放低姿态,去平视学生;摆正主体,去尊重学生;贴近心灵,去呵护学生。
(三)从个人层面来看,师德是从严治教的保障。修身正己、严于律己、严谨治学是教师从严治教的前提,只有做到从严治教才能保持教育教学、教研教改、科研学术等方面的正确方向,也才能为学生成长成才树立榜样。在学生的眼里,教师是演讲家,让枯燥的教材生动起来;教师是创造者,用创新思维点亮课堂;教师是工程师,塑造学生真善美的灵魂;教师是爱国的代表,将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到日常教学中;教师是敬业的模范、辛勤的园丁、燃烧的蜡烛;教师是诚信的化身,是学生走上正确人生道路的引路人;教师是友善的象征,德行天下、爱生如子、宽容济世,在学生心里播下善的种子。
二、师德建设中的问题
当前,我国师德总体状况是积极健康的,社会认可度高。广大教师能够坚持正确方向、热爱职业、关爱学生。他们既肩负着授业解惑的重任,同时还承担着传道育人的责任。教育战线涌现出一大批师德模范,如谭千秋、孟二冬、张丽莉、路丙辉等,充分展示了为人师表、身正为范的高尚师德。
同时,也要看到在教师队伍中,师德缺失的现象不时发生。譬如:严重职业倦怠、缺乏职业幸福感、只教书不育人,对学生放任自流、收受礼品、厚此薄彼等,体罚、打骂、猥亵甚至性侵学生……
其原因主要是:教师队伍建设重业绩轻师德;师道尊严受损,工作压力较大;不良社会风气影响。从根本上看,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教育领域改革相对滞后、学校管理机制体制不畅等,对师德建设的影响尤为深远。
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摄师德师风建设
师德师风是在教学管理实践中形成的,是在教育改革发展中不断完善的。教师要从国之大计、社会责任、自身追求三个方面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敬业之心、勤业之心、专业之心和乐业之心,做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
(一)为人师表,培育良好师风
1.堪为师表的品行。自古以来,教师这一职业都是受到世人尊敬的职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教师的言谈举止备受学生关注,学生甚至在不自觉中做着评价和比较。谨言慎行、为人师表是教师对职业应有的态度。
2.健康向上的心理。教师常见的心理压力有长期超负荷工作、社会认可度不够高、教学管理难度大、同事及上下级关系不好协调、身份多元化产生的角色冲突、传统师道尊严观的失落、缺乏化解心理问题的技巧等。学生80%的不良情绪来自家长和教师,教师自身身心健康,才能更好培养人格健全的学生。
3.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师虽然有着较高的成就感,但也是比较缺乏幸福感的职业之一,曾有调查显示,60%的教师认为幸福感不足。即便如此,教师在学生面前展现出的应是积极乐观、充满正能量的。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师职业虽有其苦,但更有其乐,能体会到教学相长、春风化雨、桃李满园的欣慰和幸福。
(二)严谨治学,培养突出师能
1.掌握教学规律。教师要学会做个充满教育激情的理性实践者和智慧型教师。首先要充分认识自己,包括自身的能力、人格、才干、态度、动机、需要等,这样才能教育好学生;其次要充分认识学生,做执着的探究者,因材施教,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最后要充分认识政策,适应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掌握信息化教育方法,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2.规范职业行为。依法从教、廉洁从教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我们既可以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修养身心,涵养师德师风,也可以寻求个性化的师德修养方式,如在集体的熔炉里锻炼成长,让责任和使命激励自己,在自律和自省中保护良知。这不仅是对自身、学生、家长、学校负责,也是对我们国家和中华民族的未来负责。
3.坚持追求理想。如果教师为生存而教育,那么他不仅容易迷失自我,也会降低职业幸福感。教师坚持正确的人生追求,才能兢兢业业,无私奉献,成为学生的道德模范;坚持正确的教育理想,才能在教學相长中获得提升,在平凡的职业中获得不平凡的成就。
(三)立德树人,彰显无私师爱
1.形成最大教育合力。教育的功能不仅在学校,它也是每个家庭和全社会的事情,只有家、校、社会多方面形成合力,才能发挥教育的最大作用。因此,教师应坚持教育公平的原则,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家庭,保持与家长教育目的一致性,管控与家长教育子女理解认识、方式方法上的分歧,寻找合理的教育方式,形成最大合力。
2.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教师是学生的思想启蒙者、价值观的引导者。作为教师,我们要像保护自己一样保护我们的教育对象,认识、尊重、理解每一个学生,尽管教师对每个学生成长目标是一致的,但学生成长的路径却是不尽相同的,教师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善加引导,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作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教师要自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准绳,坚定理想信念,以师德魅力感染学生,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德者,从目从心,境界因善行而升华。教师应坚守教书育人的初心和立德树人的本职,让高尚的师德修养成为自己的终身追求。
参考文献:
[1]黄美忠.对师德失范事件频发的思考[J].当代继续教育,2014(2).
[2]刘万海,张明明.近年来我国师德研究的主题、特征与倾向[J].教育科学研究,2014(02).
[3]陈晓晖,武一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域下的高校师德建设研究[J].教育探索,2014(7).
[4]林崇德.基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师德观[J].西南大学学报,2014(1).
[5]黎开谊.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师德建设[J].思想教育研究,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