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阳阳,张 云
(西南林业大学 园林园艺学院,昆明 650000)
植物景观质量评价是运用多学科对拟建区域景观环境的植物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与评价。从20世纪中期,西方国家开始进行景观评价研究,各种评价研究方法应用而生,早期主要集中于城郊森林景观评价[1],之后逐渐涉及园林植物景观。目前世界公认的植物景观质量评价研究有四大学派:心理物理学派、专家学派、经验学派和认知学派,其中前两者的应用较为广泛[2],被公认最好且运用较多的方法有二种,即评分法SBE和评判法LCJ[3]。试验研究表明SBE法比LCJ法更为有效,且评价结果可靠性更高[4],因此为优化公园景致资源管理,我们采用SBE法对耿马自治县甘东公园植物景观质量进行了评价研究。
甘东公园位于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总占地面积约7.8 hm2(图1),全园分为入口处、湿地区、服务休息区、莲花泼水广场、般若法眼湖以及密林区等几个景观区域,公园内植物种类丰富,共有104种,隶属60科98属,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大菩提树及悬挂于树上的各类石斛。
图1 甘东公园平面图
结合甘东公园的植物景观现状,将植物景观划分为入口处(编号A)、园路两侧(编号B)、滨水区域(编号C)、广场及建筑周边(编号D)以及密林边缘区(编号E)等5种位置的植物景观,再在每种位置随机选取具有完整性、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植物景观点10个。
此次评价以现场拍摄的照片作为评价媒介。为减少拍摄所产生的差异影响,拍摄时统一限定条件及相关参数。此次评价采用的照片均拍摄于2020年6月27日,集中于下午15∶00-17∶00,天气为多云,拍摄高度约为1.55 m。根据划分好的5个位置的植物景观,在地形图上分网格作为区划单位,如遇到重点景观节点可适当调整样方位置和大小,每个网格样方从东南西北4个方位向中心各拍摄一张,然后从中选取最典型的一张作为网格样方的景观样本。每个位置选取10张景观样本作为评判媒介,并对照片分别进行编号,即A1~A10、B1~B10、C1~C10、D1~D10、E1~E10。
此次参与评价人员年龄集中于20~60岁。根据不同背景分为专家组、当地社会公众组和外地游客组。专家组包括风景园林专业教授、学生及相关从业人员占36.0%,当地社会公众组包括当地中老年占32.0%,外地游客组包括外来观光游客占32.0%。
将选取的五类照片依次排序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评价,评判者依据植物景观层次、种类多样性、植物色彩搭配、植物生长态势等影响因素,通过第一直观印象,对每个植物景观单元打分。每个植物景观单元标度定义为很不喜欢、不喜欢、不太喜欢、一般、较喜欢、喜欢、很喜欢,分别对应的分值为-3、-2、-1、0、1、2、3。
由于个体之间审美和景观评价存在一定差异,因此为了使评价结果客观准确,将所有的评判值数据使用SPSS软件进行标准化处理,有效消除分值之间的差异性,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与方差分析。
植物景观美景度标准化值计算公式为:
式中Zi表示第i个景观的标准化得分值,Ni表示第i个景观的有效评判者数量[7]。
Zij=Rij-Ri/Sj
式中Zij代表第j个评判者对第i个样片的美景度标准化分值,Rij表示第j个评判者对第i个样片的打分值,Ri表示第j个评判者对所有打分值的平均值,Sj表示第j个评判者对同一类景观的评价值的标准差。
