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历史解释”的高中历史教学研究

2021-08-06 21:25陈小珍
天津教育·下 2021年6期
关键词:历史解释教学研究高中历史

陈小珍

【摘  要】核心素养视阈下,当前高中历史教学的培养目标有了新的变化,加强对高中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历史教师的重要任务。学习历史的目的一方面在于让学生对历史发展情况有一定的了解与认识,拓展学生的认知,另一方面在于让学生追溯历史的同时,对现实生活发展有深入的思考。“历史解释”是核心素养的内容之一,通过教师的正确指导培养学生辩证看待历史的思维,学生可处于更为公正、客观的角度理智看待一些历史问题,产生自己的认识。因此,培养高中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十分必要。

【关键词】历史解释;高中历史;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18-0105-03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re literacy, the current training objectives of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have been changed, and i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ask for history teachers to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the core literacy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history subject. On the one hand, the purpose of studying history is to enable students to have a certain understanding of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expand their knowledge cognition. On the other hand, it is to enable students to trace the history and have a deep reflection on the real development. "Historical interpretation" is one of the core qualities. Through the correct guidance of teachers, students can cultivate the thinking of dialectical view of history, so that students can rationally view some historical issues from a more just and objective perspective and generate their own understanding. Therefore,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develop high school students' historical interpretation ability.

【Keywords】Historical interpretation;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一、歷史解释素养的基本内涵

简言之,历史解释指学生可以根据学到的历史知识,结合自身学习经验对历史事件或现象进行客观阐述和批判思考,该素养包括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完整的历史解释内容应当由解释对象、史料依据、解释方法、表述语言、呈现效果、最终意义构成。在实际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切实把握这些内容,让学生在分析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找寻历史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多元认知,开阔学生的历史学习视野,发展学生的历史学习思维,进而达到渗透历史解释素养培育的目的。现行教材中所列举的历史资料既是相关专家学者对历史事实的整合,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些研究者的立场和观念。为此,历史教师的工作重点应当置于对学生理性思维的开发,帮助学生辨别历史资料可信度,力图为学生还原最真实的历史。

二、培养高中生历史解释能力的重要意义

历史解释主要通过语言呈现,考验学生的知识积累和概括能力,学生的历史知识积累来源于课堂教学以及课后的拓展延伸,信息整合和概括的能力则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帮助。可以说,学生如果具备良好的历史解释能力,意味着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法有所改变,教师更注重学生除知识理论以外其他素质的培养,学生自身也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对历史学习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并养成了科学的学习探究能力和良性思维习惯,这对于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改善,历史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以及高中历史教育事业的进步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现代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要求所有学科教师积极作出改变,转变自身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对高中历史教师而言,引领学生学习并记忆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有自己的感悟,提升学生的历史人文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为此,历史教师需要与时俱进,顺应课改潮流,对课堂教学开拓创新,将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全方位展现,增强学生学习、感悟历史的动力,为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提升创造有利条件。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解释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深度发掘史料内涵,避免表象干扰

历史是发生在过去的事,学生只有通过搜集、研究遗留下来的各种各样的资料才可以为历史解释做好铺垫,只有在大量的史料积累中,才能看到真正的历史。因此,这些史料就是分析历史的基石,学生必须要阅读具有参考价值、真实的历史资料,如果学生阅读的野史居多,必然会影响其思路,导致学生认知出现偏差。历史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需要为学生提供有用的历史资源,深度挖掘现有历史资料内涵,避免学生被表象干扰。仅仅依靠现行历史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历史教师还要让学生的视野延伸至课外,通过各种合法正当的渠道搜集相关历史信息。教师和学生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积极寻找、搜集、整理历史资源,教师要注意区分这些资源中的糟粕和精华,做到取精去糟,避免一些不良信息对学生造成消极的影响。在课堂上教学某一知识点时,教师要由点及面地给学生讲解课本以外涉及的内容,不断地增加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提供理论保障。

