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教《不做“小马虎”》有感

2021-08-02 10:21邹嘉琳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1年14期
关键词:课前导入

邹嘉琳

关键词:课前导入;贴近生活的活动;有效使用教材

《不做“小马虎”》是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我的好习惯》中的第4课的内容。教材中有两个部分:生活中的小马虎和怎样才能不马虎。教材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呈现马虎的普遍现实,指明马虎带来的麻烦和危害,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寻找克服马虎的办法。

本课是基于课程标准“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中的第一条——“做事认真负责,有始有终,不拖拉”而编写的,意在培养学生的耐心与责任心,在生活和学习中养成认真细致,不马虎的好习惯。

上完本课,感觉教学效果还不错,现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

一、恰当的新课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上本课前我准备了动漫视频《小马虎》,讲的是一匹小马在药店工作,给病人拿错药的故事。一年级的小朋友对动漫故事特别感兴趣,看完动漫视频,我向他们提问:为什么大家称小马为“小马虎”?你知道“小马虎”是什么意思吗?学生回答,“小马虎”就是做事不认真,粗心大意。小马就是因为粗心大意才被大家称为“小马虎”。通过动漫视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经过自己思考懂得的知识,比老师的说教要深刻得多。

新课导入的方法有很多,如利用电教媒体、讲述故事、实物演示、小品表演、猜测谜语等,如果教师能在"趣"字上做文章,在“开放”上下功夫,就能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践告诉我们,各种导入方法各有各的特点,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教学条件与学生实际,灵活,交替地运用,才会使学生感到新鲜,使新课充满活力,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再现生活情景,创设贴近生活的学习活动

《不做“小马虎”》的教材中,有一幅小朋友早上起床由于太匆忙而系错纽扣的图片,我叫一名学生上台,将他的纽扣故意系错,其他学生都哈哈大笑起来,从而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马虎带来的尴尬。我们学校音乐课有葫芦丝的学习,很多学生忘带葫芦丝,几乎每天在学校的门卫处都有很多家长送来的葫芦丝。我课前拍下这些照片,让学生懂得由于自己的马虎给别人带来了很多麻烦,从而很自然地引导学生说说怎样才能不忘记带葫芦丝,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可以在头天晚上做完作业后,把葫芦丝放在书包旁边;可以把葫芦丝放在鞋柜上;可以把葫芦丝挂在门把手上……我惊喜地发现学生有很多好的方法来避免忘带葫芦丝,我也相信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忘带葫芦丝的现象会少很多。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指出:“道德寓于儿童生活中,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用儿童的眼光看社会,努力发现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出贴近学生生活的多样化的活动情景,让学生在自然和谐的氛围中,自主参与学习活动,学会把握自己生活的方向,学会把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从而走进生活,认识社会,健康成长。

学生平日里的生活丰富多彩,生活感受可谓丰富多样,如果在课堂上再现学生的生活情景、生活场景,学生肯定会情趣盎然,再次得到与生活的亲密接触、体验、感悟,进一步明确生活中所蕴含的做人的道理。

三、灵活使用教材

在上《不做“小马虎”》这一课时,我用课件展示四幅图,分别是“警察”“医生”“司机”“桥梁设计师”,要求学生选择其中一幅图进行小组讨论,这些职业的人如果马虎的话,会有什么样的后果。经过讨论学生发现这些职业的人如果马虎的话,后果会非常严重,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做事认真的重要性。通过讨论思考后的认识,比老师的简单说教效果要好很多。而这些图片是课本上没有的,所以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增、删、添、改,科学地整合教学内容与资源很有必要,使教学内容与资源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的教材资源,而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老师在实施课程的同时还担任着课程开发者的角色。

下课时,学生围着我七嘴八舌地说,“老师,上次考数学时,我看错了一个数字,所以没能得满分,以后我一定要认真看题。”“老师,我以后不會忘记带葫芦丝了”“老师,我以后要认真写字,这样就不会多出笔画了”……看着学生一张张可爱的脸,我知道我这节课的教学目的已经达到了。

猜你喜欢
课前导入
“课前导入”在初中思想品德中的探究及应用
如何做好有趣的小学语文课前导入分析
小学语文课前十分钟导入策略探究
初中物理实施小实验个性化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让书法课从沉睡中苏醒
预设与生成契合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前导入的有效性研究
高中物理教学也不能忽视课前导入
分析初中语文课的导入艺术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