3.1.1 不同评判组与评价结果的相关性分析 不同组别人员由于职业环境、经验见识、文化与教育背景等差异,对同一景观会有不尽一致的评价。从本研究专家组、当地社会公众组和外地游客组对五个位置植物景观评价分值及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1)可知,当地社会公众组与外地游客组之间对广场及建筑周边的植物景观评估结果差异较大,评判结果不具有相关性(P=0.28>0.050),其余组别对于广场、建筑周边的植物景观评价均具有相关性。对其它四种植物景观,不同评判组之间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说明各评判组在对甘东公园植物景观审美方面存在普遍一致性[9],其中各个评判组与园路两侧植物景观评价结果的相关性最好,全为极显著(P<0.001),由此可见三个组别均可以作为公众对公园植物景观进行评判。
表1 不同评判组对植物景观评价结果的相关性分析
3.1.2 不同评判组之间的方差分析 从表2不同评判者(组)对五种植物景观评判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可得出:不同评判组对于各种植物景观的评判均呈现0.01的水平极显著性差异(F=11.40,P=0.000)。不同植物景观得分值有显著差异的对比结果为:A>C、A>D、A>E,B>C,D>C,E>C。
表2 不同评判组对植物景观评价结果的方差分析
各评判组根据植物种类多样性、植物景观层次、植物生长态势、植物色彩搭配等影响因素,对每张照片打分并汇总得出平均分并经通过标准化处理所得的每个景观单元的美景度分值(表3)得知,5种植物景观的美景度分值普遍较低,说明甘东公园的整体植物景观质量还有待提高,其中滨水区域植物景观(C)得分值最低,且个别景观单元(C4、C5、C9)出现负值得分,表明滨水区域的植物景观效果最差,需要对其实施修复和改善等措施。
表3 甘东公园植物景观美景度分值
3.2.1 入口处植物景观 甘东公园美景度分值整体较高的植物景观在主入口,其中得分值最高的为编号A10的景观单元,位于公园北部主入口处,植物景观配置模式为榕树(Ficusmicrocarpa)+雨树(Samaneasaman)+三角梅(Bougainvilleaspectabilis)+黄冠菊(Xanthopappussubacaulis)+木槿(Hibiscussyriacus)+蜘蛛兰(Hymenocallisamericana)+长春花(Catharanthusroseus)+麦冬(Ophiopogonjaponicus),分析照片可明显看出,入口处植物品种颜色较为丰富,矮灌带状种植于递增的台阶上,呈现丰富的层次感,周围有层叠交错的景石、清澈的湖水、别具地方特色的亭榭,但美中不足的是湖水缺乏流动性,若湖边景石从上而下有跌水流入湖中,可整体提升景观动感。相对得分较低编号A7的景观单元,位于公园南入口处右侧,植物种类较少,搭配缺乏丰富度,没有形成上、中、下复层结构模式,甚至出现裸露地表,无疑会让刚进入公园的游客产生较差的景观美景认可度,甚至会影响游客对整个公园的景观评判。
3.2.2 园路两侧植物景观 园路的主要作用是连接公园内各个景点,有效组织交通空间,并提供休闲散步场所。作为园路周边的植物景观也应起到辅助园路的作用,除与其他景观要素形成一定衔接,通过植物配置软化硬质道路外,还应通过植物的层次搭配形成一定的开合空间。甘东公园内园路两侧的植物景观单元中,得分最低的是编号B9和B10,均存在同样的问题即道路两侧地表裸露,缺乏中层灌木和下层地被,且现有植物整体长势较差,掉落的树叶随处可见,说明后期养护管理不足,需引起重视。B10景观单元位于主建筑旁的木栈道,两侧种植成排高大的大王椰(Roystonearegia),成为整个公园内最具特色的网红栈道,但因缺乏下层植被导致整体景观效益不好,得分较低。若给予一定的修复和维护,可形成一处独特的景观。
