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武陆红明 杨代贵 徐文彤 夏晓 张英杰 蔡宇
摘 要: 森林城市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以荆门市建设国家森林城市为例,研究分析其建设历程、管理措施和取得成效,对建设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以供其他城市学习和借鉴,更好推动森林城市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森林城市;建设措施;经验启示
中图分类号:S7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020(2021)03-0064-05
Measures and Enlightenment of National Forest City Construction in Jingmen
Li Xuewu(1,3) Lu Hongming(2) Yang Daigui(2) Xu Wentong(1) Xia Xiao(2) Zhang Yingjie(3) Cai Yu(2)
(1.Academy of Inventory and Planning,National Forestry and Grassland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714;
2.Jingmen Prefecture Forestry Bureau of Hubei Province Jingmen 448000;3.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Abstract: Forest city construc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Jingmen city as a national forest city,we studies and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management measures and achievements,and puts forward some guiding suggestions for other cities to learn from and draw lessons from,so as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forest cities.
Key words: forest city;construction measures ;empirical revelation
森林城市建設作为改善城乡人居生态环境,拓展城市绿色空间,提升百姓生活幸福指数,是实现林业产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1-3]。从2004年起,全国绿化委员会、原国家林业局制定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评定程序,并颁布实施评价标准和管理办法[3-5]。贵阳市率先成功创建第一个“国家森林城市”,为其他城市建设森林城市提供宝贵经验和示范作用[5]。截至到2019年底,全国22个省份387个城市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其中194个城市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荣誉称号,全国11个省份开展森林城市群建设[6]。通过对荆门市建设国家森林城市剖析和评价,探讨在建设森林城市中采取的措施,取得成效和存在问题等方面,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议,为其他城市开展森林城市建设和管理提供可借鉴经验,推动全国森林城市高质量发展[7-10]。
1 荆门市基本概况
荆门市位于湖北省中部,地跨东经111°51′~113°29′,北纬30°32′~31°36′之间,东西最大横距155.00 km,南北最大纵距131.00 km,市域国土面积1 233 943.00 hm2,有林地面积394 497.15 hm2,国特灌林面积9 527.78 hm2,四旁树面积107 291.40 hm2,自然湿地面积91 796.34 hm2,市域森林覆盖率42.76%。地处江汉平原向鄂西山地过渡地带,长江最大支流汉江穿境而过,境内低山丘陵平原兼有,河湖众多。荆门市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为亚热带温暖季风型气候,年均降雨量900 mm左右。现辖两个市是钟祥市、京山市,一个县是沙洋县,四个区是东宝区、掇刀区、漳河新区、屈家岭管理区,全市总人口为290.15万人。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造林十佳城市”“湖北省森林城市”“中国观鸟之乡”等荣誉称号,还有“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市”“国家现代林业建设示范市”“全国林业信息化示范市”等称号。
2 荆门市建设国家森林城市历程
荆门市自2012年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编制印发了《湖北省荆门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每年召开会议部署,明确年度建设任务,督导各项目高质量完成,经过3年努力,2015年成功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2016年以来,荆门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不懈抓生态建设,深入推进森林城市建设。按照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部署,荆门市2019年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动态监测工作,对照《总体规划》建设任务和《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标准》(LY/T2004—2012)各项指标逐一核查,结果显示《总体规划》中36项巩固提升工程稳步实施,国家森林城市40项指标进一步提升。
3 荆门市建设国家森林城市措施及成效
