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荣顺
摘 要:随着当前新课改内容发展,生物教学过程中也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结合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及创新,在保障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保障高中生物教学形成统一的框架体系,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自身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生物;教学现状;应对策略
引言:
当前新课改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落实,在保障学生对生物学科中生命现象以及生物活动规律科学性有切实理解的基础上,学习生物与人类之间的共存关系。传统的生物教学中采用师本教育为主的教育模式,教师普遍采用着灌输式教学的模式,既不能激发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无法促使学生对课程内容有自主探知欲。
一、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
当前在教学过程中生物学习处在被忽视的地位,在新课改中一部分教师并未积极地进行课程内容以及教学理念的转变。因此要提升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保障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获取更多知识内容,就需要正视生物学科当前的教学地位,以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自主性,以教学质量的提升为基本的生物教学目标。在进行课堂教育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师本教育转化为生本教育,在学生与教师处于同一个维度之下进行学习。教师注意尊重学生的想法,有任何问题及时进行沟通,保障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能够及时从学生那里得到正向积极的反馈,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沟通,有效提升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1]。
二、利用信息化技术,采用多媒体提升教学品质
生物课程在生物课程中有着极大作用,由于当前很多很大一部分的教学内容都是以教材为基础进行教学,演示的效率极低,学生无法进行直观地学习,无法有效提升生物教学的效率。学生对于微观场景中的生物知识概念停留在图片以及自主想象的范畴,难以达到全面性的理解,因此教师要借助当前的信息化技术,借由多媒体进行展示,有效提升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兴趣。
以《细胞生活的环境》为例,教师可以直接借助央视6台引进的《工作细胞》作为基础进行对细胞的基础了解。由于动画是以血红细胞、一般身体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巨噬细胞以及病变癌细胞为基础进行讲述的。学生可以在观看时结合所学知识内容进行学习,不仅能够起到寓教于乐的目的,针对动画的表现手法以及生物科学的实际内容还可以进行对比,学生可以借由这种直观的形式完成课程内容,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身体细胞机能有更加全面的理解。将理论性的复杂知识简单化、直观化,同时不需要进行冗长的讲解,以此引导学生对生物知识产生更加强烈的兴趣。
三、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以及实践能力
当前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才不再单单要求知识的储备,而是更加看重知识的应用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新课改中也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当前教育的重点,在保障教学思路不断拓宽的前提下,教师不再依照传统观念进行教学内容的灌输,而是激发学生进行自主性思考,在保障学生思维不断拓宽的前提下,保障学生的学习能力被有效释放出来。
新课改过程中,生物学科出题的模式也不再是单一化的,而是更加开放,许多知识内容都是需要进行拓展教学的,在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保障学生能在课本之外获取更多生物层面的知识[2]。
以《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为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自己种植一些植物,每天做植物观察日记,每周进行植物状况拍摄,借此促使学生发现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影响。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上,促使学生借由自主观察的形式形成创新理念,不断完善对植物生长的认知,针对种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借由教师讲解或者独立思考的形式寻求答案,提升了生物教学的效率。
四、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完成教学
高中阶段的生物教学内容较为全面,从微观的细胞到宏观的种群发展都有涉猎,因此在教学当中要采用循序渐进同时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方法完成教学,在提升学生对生物学科兴趣的基础上,保障学生能够增长见闻,提升学生对生物体系的整体性认知,同时添加一部分的课外知识内容。
比如在进行《种群和部落》教学时,教师可以电影《迁徙的鸟》对学生进行教育,根据不同的鸟类习性以及迁徙的路线分析种群与部落之间的关系,有效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生物教学体系,帮助学生从宏观角度认知到生物种群的进化以及演变。
五、結束语
新课改教育帮助学生提升学生自主参与的能力,在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上,转变教学模式,以生本教育为基础,优化学生自身学习能力,调整教学方式,将创新的课堂教育建立成具有高效、创新且具有自主性的新型生物课堂。
参考文献:
[1]梁红兰.新课改形势下高中生物教学与多媒体课件教学融合探析[J].山西青年,2020,No.582(10):175+177.
[2]蒋桂林.浅谈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师的课程智慧[J].中学生物学2020年36卷10期,77-78页,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