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田源 海龙 吴慧 洪锡田 卢晓旭 孙学明
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是颅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全部脑瘤的40%~50%,由于致残率、致死率高,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1-2]。GBM 标准治疗方法是手术联合术后同步放化疗和后续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辅助化疗[3]。但是多数患者出现耐药后肿瘤复发,目前对于此类患者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法[4]。研究发现,GBM 的生长和复发与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指南可循的用于临床治疗复发GBM的靶向药物仅有贝伐单抗,但存在严重的高血压和出血等不良反应[5]。有研究报道[6-8]阿帕替尼联合TMZ治疗复发的GBM 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缺乏相关机制的研究。本研究通过阿帕替尼治疗耐药的GBM 对免疫微环境的影响进行探讨。
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10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标准方案治疗失败的GBM 患者51 例,其中男性30 例,女性21 例;年龄31~70 岁,中位年龄53 岁。所有患者经病理或MRI 证实为GBM 复发;依据MRI 检查确定可评价病灶;KPS 评分≥70 分,ECOG 评分≤2 分;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正常(表1)。本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进行临床试验注册,入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依从性好。
表1 51 例GBM 患者的一般资料
1.2.1 治疗方法 阿帕替尼500 mg/d,第1~14 天;休息7 天,开始口服标准TMZ 方案150 mg/(m2·d),连续口服5 天,28 天为1 个周期。连续服用直至疾病进展或不能耐受。
1.2.2 试剂和仪器 可溶性PD-1(soluble programmed death-1,sPD-1)、可溶性PD-L1(soluble programmed death-ligand 1,sPD-L1)、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ELISA 试剂盒(武汉华美公司),酶标仪IMAK(美国伯乐公司),迷你离心机、高速离心机(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1.2.3 免疫因子检测 服药前,早晨空腹采集外周血5~10 mL。服药后每4 周空腹采集外周血5~10 mL。30 min 至1 h 后,取上清液(血清和血浆),1 500 rpm/min离心10 min。包装于2 mL 无菌冻存管中,置于-80°冰箱中。ELISA 法检测血清IL-6、IL-10、血浆sPD-1、sPD-L1 的表达[9]。
1.2.4 肿瘤体积测量 1)图像获取: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每个周期行同台3.0T MRI 平扫以及增强(包括以下序列:T1、T1 增强、T2、T2 FLAIR、DWI、PWI 和其他图像集),以DICOM 格式下载;2)体积分割、测量和建模:应用3D Slicer 4.10.2 哈佛医学院开发的用于医学图像分析(包括配准和交互式分割)和可视化(包括3D 渲染)的软件[10],由两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生对图像进行分割,同时进行肿瘤建模,获取肿瘤体积(包括T1 加权对比度增强后的肿瘤体积)。
1.2.5 分子病理检测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DH 突变;FISH 检测1p/19q 的缺失;焦磷酸测序检测患者的MGMT 甲基化水平;DNA sanger 测序检测TERT 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突变情况。
1.2.6 评价标准 依据国际常见不良反应评价标准第3 版(CTCAE 3.0)评价不良反应,治疗期间每周评价。统计分析按照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最大值评价。于治疗前、治疗后的每个周期依据MRI 结果评价近期疗效,依据神经胶质瘤评价标准(response assessment in neuro-oncology,RANO)进行疗效评价。
1.2.7 随访 治疗后每4 周分别进行MRI 疗效评价,连续16 周。以后每3 个月随访1 次,随访截至2020年10月,随访率100%。