3.1 坚持生态立市,持续建设森林城市
荆门市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空间,抓好城市生态建设,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升生活幸福质量,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
3.1.1 强化生态保障
(1)加强制度保障。荆门市先后制定并印发了《关于坚持生态立市建设生态荆门的决定》《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关于印发荆门市加快推进绿满荆门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关于印发荆门市“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明确生态建设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将林业作为生态建设重要内容,同安排、同部署、同实施。
(2)加强投入保障。坚持政府积极引导,社会广泛参与,优化营商环境,鼓励支持社会各界投资林业建设。顺利完成11个国有林场改革,将林场确定为公益型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加大科技投入,建立了林业方面的院士专家工作站。2016年以来,全市林业建设总投入达到121.14亿元。
(3)加强组织保障。荆门市将林业工作纳入各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年度政绩目标考核,市“四大家”领导高频部署、调研、批示、研究林业工作,市绿化委员会、市建设森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市国有林场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市“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等涉林机构统筹部署,全面推进森林城市建设各项工作,全市上下形成“四级书记”共抓森林城市建设、全民上阵绿化家园的浓厚氛围。
3.1.2 强化生态增绿
(1)推进绿染城区建设。荆门市加强城区绿化美化,市中心城区绿地面积达到2 707.77 hm2,绿化覆盖面积达2 919.45 hm2,绿化覆盖率达到45.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8.63 m2,市中心城区道路绿化率达100%,树冠覆盖率平均达33.59%。注重乡土树种使用,城市绿化乡土树种使用率达到80.87%。
(2)推进乡村增绿建设。全市先后组织实施加快推进绿满荆门行动、精准灭荒绿美荆门三年攻坚行动,乡村处处彰显绿色生机,同时深入挖掘村庄特色,打造美丽庭院、居民点文体休闲小广场,327个村庄获得“湖北省绿色示范村”称号,逐渐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示范点。
(3)推进森林城镇建设。全市掀起森林城市建设热潮,荆门市所辖的沙洋县、京山市、钟祥市同步启动湖北省森林城市创建,各项工作如火如荼的开展,三个县市先后成为“湖北省林业生态示范县”,京山市成为湖北省首个“国家级生态县”。狠抓小城镇街道、庭院、河流、空闲地绿化和公共绿地建设,全市建成湖北省森林城镇16个。太子小镇入选2018年全国森林小镇百佳典范。
3.1.3 强化生态保护
荆门市认真贯彻执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齐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和视察湖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市共落实天然林保护面积12.91 hm2,划定了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加强湿地和野生动物资源管护,新成立1个省级湿地公园、4个县级自然保护区,4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通过国家验收后正式命名。完成新一轮古树名木普查,登记建档挂牌保护古树1 980株。每年组织开展专项执法行动,严格执行林木限额采伐制度,严防森林火灾,加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力度,巩固森林城市建设成果,保障城市森林健康。
3.2 坚持生态为民,持续建设森林城市
荆门市坚持将森林城市建设与乡村振兴、精准扶贫、林业供给侧改革有机结合,推进“绿满、绿美、绿富”荆门,厚植绿色发展优势。
3.2.1 五大模式绿美乡村
荆门市把乡村当作景区来谋划,把村庄当作景点来设计,把农家当作精品来改造,常年抓绿化,常态抓净化,构建起乡村“绿、富、美”大格局,乡村成为令人向往的地方。
(1)“休闲庄园”模式。推进土地集中流转,全市建起沙洋县郭店村水云山休闲园、钟祥市彭墩村“1+9”乡村大世界、京山市罗店马岭村“1+5”示范区等一批乡村休闲景区,实现“叶子换票子”蝶变。钟祥市彭墩村建成国家4A级景区,京山市罗店镇马岭村荣获“2018中国最美村镇乡村振兴榜样奖”。
(2)“古韵乡村”模式。以山区原生态为底蕴,不砍树、不填塘、不挖山、不拆房,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就势造景,推广“厌氧发酵+沙石过滤+植物吸收”的自然循环零动力污水处理模式,用人工湿地净化农户生活废水。“存”农村古香,“传”乡土文化,“活”人文景观,打造出南庄、明灯等30余个古韵乡村。
(3)“花乡农居”模式。推进花木业转型升级,建成长江中游最大花木基地,15个花木特色镇、400多个村庄打造房在林中,村在景中的景观格局,森林环抱,花香弥漫,鲜花与笑脸相伴,植绿和经济双丰收。
(4)“果圃人家”模式。以漳河新区、京山市石龙镇、屈家岭管理区等为代表,加大林果基地建设,全市建成特色林果基地2.33 hm2,家园变果园,村庄变游园,农房变客房,林果飘香,游人入织。
(5)“田园梦乡”模式。将绿化与山水、田园、人文交融,彰显乡村特色韵味,记得住乡情,留得住乡愁。钟祥市杨桥村把“绿化当产业干,村庄当公园建”,大洪村营造“待到你我花甲,相携乡村安家”的梦里老家。京山市汪拐村打造“山情水韵、诗画汪拐”品牌,一跃成为京绿旅游线上的美丽驿站。荆门市做法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纳入2018全国乡村绿化美化典型材料汇编,全国进行推广宣传。
