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容静,张鹏锋,崔虹霞
(1.榆阳区林草生态修复中心;2.榆阳区防汛抗旱防火保障中心; 3.榆阳区林业工作站,陕西 榆林 719000)
杏(Prunusarmeniaca)为蔷薇科(Rosaceae)李亚科(Prunoideae)杏属(Armeniaca)果树,原产中国,有3 500年以上的栽培历史[1-2],作为“三北”地区乡土树种尤其适应当地自然生态环境[4]。大扁杏是以利用杏仁为主的品种,由西伯利亚杏(P.sibirica)和普通杏(P.armeniaca)自然杂交而成[4],具有抗性好、耐瘠薄、栽培管理方便等特性,果品可食用、药用和工业应用,既可作为绿化植物观赏,还能产生较好经济效益[5-6]。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在我国“三北”地区生态环境防护治理工程及扶贫工作中,大扁杏成为生态环境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经济树种。据统计[1]到2016年底,全国大扁杏栽植面积达27.8 万公顷,年产杏仁28.8 万吨,在我国北方地区经济林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防护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由于杏树在每年早春时节开花并能很快坐果,这段时间经常有西伯利亚寒流侵袭,气温极不稳定,特别是“三北”地区经常受“倒春寒”影响,造成大扁杏花期及幼果期冻害,成为影响陕西、甘肃、山西、河北、辽宁等地区大扁杏产量和经济收益的主要因素[7-10],从而形成“十年六难收”的产业困境。多年实地调查发现,由于每年出现倒春寒的低温程度以及持续时间不同,因此大扁杏受害程度也存在一定差异,大扁杏栽植方法以及结果树所处坡向对栽植成活率和结果产量都有影响。本文主要从栽植、坡向因素等方面对多年调查结果进行总结,旨在为同类地区大扁杏的栽培提供有益参考。
调查主要在榆阳区东南部山区的大扁杏基地进行,品种主要为‘龙王帽’和‘优一’,栽植密度3 m×4 m。榆阳区地处毛乌素沙地与黄土丘陵区相接的过渡地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干燥寒冷,风多雨少,冷热剧变,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海拔870~1 405 m,年均降水量358.1 mm,平均气温8.8 ℃,极端最高气温38.6 ℃,极端最低气温-32.7 ℃,年均日照时数2 666.6 h,无霜期155 d。
1.2.1 栽植方式对大扁杏成活的影响
(1)秋季栽植
采用栽植后定干封埋技术,即在10月至11月中旬、苗子栽好后,浇水8~10 kg,从距地面20~25 cm处定干,再埋土高出顶部5 cm左右,春季不放苗。
(2)春季栽植
采用缠杆覆膜抗旱保苗技术,即在3月份栽植并定干,浇水8~10 kg,然后用2.5~3.0 cm宽的塑料薄膜带缠杆或用事先制好的细长的塑料袋套杆,在苗根周围覆盖1 m见方的地膜。以秋季栽植后整苗封埋,春季放苗为对照。
1.2.2 坡向对大扁杏栽植成活率的影响 对秋季按常规方法栽植的大扁杏,第2年按照东坡、南坡、西坡和北坡4个坡向分别调查成活情况,并计算成活率,分析坡向对栽植成活率的影响。
1.2.3 坡向对大扁杏结果与产量的影响 对于已进入结果期的大扁杏园,分别在有冻害的年份,于果实成熟前按照东坡、南坡、西坡和北坡4个坡向分别调查结果产量,分析不同坡向的冻害程度。
所有大扁杏园栽植密度3 m×4 m。成活率于栽植后第2年6月份调查,在每个处理的同一地块随机选取60株调查成活株数,三次重复、取平均值。冻害后产量于6月底至7月上旬调查,对每个地块同一坡向随机选3株树调查、计单株产量,三次重复、取平均值。
