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萍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及英语思维品质的提升日益重要。在小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体系下,提高英语故事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最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方式。本文以一些故事课文为例,试论述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提高英语故事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一、激趣导入,聚焦主角
在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中,采用丰富多彩、有趣的导入方式,不仅能增加故事文本的趣味性,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牢牢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将注意力快速集中在故事文本上。
例如,绘本故事A Colorful Chameleon的故事大意是:一只快乐的变色龙经过绿油油的草地时,变成了绿色;游过一片汪洋大海时,变成了蓝色;在红艳艳的花朵中荡来荡去时,变成了红色;夜幕降临,黑暗笼罩大地时,变成了黑色;突然,烟花一闪,变成了烟花色。在该故事教学时,笔者设计了如下导入环节。
首先是复习旧知,铺垫新知。课堂伊始,笔者用“Listen and Stick”游戏让学生进行小组竞赛——根据屏幕上出现的颜色单词,学生要快速给变色龙贴上相应的颜色。在游戏过程中,学生复习了有关颜色的单词,通过旧知感受新知,为本课的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其次是情境创设,呈现主角。笔者创设了变色龙在青草地、大海、花丛、烟花中快乐奔跑的情境,自然展示故事的主角chameleon。学生通过观察,发现chameleon在不同场所会变出不同的颜色,从而激发了阅读兴趣。
又如,笔者在执教绘本故事The Little Red Hen时,设计了模仿动物的动作与叫声的游戏,引领学生在模仿过程中复习故事中的词汇。这一活动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机械的复习方法,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激起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复习完动物的词汇后,笔者呈现“wheat”一词,让学生猜猜the little red hen要用小麦做什么。经过引导,学生通过层层猜测,最终得知the little red hen是要小动物们帮忙:plant the wheat—cut the wheat—make the flour—make the bread。在猜测游戏中自然呈现故事的主要文本。
二、关注过程,推进情节
在故事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通过模仿朗读、角色表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这些方法能促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故事中的角色,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故事情节及语言的应用。
例如,笔者在执教北师大版《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5 Our Town一课时,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培养学生用英语学习的思维品质,提高英语学习能力为主旨,有针对性地设计了学习策略。首先,笔者让学生观看视频初步感知故事情节,这旨在让学生能更直观地了解故事文本的信息,有效降低学生学习故事文本的难度。其次,笔者借助单词卡片、思维导图、多媒体课件等教学工具,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故事文本。最后,笔者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再进一步理解故事的文本。这一策略不仅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了课堂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用英语思考的能力。
又如,笔者在执教闽教版《英语》五年级下册Story Time 中的Three Little Pigs一课时,设计了三次角色扮演活动,使学生能深刻理解文本并熟练运用文本语言。
第一次扮演猪妈妈。笔者动画出示三只小猪和妈妈拥挤地住在一个小房子里,将文本中的句子“This house is too small. You must build your own house.”变得丰满、直观,使学生真实感受到房子的小,增强学生对文本的感性认知。
第二次扮演小记者和三只小猪。
S:How will you build your house?
Pig1:I will build the house of hay.
Pig2:I will build the house of sticks.
Pig3:I will build the house of bricks.
在扮演活动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交流,了解三只小猪是如何建造房子的,进一步地理解故事内容,激发探究欲望。
第三次扮演狼和三只小猪的角色。学生一边模仿一边朗读文本中的句子,笔者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the wolf与three little pigs对话时的语气,并配上相应的动作进行朗读。通过富有感情色彩的朗读,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提升了故事学习的效果。
角色扮演结束后,笔者利用思维导图让学生尝试复述故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能力,并让学生再次巩固故事文本内容,达到学以致用的实效性。
三、解读文本,深挖细品
英语核心素养的核心是语言能力,必备品格是思维品格和文化品格。因此,在故事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文本,让学生深入感知、理解文本,以至能创造文本。
例如,笔者执教闽教版《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8 The Universe时,首先让学生观看“嫦娥奔月”的视频,初步感知文本,并通过认真观察和总结,描述出自己心中的月亮。这样学生能较好地理解 “The moon is . There are/ is a on the moon.”的内容,同时也能带着好奇与求知的心理更加深入文本的学习。
其次,笔者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品读文本。通过初步感知问题“月亮为什么不发光”来引导学生用科学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让学生带着疑问读课文,体会人物心理发展与发掘对事物保有好奇心的品质,进而突破故事文本的重难点。在这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最后,笔者还通过让学生阅读月球科普小短文,并探讨月球是否适宜人类生存以及未来人类住在月球上的可能性,培养学生判断推理能力,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
四、巧设活动,拓展延伸
在故事教學中,除了要有丰富多彩、有趣的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牢牢吸引他们学习文本的求知欲外,课末的拓展活动也应精彩,让学生学完故事后仍觉得余音未了,体现故事的魅力。
例如,笔者在执教“Three Little Pigs”一课时,请学生根据思维导图来复述故事的内容后,再让学生尝试绘制主题为“自己喜欢的动物”的思维导图,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描述动物的特点、生活习性,从而实现了语言能力培养的有效提升。
再如,笔者在执教闽教版《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8 The Spring Festival一课时,先让学生观看关于过春节的视频,再请学生在班级表演“过春节”,要求感情到位、动作达意。然后让学生一起唱新年祝福的歌曲,使学生感受到浓浓的年味与爱意,同时也教育学生要团结友爱。接着,笔者出示西方国家关于过圣诞节的活动阅读材料,以此为学生拓宽知识面,增强学生探寻知识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兴趣,培养跨文化的意识。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平市桂林逸夫小学 责任编辑:黄晓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