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囿形式,灵动写作

2021-08-04 13:23陈卫文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42期
关键词:图文体验合作

陈卫文

【摘要】反思目前小学生写作状况,针对其存在问题,优化作文训练方式,给学生的习作解绑,有效解决当前小学生怕写作,写作没兴趣,写作缺少个性等问题,促使学生乐于写作,终身发展。

【关键词】 小学;合作;图文;体验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教学难点。”提倡“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然而,为考试而进行的作文教学形式主要是“教师定调子,学生填格子”,使作文教学长期处于老大难的尴尬局面,这值得教师深思。

一、反思小学生写作现状

(一)学生不感兴趣。写作本应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但大多学生的写作只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写作只是给教师一个人看。为了迎合教师的口味,获取高分而写虚假的事,空喊口号,不懂写自己感兴趣的事,不敢写自己的真心话,也就失去了写作的兴趣。

(二)学生不懂选材。受旧观念影响的作文教学,教师大多限制了作文的主题,要求每次写作有明确的中心思想,以至一到写作,就不知写什么好,抓耳挠腮,愁眉苦脸,无从下笔。

(三)学生不善表达。尽管学生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学习了比喻、排比、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背诵积累了不少好词佳句。但传统的作文教学,常缺少在阅读课迁移写作知识的训练。以至学生一到写作,语言是那么贫乏,写出的作文大多是简单的平铺直叙,记流水帐,语言平淡无味。

(四)学生不求创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提倡有创意的表达。但是传统作文教学功利性强,训练形式俗套,早已僵化。以至学生的作文缺乏个性,文章出现千人一面的“克隆”现象。

二、优化训练方式,灵活自由写作

针对目前小学生写作存在种种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让学生开心学习,快乐落笔,轻松作文。

(一)作文合作化

塞缪尔巴特勒说:“不管一个人的力量大小,他要是跟大家合作,总比一个人单干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合作写作,可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心理,利于共同进步。

1.学生与学生合作

写作时,笔者建议每个小组准备一本厚厚的公用活页作文本,根据写作或修改的需要,灵活拆合活页作文本。小组成员可以模仿自己最喜欢看的《淘气包马小跳》《冒险小虎队》等儿童作品,共同创作一本小说;可以共同编写一本笑话集;可以轮流写一些奇闻趣事、调查报告、广告、小新闻、产品说明书等。写作后,每位学生又可以在公用作文本修改、评价组员的文章。每天的课间、课后,小组公用的作文本既可以在本组传阅,又可以在别组交叉传阅。在互相传阅的过程中,每位学生都可以成为读者,每位学生的习作在最短的时间内可获得最多的读者,提高了习作反馈的时效性。

2.学生与教师合作

苏霍姆林斯基为了教好作文课,自己写下了一千多篇小作文。教师亲自“下水”写文,既可了解学生的难处,也可找己不足,做到教学相长。教师写“下水文”也应有不少小技巧,甚至有时还得“故弄玄虚”。如,小组成员用接力赛的形式,在小组的公用作文本上,共同编写一本小说的时候,笔者随机轮组参与写作,但笔者的写作不超前,“早产”的“下水文”会给学生树立榜样,束缚学生的思维。在学生遇到“拦路虎”的时候,笔者才及时出笔相助。此外,针对学生在写作中常出现的问题,筆者在写作中故意也犯犯类似的错误,以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如,故意写些错字病句,让学生抓出来。还可以对教师的作文“指手划脚”,可以和教师比赛,给教师挑刺。这样,在师生合作互动之中,写作变得分外轻松有趣且富有挑战性。

3.学生与家长合作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亲子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例如,笔者允许每轮到占有公用作文本的学生,当天既可以和同学、教师合作写作,也可以拿公用作文本回家,在家长的指导下,和家长一起写作。通过亲子合作,消除了代沟,加强了学生与家长的沟通,同时,借助社会的力量,多渠道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作文图文化

英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专家赫伯特·里德在《儿童思维发展理论初探》中说道:“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和声音来思维的。”把美术艺术与作文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作文装扮成一篇有“有形有色”的杰作,必然会增强学生的形象思维,增强学生用文字表达的欲望。

例如,在小组的公用作文本中,小组成员模仿《淘气包马小跳》《冒险小虎队》等儿童作品,合作写成了一本章回体小说后,笔者引导他们在习作本的空白处,用简笔画或漫画的形式,把小说中的某些精彩片段表现出来。对于其它小广告、小新闻、产品说明书、街头趣闻、名人轶事、天文地理、花草虫鱼、Q版语文等无所不包的写作内容,笔者也允许学生在习作本的空白处,为文绘画,或粘贴一些与习作内容相应的动植物小标本、剪贴画、个人摄影作品等自己喜闻乐见的图物,并在图物旁配上简炼的文字说明。一篇篇图文并茂的文章,让学生的“心像”丰富,“意像”久存,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动手能力,实现了语文与美术的学科兼容。

(三)作文体验化

教育家陶行知说:“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可见,体验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在校外体验生活,更应在语文活动课中,创设一些相关的情景素材,让学生经过相应的体验活动,获得写作能力的提高。

如,茂名地区地处粤西,不少学生写作文或多或少都会用到粤西方言。如“蹭、抿、捋、掮、撮、掖、捻、揳”等一些平常口头上少运用的词语,由于学生缺少体验,写作运用时常常会出现词不达意的现象。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这些动作词所表达的意思,笔者在班里搞了几次“看动作,猜词语”的游戏。学生逐个表演一些动作,让其他学生猜相应的动作词;笔者也表演一些动作,让男女生抢答,如,笔者捋捋袖子,让学生体会“捋”的意思;笔者抿抿嘴,撮撮嘴,让学生体验到“抿”和“撮”的不同。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搭建不同的体验平台,拿“做”来“真教”,才能让学生做到“实学”。学生在“实学”中产生深切的感知,得到了“一手知识”,在习作中更能表达出真实性、准确性和生动性的语言,从而提高习作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而言之,不囿形式,对学生彻底“放”一把,让学生的写作,像树一样自由生长,像花一样自由呼吸,能让写作成为学生最有意味的生活方式,成就学生终身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叶圣陶.以生活为本位的基础教育论[M].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29—33.

[3]R.E.斯莱文.合作与交流的教学研究[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63—64.

[4]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修订版全一册)[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26—29.

[5]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55—56.

猜你喜欢
图文体验合作
画与理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图文配
图文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