从表1可以看出,春季缠杆覆膜栽植成活率高于秋季定干封埋栽植成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二者都显著高于对照(P<0.05)。说明春季缠杆覆膜栽植技术和秋季定干封埋栽植技术可显著提高栽植成活率。
表1 不同栽植方式大扁杏成活率
采用秋季定干封埋技术和春季缠杆覆膜技术栽植大扁杏的成活率分别为89.44%和91.67%,分别比对照提高8.88百分点和11.13百分点。这是由于采用定干封埋技术时春季不放苗,苗木发芽后自然从土堆中长出,土堆也随着风吹雨淋而自然塌陷,从而避免了在提前放苗时若遇到寒流而发生抽干现象。春季缠杆覆膜技术的应用不但可防止“抽干”现象的发生,而且在苗根周围覆盖1米见方的地膜,覆膜时苗根附近低,四周边沿高,有利于收集降雨使之流入苗木根部,保持土壤水分、提高地温,促进苗木成活生长。
从表2可看出,在秋季按照常规方法栽植时,不同坡向对大扁杏栽植成活率有一定的影响,不同坡向成活率为59.44%~82.78%,由高到低次序为北坡>东坡>南坡>西坡,除西坡与南坡之间差异不显著外,其它之间差异都显著,表明北坡最有利于大扁杏栽植成活,其次是东坡,西坡对成活率最不利。这是因为在陕北黄土丘陵区,年降水量较少,气候干旱,不同的坡向由于受到太阳光照射的强度不同,土壤水分蒸发量也不同,所以土壤水分含量也有差异。北坡和东坡由于受到太阳光的照射时间短、强度也弱于南坡和西坡,土壤水分含量相对较高,因此,大扁杏的栽植成活率较高。
表2 不同坡向大扁杏成活率
经过多年调查,每年3月底至4月上中旬,榆阳区栽植大扁杏品种在大多地区不同坡向的地块都能开花并大量坐果,但几乎每年4月上旬和中旬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晚霜冻害,4月中旬冻害尤为严重,这段时期正是大扁杏刚坐果的幼果期和果实对低温最敏感的时期,从而使幼果出现冻害,导致减产甚至绝收。一般在4月倒春寒出现时,当最低气温≥1 ℃时,大多不会受到冻害;最低气温≤-3 ℃时,在不同坡向的绝大多数大扁杏幼果就会受冻;当最低气温在0~3 ℃之间时,不同区域以及不同坡向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冻害。
从表3可以看出,在春季遇到一般冻害时,生长在不同坡向的大扁杏冻害程度不同,南坡和西坡较重,北坡和东坡较轻,2001年4月8日和4月19日分别发生严重冻害,南坡和西坡只有零星挂果,而北坡和东坡挂果情况较好。这是由于在相同降雨条件下,北坡、东坡为阴坡或半阴坡,光照时间较短,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较小,土壤水分含量相对较高,同时春季气温、土温回升慢,物候期比阳坡晚5~7 d,容易避过冻害,受冷冻害较轻,挂果情况比较好。
表3 不同坡向冻后大扁杏单株产量
调查研究表明,陕北黄土丘陵区种植大扁杏,在秋季采用定干封埋栽植技术和春季采用缠杆覆膜栽植技术,都可有效防止苗木抽干现象的发生,提高栽植成活率。在春季出现一般程度低温冻害时,根据不同年份气候变化,不同坡向对大扁杏产量有一定影响。
多年来,有关大扁杏抗寒方面的研究较多,包括抗寒品种选育和比较[11-12]、生理生化以及分子生物学方面[12]、施用外源激素等物质[13]、烟熏以及栽植管理综合防冻[14]等多个方面。从生产实际情况来看,在发生冻害程度较轻的年份,不同品种间对低温冻害的抵御程度存在一定差异,“优一”品种抗冻性明显优于“龙王帽”,但目前在大扁杏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还是缺乏在花期、特别是幼果期能够抵御低温寒流侵害的优良品种。多年来在榆阳区对大扁杏生产的观察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冻害年份对杏花的危害并不大,而是在幼果期受到低温侵害从而导致减产直至绝收。一般在冻害程度不严重的年份,采用改善土壤肥水增强树势、加强修剪与病虫害防治调节大小年现象以及利用区域有利地形地势小气候条件,可有效减轻冻害造成的影响,从而实现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