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术芹
冠心病为临床中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中老年人为主要患病人群。胸痛、心悸以及气短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冠心病主要因脂质代谢紊乱使得血液当中的脂质在动脉内膜之上沉积,使得冠状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最终阻塞血管腔所致[1]。目前临床主要为冠心病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阿托伐他汀为目前临床常用的他汀类药物,虽然可以获得理想的临床疗效,但是患者在治疗时通常需要同时服用其他药物,一定程度上提升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2]。本文主要分析阿托伐他汀不同剂量用药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和安全性,特在本院2019 年6 月~2020 年8 月期间接收的冠心病患者中抽选80 例展开比对分析,以供今后临床用药方案的制定作为参考,具体研究内容整理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6 月~2020 年8 月本院收治的80 例冠心病患者,以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 例。对照组:男28 例,女12 例;年龄最小52 岁,最大78 岁,平均年龄(60.93±5.69)岁;病程最短7 个月,最长11 年,平均病程(3.85±2.39)年;合并症:多支病变13 例,糖尿病25 例,高血压32 例;不良生活习惯:吸烟18 例,酗酒12 例。观察组:男29 例,女11 例;年龄最小51 岁,最大75 岁,平均年龄(60.80±4.74)岁;病程最短6 个月,最长10 年,平均病程(3.76±2.08)年;合并症:多支病变10 例,糖尿病27 例,高血压35 例;不良生活习惯:吸烟15 例,酗酒10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经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有明确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无其他严重心脏疾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的患者;对研究知情并且自愿纳入的患者;具有独立行为能力的患者。排除标准:肝脏、肾脏、肺部以及脑部功能异常的患者;合并恶性肿瘤、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合并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对研究中相关药物过敏的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常规使用扩张血管、抗凝、控血压、控血糖、抗血小板等西药治疗,心绞痛急性发作则取硝酸甘油舌下含服。对照组患者接受小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口服,1 次/d,20 mg/次。观察组患者给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口服,1 次/d,40 mg/次。两组患者均接受为期4 周的用药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对比两组患者的心功能 心功能分级判定标准:患者有心脏病但是不影响日常活动量,从事一般体力劳作以后不会有心悸、气喘和心绞痛等表现为Ⅰ级;疾病对体力活动产生轻度影响,患者在休息状态下无相关表现,但是经过一般体力劳作以后可出现劳累、气喘和心悸等表现为Ⅱ级;疾病明显影响体力活动,虽然休息状态下无症状,但是从事小于一般体力劳作后即可出现气喘、心绞痛以及心悸等症状为Ⅲ级;受疾病影响无法从事任何劳作,休息状态下亦存在心力衰竭表现,活动以后症状明显加重为Ⅳ级。
1.3.2 对比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 包括TG、TC、LDL-C、HDL-C。
1.3.3 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心力衰竭、变异型心绞痛、心肌梗死,不良反应包括皮肤瘙痒、消化系统反应、肌肉酸痛、肌酶异常提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心功能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功能对比[n(%)]
2.2 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变化情况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C、TG、LDL-C、HDL-C 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TC、TG、LDL-C 均低于对照组,HDL-C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变化情况对比 (,mmol/L)
表2 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变化情况对比 (,mmol/L)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aP<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对比(n,%)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冠心病即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中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病,患者的心肌负荷极易受寒冷刺激、过度体力劳作所致疲劳以及情绪波动等因素的影响而明显提升,进而提高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3]。脂质代谢异常导致血液当中堆积大量的脂质,逐渐形成斑块,阻塞冠状动脉,进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诱发系列症状,若患者未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对其生命安全构成威胁[4,5]。
阿托伐他汀为临床中常用的还原酶抑制剂,其对肝脏当中的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和胆固醇生物合成可发挥有效的抑制作用[6],将TC、TG、LDL-C 水平降低,与此同时,该药物对LDL-C 受体的生成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7-9]。阿托伐他汀为临床常用的他汀类调脂药,应用于冠心病的临床治疗中所获的疗效可观,该药物在稳定血脂和粥样斑块方面有积极作用,有利于控制患者的病情,预防相关心血管事件的发生[10-12]。除此之外,由于阿托伐他汀可以抑制肝脏内的载脂蛋白,因此可以降低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但是患者在用药期间亦可能出现便秘、腹胀等胃肠道反应,且药物需要通过肝脏细胞完成代谢循环,若患者长时间使用极易导致依赖性,甚至可能导致肝毒性[13-15]。
本研究结果显示,为冠心病患者使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以及心功能,减少相关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且不会导致严重不良反应。可能由于阿托伐他汀药物对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且具有平稳血压、维持正常心率等功效[16,17]。除此之外,药物具有调节血脂水平的作用,增加药物使用剂量可以进一步提升药物效果,促进病情以及心功能改善的同时,避免心血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同时,改善疾病预后[18-20]。
总之,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具有疗效可靠、安全性高等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于今后临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