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顺谋
[摘 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当前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小学是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语文素养培养的基础阶段,学生在这一时期打下的良好基础会对他们今后的学习成长产生积极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运用涉及字词句理解欣赏、口语表达、阅读写作等各个方面,是小学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运用;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向小学生传授字词句等语文基础知识,而且要重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以此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随着语文教育的持续改革,国家、社会和学校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对语言运用训练也更加重视,将其贯穿语文教学始终,旨在不断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一、积极转变思想,重视语言运用
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普遍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例如,生字、词语、句子的识记、背诵、默写等是教学重点,而对语言的运用不够重视,甚至忽略,这样一来,导致学生虽然背诵了大量词句却不会运用,语文综合能力及素养得不到有效提升。基于此,要想以语言运用为出发点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转变教育观念,从思想上重视和认可语言运用的作用及地位,明确语言运用的重要性。有教育学家指出,语文教学的本质是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语言运用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方式、教学实践等的制定都要围绕这一目标进行,将语言运用列为教学的重难点来把握和攻克,指导学生不断思考创新,掌握科学的语言运用技能,不断提升自身的语言素养。
二、凸显学生地位,自主语言运用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通常处于被动地位,学生缺乏自主性和积极性,学习仅仅局限于语言知识表面,不利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升。当前的素质教育提倡在教学中要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引导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学习、思考和探索。因此,在语言运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和学习主动性的激发,鼓励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究语言运用的知识和方法,提升语言运用能力,为语文素养的培养打下基础。例如,在学习课文《黄山奇石》时,课文中描写黄山奇石的特征时使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语言运用技巧,在学习时,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先自主阅读课文,从中找出语言运用的精彩之处,然后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尝试讲解出其中的技巧和方法,由此激发学生主动思考语言运用的内容,深入参与课堂教学,不断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和语文素养。
三、构建教学情境,深化语言运用
在语文学习中,语言运用不是独立存在的,语言只有处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表达特定的含义和情感,脱离语言情境的语言运用学习是没有意义的。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通常会讲解字词的含义、用法和造句等,没有语境的支撑,学生对语言运用的理解难以深入,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在小学语文中开展语言运用训练和教学时,教师要重视语言情境的构建,为学生感受、思考、表达和应用语言构建轻松愉悦的氛围,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语言的运用情境和技巧,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语言运用和语境是息息相关的,教师应根据语言特点构建符合小学生兴趣和认知的教学情境,提高语言运用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狐假虎威》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进行表演,构建教学情境,通过学生表演的动作、神情和语言等理解语言运用的精确度和深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运用的方法和技巧,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巧妙设计问题,指引语言运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教师通过提问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准确把握学习的重难点,由此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在语言运用教学中,课堂提问也是不可忽視的,科学的课堂提问可以很好地指引学生从思想和行为上重视语言运用,提升语言运用的训练效果。当前,很多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单纯追求活跃课堂气氛或语言知识掌握,设计的问题与语言运用关联并不大,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没有起到作用。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以语言运用为出发点和目标,通过问题指引学生进行科学的语言运用训练。以《落花生》为例,教师可以提问:落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有哪些不一样的特征?在描写他们的特征时,课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些问题可以指引学生将学习重点放在语言运用上,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大有裨益。
五、开展分组讨论,交流语言运用
小学生知识储备量较小,对语言运用的知识、技巧等了解不多,在日常的语言运用训练中,小学生如果仅靠自身已有的知识来解读和掌握语言运用往往较为困难,导致学生的语言运用学习效果不佳,语文素养得不到有效提升。教师可以在语言运用训练中引入小组学习讨论法,将学生分为平行的讨论小组,教师指定具体的文章或段落作为讨论主题,引导学生集思广益,对文章或段落的语言运用技巧进行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一来,众多学生掌握的语言运用知识和智慧得以集中和分享,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例如,在学习课文《桂林山水》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课文的语言运用情况,组内成员进行分工,每人负责分析一个段落的语言运用知识和技巧,如比喻、排比、拟人等写作手法,一个成员分析时其他成员可以适当进行补充和纠正,最终通过交流讨论,形成完整的语言运用分析结果。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能够被充分调动起来,每个人都能参与到思考和讨论中,大大增多了学生分析和探究语言运用的机会,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六、进行日常练笔,练习语言运用
语言运用的知识和技巧包含很多内容,小学生在学习之后如果不进行及时练习和巩固,很容易会使这些知识的学习流于表面,不能真正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而日常写作练笔是巩固语言运用技巧,提升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在语言运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鼓励学生进行日常练笔,将所学语言运用技巧应用到其中,真正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普遍较弱,因此,教师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日常练笔,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可以先从仿写、续写等形式入手。例如,在学习《葡萄沟》一课时,有句子“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此为模板仿写“春天,公园的花开了……”引导学生掌握这种语言表达和应用的方法,还可以让学生用“好像”等词语造句,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除此之外,故事续写也是很好的日常练笔方式,乌鸦喝水、坐井观天、狐假虎威等都可以作为续写的素材。对于高年级学生,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平时多写日记、读书笔记等,不断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语文素养。
七、组织课外活动,实践语言运用
语言运用是一项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技能,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和书面练习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还需要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实践和运用,才能真正巩固和掌握这些知识,由此切实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培养语文素养。因此,课外实践是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必不可少的途径,教师要重视课外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为学生提供实践语言运用的机会和平台。一方面,教师可以在校内组织各种语言运用的实践活动,如写作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读书交流会、讲故事比赛等,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对语言运用的兴趣,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口语及书面语言运用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到大自然或社会中开展语言运用训练,如组织学生参加春游或秋游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优美的语言和准确的修辞来描述景色。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总之,小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阶段,同时,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大有裨益。因此,教师要重视小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通过思想转变、方法创新和练习实践等各种途径来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培养体系的科学性,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使学生具备较高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周兆菊.小学语文教学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1).
[2]胡晓萌.小学语文教学的语言运用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7).
[3]曾军华.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探究[J].亚太教育,2016,(05).
[4]李德裕.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成才之路,2014,(02).
[5]王达成.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研论丛,2014,(08).
(责任编辑 冯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