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耕耘,以文化人

2021-08-03 20:51陈子尧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79期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教育性实效性

陈子尧

【摘要】2019年6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并提出,到2022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进一步健全。对此,我们要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关键要构建班级文化,重点从班级文化建设的内涵、渠道和方式着手,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教育性;实效性

一、班级文化的内涵

班级文化是在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以班主任为引导者,共同投身校园生活的实践,创造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班级文化是一个班集体的思想灵魂和精神追求,是师生共同生活和奋斗的智慧结晶,是班级最具有象征性的财富,具有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作用。班级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所谓物质文化,是一种“硬显文化”。而精神文化,是一种“软隐文化”,包括行为文化和观念文化。班级物质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班级精神文化是核心,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凝结成精神动力,共同熔铸在班级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激励学生认识自我,克服困难。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渠道和方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使学校的每一面墙壁说话,发挥出人们期望的教育功能。”可见,一切与学生相关的校园事物都可以成为教育有意义的素材。关于如何建设班级文化,笔者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从显性的物质文化和隐性的精神文化两个方面,谈一下笔者的浅薄思考。

物质文化是有形、具体的。教室环境、设计、内务整理、学生仪容仪表等,这些是客观存在的,是学生能够感受到的具体事物。优化室内的空间资源,创设具有人文、舒适的“硬文化”环境和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家园情怀。构建班级物质文化,做到保持整洁的教室家园。学生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维护清爽舒适的家园环境。构建班级物质文化建设,做到精心精准设计教室家园。它是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的实质,要能营造出和睦向上的家的气息,要能成为学生的知识、技能和人格魅力的港湾。在我们班级教室中,设置了敞开心扉的“心语”信箱;设立书香自溢的图书角;摆放着常绿花草;开辟奋发向上的学生寄语;张贴青春风采的学生照片;设置多彩的学习园地;悬挂“班级精神”的书法作品;设计具有价值引领的主题黑板报等,共同构筑家园归宿。

建设班级“物质文化”环境,好像一件外衣,班级“精神文化”才是班级文化环境的实质和关键,是最能体现班级本质。笔者认为,“精神文化”的建设可以从行为文化和观念文化两个方面着手。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学生自主探究和协作,制定具体的行为准则来约束自己的言行,学会协调好集体和个人两者的关系,提高自我认知和集体凝聚力。在笔者所带班级,由班级团支部和班委倡导,全体学生以“如何构建属于自己的班级”为主题进行思考,并提交“字条”意见和建议,发挥学生主体意识,为制定班级管理和服务建言献策。根据中小学生守则,经全体学生商讨,确定了班级学生表现量化细则(试行方案1)、个人日常表现登记系统和积分系统,并由全体学生签名确认通过。在日常落实中,按照值日班干责任制,将学生个人行为表现登记在班务日记中,作为备案依据。以班长为核心的学生表现量化小组,将每周的班级学生的表现进行统计,并登记在个人日常表现登记系统和积分系统,作为学生评价衡量的重要标准。围绕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的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培养学生处理好个人和集体两者关系的能力。

假如行为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先行者,班级观念文化则是其本质和内涵。关于观念文化,是在校园生活实践过程中培育和践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理想信念。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理想信念之基,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大程度地发挥班主任的引领功能

“育人先育心。”班主任必须具有“爱心、责任心、耐心、事业心和自信心”五心俱全。人是情感的群体,每一个学生都需要被关爱,被欣赏。只有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教师的温暖和情怀,让“五心”作为架起良师益友的桥梁,以此为基础,树立班主任的爱的形象,才能让学生明白,班主任不仅是知识的引导者,更是爱的陪护者。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素养,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仍需爱中带严,慈严相兼。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学生知道做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应该怎样规范自己的行为。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集体。让学生自我约束,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维能力。当然,班主任必须注重自身的综合素养,拥有高尚的师德情操,多阅读,多思考,多实践,坚持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用自己的行动感召学生们。

(二)鼓励和积极投身班级家园活动和实践

坚持以生为本,从学生的成长出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积极投身校园生活的实践、家庭实践和社会实践。通过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式各样的竞赛、劳动实践等活动,提升学生个人行为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认同感。在学校举办的体育节中,笔者的班级积极参加高中篮球比赛。在比赛阶段,班级大部分学生进入了“疯狂篮球”的状态,积极准备,班级篮球队员自主组织了体能训练、篮球技能指导和战术分析等活动。与此同时,出现了少数学生因篮球比赛而逃课、迟到、早退的现象,以致班级学生人心浮躁,无心向学的苗头。可以看出,球赛的重要性已然超越了学习的本身了。针对这个现象,笔者从考勤抓起,抢抓强管,当然,主要还是在发现问题时,对个别学生进行思想的引导和教育,在保证学习实效前提下,让学生正确地对待运动和球赛。在半决赛那场球赛,笔者班一度落后,场下的学生不断鼓劲,场上的学生更是专注于比赛,每分必争,坚持不懈。笔者班的校青同学负责防守对方得分后衛,在一次防突破过程中,被撞断了两颗门牙,小青被立即送往校医室,场上场下学生更是被这突如其来的意外吓到了,场外的班主任立即对学生们进行了心理引导,强调了“我们能够赢得比赛,更要保护自己,安全才是第一位的”。休息片刻后,在接下来的比赛中,感受到了学生们能够稳定情绪,克服困难。在班级全体学生的团结拼搏下,最终拿下了比赛。在这次学校的篮球比赛中,笔者班最后获得了篮球赛的冠军。通过这次篮球联赛的历练,班主任和全体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最后提炼成我们高二(3)班的篮球精神“同心德,共担当,齐拼搏”,并把篮球精神作为班级精神,写成书法作品,悬挂在班级教室墙上,成为班级共同奋斗的见证。这增强了班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激励了学生们在日后生活和学习上不断克服困难,同舟共济,乘风破浪。

三、结语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有目的、有意识的工程,用综合的思维方式促进班级成长。既抓好物质文化环境,又要更好地建设和把握班级的精神文化,立足实践,投身实践,发挥以文化人的作用,树立班级的文化自信,进一步促使学生内化于行,外化于行,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能使其在构建和谐校园、培养担当祖国建设大任的时代新人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甜.积极教育角度下高中班级文化的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2]王翠翠.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延边大学,2018.

[3]熊幹.高中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

[4]张清敏.新课程环境下的高中班级文化建设[D].辽宁师范大学,2015.

[5]李媛.教育生态学视野下的普通中学班级文化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15.

[6]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

责任编辑  林百达

猜你喜欢
班级文化建设教育性实效性
论小学语文教材的“教育性”与“趣味性”
“主讲主问主评”工作法:提升党课教育吸引力实效性
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须回归生命
建设幸福班集体,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学前教育保持教育性和公益性的分析
高三班主任课程实施能力对班级的“正”影响
小学语文教材的“教育性”与“趣味性”
“浅谈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推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