3.2.2 五大模式助力精准扶贫
发挥林业资源优势,加快产业发展,2018年全市林业实现总产值315.4亿元,五大模式助推精准扶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保障。
(1)发展“一片叶”。在全市10个乡镇推广“1户种植0.33 hm2银杏采叶圃,年均收入1万元”的“151”银杏采叶圃脱贫致富模式,实现银杏由卖树向卖叶转变。三年新建银杏采叶圃667 hm2。
(2)生产“一粒果”。在丘陵乡镇重点推广“1户栽植0.33 hm2油茶林,年均收入1万元”的“151”油茶脱贫致富模式,建立了省级油茶良种繁育基地,培育了梅子冲油茶专业合作社等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群众抱团奔小康。全市建起油茶林1.17万 hm2,林农每公顷年收入超过3万。
(3)供应“一块草”。抢抓城乡绿化美化需求大量草坪的机遇,大力推广“1户种植5亩草坪,每年收入1万元”的“151”草坪脱贫模式,增加群众收入,全市草坪种植面积达到2 000 hm2。
(4)繁育“一株苗”。以沙洋縣十里铺镇新桥村、白庙村等花卉苗木特色镇村为重点,大力推广“1户扦插0.13 hm2色块容器苗,每亩收入1万元”的“121”扦插色块苗脱贫模式,通过大户示范带动,全市建立色块苗繁育基地面积超1 333.30 hm2。大力繁育香樟、朴树等乡土苗木,培育了湖北省最大室外花卉苗木交易市场,全市形成花木全产业链,让群众就近就业,靠苗脱贫致富。
(5)变出“一盆花”。大柴湖经济开发区通过招商引资,建起全国单体最大的智能化温室,培育的凤梨、白掌等占据全国40%的市场,基地与1 040个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其中贫困农户233户,安置贫困人口就业36人,年均收入超过3万元。京山市以孙桥镇为核心,形成23 km长的对节白蜡小微盆景产业带。在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第十五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博会上,京山对节白蜡小微盆景大放异彩。
3.2.3 三大模式转型发展
荆门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地带,为亚热带温暖季风型气候,低山、丘陵、平原兼有的地理优势,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有效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瞄准高档建基地。推进柑橘品种改良,新建漳河果冻橙、张集泉水柑等高档柑橘基地1 333.00 hm2;以彭墩村、京河村等为重点,大力发展猕猴桃、美国红提等;以屈家岭为重点,建设水蜜桃、黄桃基地6 000.00 hm2。
(2)聚焦健康建基地。钟祥市、京山市、东宝区等地大力推进红豆杉、油茶、银杏采叶圃、铁皮石斛、葛根等特色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林下跑跑猪、土蜂养殖等林下经济产业,满足广大群众对绿色健康产品的需求。
(3)突出休闲建基地。引导社会各界参与,全市新建沙洋水云山林业生态园、雷都村“樱花部落”、大柴湖“中国花城”、中国汇源农谷体验园、东宝圣境花谷等100多个特色赏花游憩基地。新发展森林人家旅游示范点170家、新建休闲农业示范点35个。吸引周边省市县市民到荆门游玩,带动当地生态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全市2018年实现森林旅游综合产值146.8亿元,比2014年增长37%。钟祥市成为“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客店镇被评为“中国慢生活体验区”,太子山、大口国家森林公园成为“中国森林养生基地”和“中国最美森林”。
3.3 坚持生态传承,持续建设森林城市
荆门市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传播生态文明理念,推进大地植绿、心中播绿,让广大市民潜移默化感受生态文化,提升自身生态文明素质。
(1)举办生态节会。全市先后承办了第七届亚洲赏鸟博览会、2016漳河·亚洲自然保育论坛、第五届湖北生态文化论坛,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荆门传授先进理念,为荆门生态建设、绿色发展把脉问诊、指引方向。每年开展植树节、爱鸟周、湿地日、防治荒漠化等专项宣传,举办沙洋苗木交易会、钟祥紫薇花节、京山观鸟节、茶花节、东宝蜜蜂文化节、屈家岭桃花节等生态文化旅游节会,让市民享受森林文化大餐,畅游森林城市建设美景。
(2)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荆门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各社会团体组织,每年组织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各级领导带头示范,各单位和广大市民共同积极参与。大力开展认建认养、植读者林、网民林、森林城市纪念林等活动,将义务植树基地建在贫困村、工业园、道路边、水源旁,激发广大市民植绿护绿爱绿意识。全市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93%,新建各类义务植树基地155个,造林面积达到533.30 hm2。
(3)强化科教播绿。全市新建森林生态文化广场32个、森林生态文化主题园25个、森林生态文化宣教场馆7个、森林生态文化教育示范基地11个,森林生态文化村61个,广泛宣传森林、湿地、野生动植物文化。启动“寸草心”荆门百所观鸟学校建设,以“爱鸟、护鸟、观鸟、摄鸟、写鸟、说鸟、画鸟、唱鸟、舞鸟”为主要内容的“九鸟文化”在校园推广,形成“学校教学生、小手牵大手”的链式传动,70所中小学成为观鸟学校。成立荆门林业院士专家工作站,每年依托其组织林业科技培训,传播先进技术和理念。先后邀请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科院、湖北省林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65人次,来荆授课,传经送宝,解决生产实际需求,将困难化解在基层。
4 经验启示