采用SPSS 24.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分组资料比较进行χ2检验,使用Kaplan-Meier 计算生存率,Log rank 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Cox 回归风险比例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截至末次随访时间,51 例患者均进行临床评价。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2 例,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15 例,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20 例,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14 例。其中ORR 为33.33%(17/51),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72.5%(37/51)。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mPFS)为5.9 个月(95%CI:5.345~6.455),1年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为47.3%,2年OS 为24.9%(图1,2)。典型患者MRI 图像见图3。
图1 51 例GBM 患者的PFS
全部患者均可耐受治疗,未出现5 级(死亡)不良反应。其中高血压14 例(25.4%),乏力10 例(18.2%),恶心呕吐9 例(16.4%),骨髓抑制6 例(10.9%),腹泻6 例(10.9%),手足综合征4 例(7.2%),转氨酶异常4例(7.2%),蛋白尿2 例(3.6%)。
分析12 例患者有效血清标本的免疫因子变化,结果显示,sPD-L1 和IL-6 的变化与肿瘤体积变化呈正相关(r=0.874,P<0.001;r=0.769,P=0.003);sPD-1的变化与肿瘤体积变化呈负相关(r=-0.846,P=0.001);IL-10 的变化与肿瘤体积的变化呈弱相关(r=0.538,P=0.071,图4)。
图2 51 例GBM 患者的OS
图 3 典型GBM 患者的MRI
图4 免疫因子的变化和肿瘤体积变化的相关性
GBM 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虽然近年来手术、术后放疗和化疗的综合治疗取得较大进展,但GBM的复发率仍然较高,并且预后较差[11]。复发的GBM患者第二次进展的中位生存期为14 周。目前,对于复发和难治性的GBM 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法[12]。
研究发现,GBM 的生长和复发与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贝伐单抗作为一种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单克隆抗体,已用于治疗复发性GBM,但存在严重的高血压和出血等不良反应[5]。阿帕替尼是一种新型口服小分子血管生成抑制剂,其高度选择性地抑制VEGFR-2 的活性,阻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其受体结合后的信号转导通路,从而强烈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发挥其抗血管生成作用[13]。Wang 等[14]报道阿帕替尼联合伊立替康治疗GBM 有一定的疗效,不良反应可控。尽管有报道阿帕替尼联合TMZ 治疗复发GBM 的临床研究,观察到有一定的疗效[6],但鲜见研究阿帕替尼治疗耐药的TMZ 患者GBM 引起免疫因子的变化。
本研究结果显示,mPFS 为5.9 个月,与Wang 等[15]和Ge 等[16]报道的阿帕替尼联合TMZ 治疗复发的GBM 研究结果相近,分别为6.0 个月和4.9 个月。上述研究报道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高血压和手足综合征,不良反应可控,与本研究的主要不良反应基本一致,说明阿帕替尼联合TMZ 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可控。
肿瘤微环境是由肿瘤间质、浸润的免疫细胞、肿瘤细胞及免疫因子等构成。已有足够的证据说明细胞因子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17-19]。Landskron等[20]研究发现,在慢性炎症过程中,IL-6 等促炎细胞因子不仅可能导致肿瘤突变,还能刺激细胞增殖,降低凋亡。此外,这些细胞因子有利于肿瘤生长,在血管生成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而IL-10 等抗炎细胞因子参与肿瘤免疫逃逸。多项研究表明[21-25],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测定,如IL-6 或IL-10,可能与肿瘤的发生或预后不良有关。部分研究发现IL-6 和IL-10 参与肿瘤生长和免疫应答[25-27]。Samaras 等[26]证实胶质瘤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分泌的IL-6 和IL-10 均高于健康对照组。GBM 患者脑脊液和血清中的IL-6 可用于预测患者的预后[27-28]。本研究观察到IL-6 的变化与肿瘤体积变化呈正相关,IL-10 的表达水平与肿瘤体积变化呈弱相关性。Huang 等[29]研究发现,抗血管生成药物可以使异常的肿瘤血管正常化,并有可能使肿瘤免疫微环境向更具免疫支持性的方向转变,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Cloughesy 等[30]报道PD-L1 在部分GBM 肿瘤细胞和肿瘤浸润性免疫细胞中的表达水平较高。本研究发现,用药后肿瘤体积明显缩小的患者sPD-L1 表达降低,sPD-1 表达升高,与肿瘤体积的变化呈显著相关性。初步表明阿帕替尼治疗TMZ 耐药的GBM,不仅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而且可能激活GBM 免疫应答发挥抗肿瘤作用。
综上所述,阿帕替尼治疗TMZ 耐药的复发GBM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可耐受,可能激活GBM 免疫应答发挥抗肿瘤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