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共鸣?榜样:“学播”背后的需求满足

2021-08-03 21:03肖晓玥
今传媒 2021年7期
关键词:共鸣需求榜样

摘 要:媒介技术的发展促使传播从大众化到分众化,网络直播越来越生活化,人们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对于学生党和备考族来说,“学播”成为他们实现自律的手段,出于寻求陪伴、共鸣和榜样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这个社群。但学习不是作秀,我们也要警惕“学播”走红带来的初衷质变,应该对其给予理性看待和使用。

关键词:“学播”;需求;陪伴;共鸣;榜样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1)07-0036-03

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以及网络直播技术的发展,直播逐渐常态化,各种各样的日常活动都能以直播的形式给人参与式的体验感。带货直播、游戏直播、体育直播、娱乐直播等各种形式的直播逐渐占领当代人的播单。“学播”则是近几年在年轻人群体中新兴的直播热潮。那么,“学播”和其它类型的直播有什么不同?为何能吸引这么多的受众?

一、“学播”的内涵

学习直播(或称自习直播,以下统一简称为“学播”)不同于网上课堂、直播授课等以传播专业内容为目的的教育直播,而是一种记录自己实时学习过程的直播,最初兴起于国外社交网站。AfreecaTV是韩国于2006年开始运营的视频网站,意为“每个人都可以免费参与的视频网站”,该网站的视频种类包括游戏、脱口秀、音乐、体育、吃播、教育等[1]。2013年11月30日,高考备考生“ongga”()在一个网络社区上发布了一则召集观众的广告,称“要从早上6时学习至晚上12时,以全国首席的成绩考上大学”,鼓励大家收看。截至同年12月15日,其学习直播间的累计观看人数已超过16万。AfreecaTV上的“学播”主播们公布每日学习时间,让观众自发监督。此外,包括主播和观众在內的参与者还会进行学习时间对决。如果有人一天没有学习,就会被公开批评,且未学习者还要在公告栏上进行自我批评,以此营造学习氛围[2]。2018年,一位正在准备警官考试的韩国主播“Nojambot”因其高颜值走红,目前,其视频在Youtube的订阅量已超过40万,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将“学播”带到了更多人的视野中来。这类“学播”在韩国叫做“Gongbang”,在日本叫做“Benkyou Douga”,而在美国等其它地区则叫做 “Study with me”,于2016年前后在中国兴起。

现在,B站、微博、Timing等社交平台上都有“学播”主播的身影。《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对1 65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9.6%的受访者看过“学习直播”,54.5%的受访者直播过学习[3]。根据B站2018年的直播数据,学习是B站的第三大版块[4],并且也是直播时间最长的品类,2018年,在B站有146万小时、103万次的学习类直播开播[5]。此外,B站2019年发布的《毕业季大数据》还显示,截至2019年4月,过去一年里有1 827万人在B站学习,已累计了14亿次的陪伴观看学习[6]。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Z世代,除了追求游戏、煲剧、购物、追星等多样的乐趣外,还有着很高的求知欲,在纷繁众多的直播中,“佛系”的“学播”可以算是直播中的一股清流。

二、“学播”的特点

(一) “静音模式”下的互动

以B站的学习直播间为例,与一般直播中主播通过对话与观众进行实时互动不同,“学播”主播一般会将自己的基本信息,包括学历背景、学习内容、作息时间、直播时间等放在简介或直播屏幕上,以便观众对主播有基本的了解。观众则可以通过弹幕、评论、私信及赠送虚拟礼物的方式与主播互动,但主播往往沉浸在学习中,不一定会予以即时回复。直播期间,有的主播会直接对观众禁言,或在简介中说明不看私信,因此学习直播间里不会出现弹幕满天飞的狂欢景象,观众的关注焦点并非主播而是各自的学习。