3.2.3 滨水区域植物景观 滨水区作为园林景观中最具活力的造景要素,近年来越来越被人开发和利用。滨水区域的植物配置必须遵循生态原则及美学原则,在植物设计上应顺应滨水区域的自然生长规律,并有效改善和恢复原有生态环境[10]。甘东公园内的整体水域面积较大,但水循环不佳。由于东北部居住区较多且地势高于公园,导致该区域水系被污染,整体水质较差,又因为驳岸过于松散导致水系整体泥沙含量较高,水体浑浊,这与表4表明的滨水区域植物景观得分值最低相契合,其影响因子主要为水体质量、观赏性和意境美。事实上,甘东公园滨水区域植物种类及搭配方式与层次较为丰富,植物配置模式为美人蕉(Cannaindica)+海芋(Alocasiamacrorrhiza)+梭鱼草(Pontederiacordata)+鸢尾(Iristectorum)+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黄冠菊+蜘蛛兰+荇菜(Nymphoidespeltatum)。不论在强调色彩变化丰富的美学方面还是在注重乡土植物的生态学方面,都有一定的体现,但由于大面积水体浑浊以及泥沙堆积,且一定程度影响了水生植物的长势长相,造成整体滨水区域美景度值最低甚至出现负值(美景度值C4为-0.52、C5为-0.16、C9为-0.65),说明其严重影响观赏效果。
3.2.4 广场、建筑周边植物景观 在公园中,广场、建筑是硬质景观,体现人工美,而植物是生命有机体,体现自然美,也是构景的主要素,建筑和植物之间应当互为因借关系。植物的配置往往是多样、灵活的,可以弱化建筑的生硬线条,同时也可以增加园林建筑的空间感和层次感。根据表4可知,甘东公园内广场、建筑周边的植物景观分值最低的三个景观单元及其美景度值分别是编号D3(0.45)、D6(0.55)和D9(0.49),其中D3和D6为公园内主建筑群周边的植物配置景观,配置模式为假槟榔(Archontophoenixalexandrae)+石楠(Photiniaserrulata)+ 扶桑(Hibiscusrosasinensis)+长春花(Catharanthusroseus);D9为莲花泼水广场周边的植物景观,植物配置模式为榕树+黄冠菊(Xanthopappussubacaulis)。分析照片不难看出景观美景度值低者植物景观存在问题较多:灌木和地被严重缺乏,地表裸露,杂草丛生,中下层植物缺少,无法起到软化园林建筑生硬线条的作用,甚至无法构成园林景观的视觉廊道,而这恰恰是优质公园景观不可缺少的。
3.2.5 密林边缘区植物景观 密林边缘区植物景观中评判得分值最低的二个景观单元及其美景度值分别是E6(0.29)和E7(0.20),这二个景观单元的植物配置模式分别为榕树+黄冠菊+石楠和榕树+黄冠菊+三角梅;植物生长不够繁茂,群落结构层次不鲜明,没有较好地体现自然植物群落结构的丰富度;乔木树种种植较多,种类丰富,也多运用乡土树种,但缺乏灌木和地被搭配,没有形成层次丰富、结构稳定的植物群落。
耿马自治县甘东公园五个位置(类型)植物景观美景度评价与分析结果,除当地社会公众组与外地游客组之间对广场及建筑物周边的植物景观有较大差异外,其余组别对五个位置的植物均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甘东公园植物景观质量总体评价较差,有待提升;甘东公园五个位置的植物景观美景度值由高到低依次为入口处>园路两侧>广场及建筑周边>密林边缘区>滨水区;植物群落的层次丰富度对美景度评价十分重要;评价结果中美景度值较低的景观单元存在的主要问题基本相同,即植物配置中缺乏多层次的复合生态结构,尤其缺乏灌木和地被的搭配。
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丰富植物层次,在进行植物景观营造时应注重乔、灌、草多层次的植物配置,提升各景观区域植物层次丰富度及视觉美感,注意消除公园地表裸露现象;二是因地制宜、适地适树,耿马自治县毗邻南滚河自然保护区,众多的乡土树种可引种驯化应用,因此在植物种类选择上应尽量以乡土树种为主,突出地域特色,同时注意因地制宜、适当搭配外来树种,并为其正常生长创造适适宜生境条件,此外还应常绿和落叶、速生和慢生相互结合;三是注重色彩、姿态搭配,研究地位于热带地区,植物种类非常丰富,有必要也有条件充分进行植物搭配,在搭配时应以功能为主,艺术性和生态性相结合,做到主次分明,避免杂乱,从色彩、芳香、株形等方面达到和谐、多样;四是各分区形成差异化的植物主题特色,可以将全园划分成不同的植物主题区域,如百花园、石斛悬空花园、浮岛—秘谷花园、多彩七龙女睡莲池、莲花泼水广场、般若法眼湖等,各分区在植物种类选择及配置上都应契合各自主题,使得公园每个分区都有特色主题,增强游客的新鲜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