(二)创设历史教学情境,推动深入理解

历史具有时代性,是持续发展的过程,但历史史料是分散的、片段化的,学生在接收这些碎片化的知识时,很难形成系统的、连续的、全面的历史观,在这样的背景下,历史解释就成了学生追寻历史“真相”的必要步骤。要想让学生主动开展历史解释,就需要历史教师对课堂教学形式有所创新,为学生创设立体的历史学习情境,推动学生深入理解,形象直观地感受历史。教师可以对有限的历史素材加以利用,根据其中描述的时间、事件、结果等要素来推导分析,对一些未知的历史画面依托多媒体工具进行动态模拟、复现于课堂之上,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让学生可以透过表象看问题,把握其中的逻辑关系。这样的课堂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观察、解读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鸦片战争”的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导入一些关于此次历史事件相关的纪录片、照片和其他影视资料,建议资料以照片和纪录片为主,这样会更具真实性,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当时社会的时代背景。再如学习“近代西方的法律和教化”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模拟西方各国法庭现场,让学生直观感受其法律制度的区别。与此同时,历史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课堂实践活动,邀请学生成立一个课堂小法庭,编写法庭剧本,演绎法律故事,学生可以主动参与角色扮演,根据视频的演示和教师的指导重现真实的法庭现场。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经历具体的法律运作流程,对各国不同法律体系的特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进而可以掌握不同法律制度的意义和价值,从而进行合理的解釋。

(三)巧设多元问题驱动,落实任务探究

在课堂教学中只应用情景模拟也容易让学生感到单调、乏味,学生的参与感没有最大化地体现,因此,历史教师还需要结合其他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的机遇,增加学生积极思考历史问题、分析历史内涵的动机,使由教师带动的课堂成为由学生兴趣驱动的课堂。教师还需要落实对学生的学习任务探究,可以将历史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整合设计,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为其布置主题探究任务,把握任务的关联性,便于学生有计划、有层次地找寻历史知识的共性。学习任务要具有探究价值,还要富有趣味性,教师要融入一些能够调动学生情绪的元素,比如悬疑、奇异、震惊,吸引并保持学生注意力稳定,学生就可以主导整个任务探究的过程,必要时教师可以给出适当提示。

例如,在学习“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时,学生由于缺乏足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对当前经济社会中的税制不够了解,针对过去赋税制度的内容、目的和发展也会模糊不清。教师这时就可以为学生设计任务探究,比如题目可以是:如果你是生活在秦汉时期的一般民户,你需要交哪些税以及缴税的条件;如果你是边远少数民族或者其他特殊户口,你又需要如何缴税?接着再设任务:如果生活在唐朝、宋元时期,你需要如何缴税,结合今天的税收制度,谈一谈达到纳税标准的前提下个人所得税的内容。学生通过对任务的步步深入直至完成,可以在消化知识的基础上对其中的逻辑关系有所掌握,并形成系统的思维,将模糊的知识点逐一梳理,其历史解释能力得到强化。

(四)全面对比历史文化,促进能力提升

今天人们在回顾历史时,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对比,一种是根据发生于同一时代背景对比历史事件,从而快速找出各个事件之间的联系和性质,另一种是对比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不同性质的历史事件。这两种对比方式表现了历史解释的全面性,学生也要学会从不同角度对比历史,教师则要为学生提供方法指导和实践练习,使其可以在经验的总结中转化为具体的能力。

例如,在讲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不同阶级,如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的思想观念、代表人物、主要事件和发展结果进行汇总,让学生直观地对比,接着将不同时期的社会制度一并列明,这时学生就可以发现这些大大小小的内容之间存在着内在关联,正是因为它们的共同作用,才促成了特定历史事件的产生。学生也可以学会运用这种方式去梳理其他单元的内容。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教师需要明白历史解释在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工作中的重要性,能够让学生形成批判思维、质疑精神以及追求实证的态度和尊重历史的心态。历史距离学生很遥远,学习难免有难度,教师在教学中将教材文本、实际生活和历史事件有机结合,以还原历史为目标对学生进行授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帮助学生掌握历史解释能力需要一定时间。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尝试、创新、总结,构建更加高效开放的历史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倪爱平.基于历史解释能力培养高中历史深度的教学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12).

[2]曲慧.基于历史解释角度探讨高中历史教学[J].高考,2019(19).

[3]罗晓雷.高中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渗透途径——以历史解释为例[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01).

(责任编辑  范娱艳)

猜你喜欢
历史解释教学研究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实证”素养论析
从官商关系角度解读民族资本主义兴衰
我们解释一个奇迹的时候,不必害怕奇迹失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