(二)非语言符号营造的传播空间

“静音式”互动也体现了“学播”的另一特点,即不依赖语言符号为主要传播介质。无论是带货直播、游戏直播还是教育直播,主播主要通过宣传、解说、讲解的方式向观众传递信息。而“学播”则不需要通过语言输出来维持,主播也不一定会露脸,除了学习场景外,直播间里找不到刺激性的内容。教材、纸笔、电脑、电子时钟、日历……是学习直播间最常见的元素,这些图像符号和包括笔在纸上书写的声音、手指敲打键盘的声音、书页翻动的声音以及包括噪音背景音乐在内的声音符号,共同营造了专注的学习氛围,使观众感受到虚拟在场的真实感。

(三)“佛系”的目的

与通过提高粉丝量、视频观看数和借广告推广来实现收益的直播不同,“学播”的模式较为单一,要想通过这一方式来赚钱并不容易。进行“学播”的主要是在校学生,尤其是大学生群体,其中又以考研党为主,而 “学播”观众除了在校学生外,还包括一些有考公、考证等需求的上班族。对于主播来说,“学播”并非目的本身,比起迎合受众的需要,更多是为了达到自我监督目的的手段。王建磊将日常化直播分成生活流直播、猎奇直播和功用直播三类,生活流直播就是一些日常性的、程式化的个体生活内容,本身不具备技术含量,具有可预知性、重复性、常态化和无意义的特点,功用直播是将生活流内容与一定的目标指向结合在一起,以期通过直播达到更好的效果,常见于将工作状态转化为直播内容[7]。“学播”便属于非营利性的功用直播,其呈现的是主播们常态化的学习过程,即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镜头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书桌上的摆件之一,这也是“学播”主播在粉丝数、弹幕数和评论量都不多的情况下还能坚持直播的主要原因。

三、“学播”背后的需求满足

“使用与满足”理论强调受众的能动性,认为人们对媒介的接触和使用是基于对自身需求的满足。在如今这个媒介化生存的时代,媒介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数字化、移动化和多元化,受众的个性需求和学习喜好越来越得到满足。互联网不仅为学习者提供了海量的学习资源,还提供了更多样的学习渠道。

(一)获得陪伴

对于自制力不强的大学生来说,考试季要保持学习动力是非常困难的,为了解决专注力不足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学生转向学习直播区寻求动力,“学播”逐渐普及,这是学生获得激励和启发的一种方式。“学播”的时间一般都比较长,最长的超过12个小时。直播和其它视频分享之所以能带来陪伴效果,一个重要原因是私人空间与私人活动的开放,虽然它只是由视频生产者向观看者的单向开放[8]。对于主播来说,一方面,要做到在长时间的学习过程中不分心是很难的,若直播中不小心玩手机,观众会予以提醒,这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另一方面,直播时间较固定的主播若没在规定的时间内开播,观众会催更,这就好像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在敦促自己每天学习。对于观众来说,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感到枯燥、无聊和困倦,而“学播”则为他们提供了云同桌,从而缓解学习时的孤单感,从这个意义上看,“学播”弥补了学习过程中的身体缺位,赋予参与者以归属感。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许多学生无法返校,在家学习的效率不高,“学播”的陪伴学习功能便显得格外重要。

(二)寻找共鸣

共鸣指的是受别人的情绪感染产生相同的情绪,学习直播间的共鸣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出于相似目标或经历的共鸣。在备考、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焦虑、迷茫和懈怠等消极情绪,在学习直播间里,大家可以互诉烦恼、互相鼓励、分享经验,在社群互动中消解压力,获得精神上的放松;二是对“学播”的期待,大多数参与者都希望通过“学播”来提升自己,培养自律的习惯,正因如此,大家都能互相理解,共同营造静谧的学习空间。“学播”满足了独学青年的认同诉求,他们依托共同需要聚集成一个临时的社群,过去缺乏生活动力的他们在这个社群中找到了学习的快感。随着观看数和粉丝数的增加,双方间的互动也会延伸至直播间外,有的主播会组建一些学习聊天打卡群,为志同道合的人们提供新的交流渠道。

