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核心素养提升的研学活动实践策略研究

2021-08-04 13:52何新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42期
关键词:高中德育实践核心素养

何新

【摘要】随着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渗透与推进,加强高中生德育培养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发展重点。高中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自我意识逐渐完善,但在其价值导向和心理建设方面缺乏理性认知,在不良因素的干扰下难免产生错误的行为后果。然而,在当前高中德育培养中,大多数教师缺乏有效的培养策略和组织形式,导致学生的思德品质难以有效提升。笔者结合实际情况,从培养现状、重要意义以及提升策略三个方面出发对此进行探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研学活动;实践;高中德育

一、现阶段高中德育培养活动的实施现状

通过对现阶段高中德育培养活动的组织情况和实施效果进行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第一,缺乏重视程度。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在教学关注点上侧重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其德育培养缺乏重视程度,导致学生的整体认知存在偏差,未能实现素质培养的发展目标。第二,缺乏教育手段。部分教师在德育活动的组织和实施环节中,依然沿用“老套路”“旧方法”,未能结合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设计活动,导致学生的参与效果和活动体验不佳,难以达到德育培养的组织效果。第三,缺乏主体机制。学生作为德育实施的主体,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德育活动,更易于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保持其积极发展的动力。然而,在当前的组织过程中,部分教师未能形成主体化评价机制,缺乏全面性了解,进而导致学生的主体渗透不足。

二、加强高中生德育培养的重要意义

加强高中生德育培养,有助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习惯是个体成长的一个基本准则,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选择机会,增强学生的主体能力。而加强学生的德育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使学生有目标、有意识、有认知地展开行为活动,这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学习等方面产生积极效益。同时,加强高中生德育培养,有助于促进素质发展。核心素养是学生主体发展所应具备的一项基础品格,其德育的培养,可以引导学生的发展方向,使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事物本质和发展规律,并保持理性思考的态度去面对和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关键能力。

三、提升高中德育研学活动实效性的策略

1.从目标入手

德育研学作为现代德育培养一种教育手段,其结合德育体验和道德实践的育人特点,以主题研学为方向,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德育、发现问题、提升思想,更易于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对此,在德育研学活动中,教师应从目标入手,把握研学活动的教育目标,并以高中生的实际需求为导向,有效渗透、有效计划、有效实施,保证研有所思、学有所成的德育效果。同时,在主题目标的设定上,教师还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贴近学生的发展规律,切实将德育落实主体。如,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指引,我校开展了二十多年的“重走英雄路”徒步研学活动,以习惯养成为目标的德育研学活动:“开展文明卫生月活动”“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和演练活动”;以传统文化提升学生思德品质为目标的德育研学活动:“传承中华经典、品读传统文学”;以热爱家庭、孝敬家亲为目标的德育研学活动:“开展感恩教育、共建和谐家庭”等。

2.從管理入手

德育研学的有效实施,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更加开放的德育内容,使学生在研学活动中收获知识、提升品质。而在德育研学的实施中,教师的组织管理是关键。因此,在德育研学活动中,教师应从管理入手,正确定位学生的发展方向和组织细节,并结合高中生的发展基础,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展开研学培养,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通过科学化的管理实施,不仅能提升德育活动的组织效果和实施质量,还使学生在研学中保持良好的心理体验,自然而然地投入到研学之中,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和行为意识。此外,教师在德育研学活动中,除了做好学生主体的管理之外,还应形成多主体积极参与的协同机制,使家庭、学校、教师、学生融合为一体,深化培养,从而凸显德育研学的体验性和集体性。

3.从心理入手

对于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高中生,心理变化较为明显,其自我意识也较为强烈,教师应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活动和思维特点,灵活组织、高效实施,保证德育研学活动的实践效果。因此,在德育研学活动中,教师应从高中生的心理入手,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和行为特点,积极构建健康和谐的培育环境,引导学生积极表达、主动探索、有效解决,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有效的情感桥梁,进而帮助学生排忧解难、健康发展。同时,在心理德育方面,教师还应突出育心与育德的结合性、融入性,从心理辅导出发,加强学生的自我认知,学会调节自我情感,保证内化品德的良性发展。这不仅能促进学生个体的素质成长,还使研学活动的整体实施更具方向性和方法性。

4.从评价入手

德育评价是教育实施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推动发展、导向引入、强化渗透的关键作用点。因此,在德育研学活动中,教师应从评价主体入手,厘清德育评价的概念与意义,合理设定评价标准和实施目标,改善传统德育评价的量化考核机制,创新评价主体,从学生的实际发展考虑,将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融合,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并建立全面、主动、差异、特色的德育评价模式,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评价,更易于激励学生的能动发展和素质渗透,保持多元开发的主体状态。此外,在评价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引导加强参与其中,构建学生、家长、教师三位一体的评价主体,为学生提供更为客观、理性的评价意见。这对现代教育改革的主体化发展、提升研学活动的素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通过从目标、管理、心理、评价四个方面入手,不仅能提升高中生的思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还使高中生在心理素质、实践能力、行为意识等方面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这对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泽甬.基于研学旅行的学校德育特色课程设计与实施[A].浙江省地理学会.浙江省地理学会2020年学术年会暨环境与健康高峰论坛论文摘要集[C].浙江省地理学会:浙江省地理学会,2020:1.

[2]凌得萍.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研究[J].甘肃教育,2020(20):65.

[3]徐军.提高高中德育实效性的策略实践研究[J].智力,2020(29):151-152.

[4]曾武.加强高中德育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具体途径分析[A].中国市场学会.中国市场学会2020年全国代表大会会议论文集(卷二)[C].中国市场学会:中国市场学会食药同源发展工作委员会,2020:2.

[5]姜慧.重反思学习,促学生思维[J].新课程导学,2019(10):98.

猜你喜欢
高中德育实践核心素养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