4.1 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国家森林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期限不少于十年,分为建设近期、中期和远期,规划内容既要与上位规划紧密衔接,同时还要与实际社会经济发展相符合,建设工程要充分反应建设森林城市的实质性,申报单位可以实际能操作[6-10]。由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化的客观原因,建设中期和后期的工程无法实施的,建议进行科学评估后,可允许其调整项目建设规模,或增加新的建设项目。森林城市规划实施期限到期,建议进行新一轮编制总体规划,参照《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GB/T37342—2019)规定完成总体规划编制任务,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评审,地方人民政府发布实施,并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备案。
4.2 健全动态监测机制
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动态监测,主要是各工程进展情况的规划实施报告,各项指标的巩固和提升情况的指标自查报告,持续开展森林城市建设的工作报告等方面监测内容[11-12]。省级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对三个报告进行审核把关,并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组织专家评审。建议监测结果进行公示,对存在问题的申报单位要求定期整改;对建设成效突出的申报单位,推荐全国学习借鉴。
4.3 健全创新激励机制
国务院把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批准列为政府内部审批事项,全国22个省份387个城市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地方各级党委把森林城市建设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位置[13-14]。国家和省级的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积极探索奖励机制,制定相应的奖励办法,对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和动态监测合格的城市以奖代补,同时科学谋划、启动实施一批森林城市建设项目,激励地方政府积极建设森林城市[13-16]。
4.4 健全组织保障机制
有些地方在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后,组织机构、领导班子和小组成员就地解散,在后續森林城市建设和动态监测,缺乏组织保障,重牌子轻建设[15-18]。荆门市在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后,市委、市政府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调整为一建设森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为深入推进国家森林城市、森林乡镇和森林乡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其他森林城市可以借鉴荆门市经验做法,保留专项办公室,配备专项人员,从事森林城市管理和资料收集汇总等工作,常态化推进森林城市管理和建设。
参 考 文 献
[1]张英杰,李心斐,程宝栋.国内森林城市研究进展评述[J].林业经济,2018(09):92-96.
[2]刘宏明.试论我国森林城市建设的特点与重点[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7(2):32-37.
[3]葉智.中国城市森林建设理念与实践[J].林业经济,2011,33(12):18-21.
[4]叶智,郄光发.中国森林城市建设的宏观视角与战略思维[J].林业经济,2017(6):21-23.
[5]苏立宁,姜乃平,丁先存.我国森林城市建设的经验与启示[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5):40-43.
[6]迟诚.我国新增28个国家森林城市[N].中国绿色时报,2019-11-18(01).
[7]李坦优,罗致迪.对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2(16):225-227.
[8]王成.关于中国森林城市群建设的探讨[J].中国城市林业,2016,14(2):1-6.
[9]李新平,李文龙.森林城市的研究进展[J].山西林业科技,2011,40(2):33-37.
[10]李正诗,姚延梼.森林城市建设途径与策略-以晋城市为例[J].森林工程,2014,30(4):178-181.
[11]国家林业局.LY/T 2004-2012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3-11.
[12]庄乾达,郑国全.浙江省森林城市建设综合评价研究—以杭州市为例[J].林业资源管理,2016(3):122-127.
[13]崔从光,宋宁.论城市森林发展与国家森林城市创建[J].现代农业科技,2009(21):199-200.
[14]程红.试论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森林城市创建[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2):17-20.
[15]王文波,姜喜麟,田 禾.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中的若干问题探讨[J].森林工程,2015,31(4):13-17.
[16]吴后建,但新球,程 红,等.中国国家森林城市发展现状 存在问题和发展对策[J].林业资源管理,2017(5):14-19.
[17]赵亮,张蕊.浅谈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中的若干问题及其对策[J].南方农业,2017,11(6):107-109.
[18]王小菲.关于我国森林城市建设规划的几点思考[J].林业调查规划,2019,44(1):206-209.
(责任编辑:唐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