(三)获得榜样激励

人们的心理态度、信念、行为通常会受到参照群体的影响,将其作为评价自己或别人的标准和出发点,在自我与参照群体的比较中产生新的认识,从而调整现有的态度或行为。同样地,若人们有意识地想要改变自己,便会将符合自己期望的对象作为参照。“见贤思齐焉”,由于缺乏自制力,人们需要寻找能够激励自我前进的榜样。一方面,观众可能会模仿主播的学习计划或学习模式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或是自己也成为主播,用实际行动来跟上榜样的步伐。例如,B站主播“承心”在专栏文章中说道:“看书的间隙,一直在关注B站的学习区,看到那么多学习的大佬,那么多勤奋的人,每天直播学习十几个小时,真的是被他们打动了,心生佩服。然后我认为佩服最好的表达方式就是向他们学习,于是就萌发了自己直播读书学习的想法”[9];另一方面,“学播”也可能会强化人们的竞争心理,将社群成员作为竞争对手,在追赶的过程中生成超越的驱动力。

四、结 语

过去是“遇到要事才直播”,如今是“凡有饮水处皆可直播[10]。目前,“学播”还只是众多直播中的一个小众分区,但在以大学生为主的青年群体中,“学播”正在逐渐脱离小众,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有的学校还组织起了云同桌、云自习等形式的“学播”。然而,“学播”的走红也引起了网友的质疑,被贴上“作秀”“自我感动”“形式主义”等标签。无论如何,对于“学播”还需辩证看待,其兴起的初衷是积极的,“学播”群体中大多数人的目的还是实现自律,也有很多人通过“学播”完成了自己的学习目标,但不可否认的是,网友质疑的现象的确存在。因此,人们需要正确地认识“学播”的意义,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方式,它只是一种基于个人喜好和习惯的选择,应理性看待、理性使用。

参考文献:

[1] [EB/OL].http://economy.chosun.com/client/news/view.php?boardName=C05&t_num=8252,2015-02-01.

[2] dongA.com.“”[EB/OL].http://www.donga.com/news/article/all/20 131216/59561676/1,2013-12-16.

[3] 孙山.79.6%受访者看过学习类直播,54.4%受访者觉得“直播学习”对自己有帮助[EB/OL].http://zqb.cyol.com/html/2019-10/31/nw.D11 00 00zgqnb_20191031_4-08.htm,2019-10-31.

[4] 直播观察.在B站,学习使我美丽,Study with me![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8980838702195432&wfr=spider&for=pc,2018-12-05.

[5] 观察者网.直播学习成风潮?B站陈睿:一年有146万小时和103万次学习类直播开播[EB/OL].https://mp.weixin.qq.com/s/1qHLHbEEF5e wfBsNrNObNA,2018-11-29.

[6] 三文娱.B站发布毕业季大数据报告,最让年轻人头秃的原来是?[EB/OL].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3101489/,2019-07-18.

[7] 王建磊.如何满足受众:日常化网络直播的技术与内容考察[J].国际新闻界,2018(12):24-25.

[8] 彭兰.视频化生存:移动时代日常生活的媒介化[J].中国编辑,2020(4):38.

[9] 乘心.在B站学习区直播一个月以来的总结——缘起、变化和感谢[EB/OL].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23021?from=search,2017-09-30.

[10] 周勇,何天平.“自主”的情境:直播与社会互动关系建构的当代再现——对梅罗维茨情境论的再审视[J].国际新闻界,2018(12):8.

[責任编辑:杨楚珺]

收稿日期:2020-09-12

作者简介:肖晓玥,女,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传播学研究。

猜你喜欢
共鸣需求榜样
体验与共鸣:大数据时代场景营销模式研究
情感味道:闽南话对台湾广播的独特功能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民族唱法”的表现形态美
从不同需求层面分析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与贫困
梦想斑驳照进现实
我国少儿图书的供给与需求关系探究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