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保
(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普外科,河南 平顶山 467500)
腹股沟疝是一种临床上常见外科疾病,临床上通常经腹腹膜前补片植入术和完全腹膜外疝两种治疗方式[1]。有学者研究发现[2],双腹腔镜技术下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与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两种手术方法在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手术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并不明显,但两种手术方法各有千秋。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操作难度较大,不需要大范围将腹膜切开,但不能探查隐匿性疝的活力,而双腹腔镜技术下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可降低肠管的切除率,但需要大范围将腹膜切开[3]。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两种手术方式的优缺点,为相关临床治疗提供的科学依据。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在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8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4例( 采用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 和观察组45例( 采用双腹腔镜技术下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对照组中男性20例,女性22例;年龄24 ~70 岁,平均年龄(45.6±5.5) 岁;斜疝38例,直疝6例。观察组中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25 ~70 岁,平均年龄(46.2±5.8) 岁;斜疝37例,直疝8例。对比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腹股沟疝的诊断标准[4];患者具有自主行为能力,可正常交流;患者的临床资料完整;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伴严重心、肺、肝、肾等器官功能不全者;精神系统疾病或认知障碍;自身免疫缺陷者;凝血功能障碍者。
对照组采用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全身麻醉患者,取头低脚高体位。做一个长度为10 mm 的切口于脐下缘,采用钝锐结合分离的方法,将10 mm 的穿刺器置入,之后将腹腔镜置入,创立腹膜前间隙的方法为直接镜推法,分别做5 mm 切口于耻骨与脐孔联合正中线下三分之一位置和上三分之一位置,分别放置1 个5 mm 穿刺器,导入操作器械,将耻骨膀胱间隙(Retzius间隙) 以及离髂窝间隙(Bo-gros 间隙) 分离,之后游离疝囊。然后充分精索腹壁化,将补片置入并将其展平,在腹腔镜直视状态下放弃。
观察组采用双腹腔镜技术下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全身麻醉患者,取头低脚高体位。在患侧的腹直肌外缘平脐的位置,垂直放置5 mm 的穿刺器,气腹压力范围维持12 ~13 mmHg,之后将5 mm 腹腔镜置入。对于复位困难的患者,可采用辅助腹腔镜观察孔对侧,并建立长度为5 mm 的操作孔,将操作器械置入,采用体外手法推送联用轻柔牵拉疝内容物的方法,复位满意后,实行双腹腔镜技术下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在腹腔内观测效果满意后,将腹腔内气体压力降低,并使气腹压力维持在7 mmHg 左右。之后做一个长度为10 mm 的小切口于脐下缘,采用钝锐结合分离的方法,将10 mm 的穿刺器置入,并将主腹腔镜置入,采取腹腔内辅助腹腔镜与直接镜推法联合的方法,进行观察,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腹膜破损的发生。分别做5 mm切口于耻骨与脐孔联合正中线下三分之一位置和上三分之一位置,分别放置1 个5 mm 穿刺器。并且在腹腔内辅助腹腔镜的引导和观察下,解剖Retzius 间隙,将腹壁下血管以及耻骨联合韧带充分暴露在视野中,将Bogros 间隙分离,分离至髂前上嵴,之后将疝囊游离,然后充分精索腹壁化。将补片置入并将其展开,补片上缘要超出疝环距离约3 cm,在Retzius 间隙插入补片内缘,下缘超出危险三角距离约6 cm。不可固定补片,之后将腹膜前间隙的CO2气体释放出来,维持气腹压力范围为12 ~13 mmHg,然后观察补片的放置位置,确保无卷曲、腹膜无破损。
(1) 观察两组术中以及术后的一般情况。如术中嵌顿疝内容物检出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对侧隐匿疝检出情况以及住院时间。(2)观察两组手术后7 d 内血清肿的发生情况。
采用SPSS 23.0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定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两组手术后7 d 内血清肿的发生情况等定性资料用n(%) 表示,行χ2检验。P<0.05 表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n=45) 的术中嵌顿疝内容物检出情况占比(22.22%) 和术中对侧隐匿疝检出情况(24.44%) 均比对照组(n=44) 的术中嵌顿疝内容物检出情况(0.00%)和术中对侧隐匿疝检出情况(0.00%) 高,差异显著(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中以及术后的一般情况对比[n(%),± s ]
组别 术中嵌顿疝内容物 检出情况手术时间/ min术中对侧隐匿疝 检出情况住院时间/ d观察组 10(22.22) 59.45±11.32 11(24.44) 4.34±1.25对照组 0(0.00) 60.17±11.14 0(0.00) 4.36±1.21 t/χ2 11.015 0.302 12.272 0.077 P 0.001 0.763 <0.001 0.939
观察组(n=45) 的手术后7 d 内血清肿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n=44) 低(4.44% VS 22.73%),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后7 d内血清肿的发生情况对比[n(%)]
腹股沟疝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普外科疾病,目前外科手术是临床上治疗腹股沟疝的首选方法,但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不能探查隐匿性疝是否存在,并且不能有效探查嵌顿疝内容物活力,并且手术难度较大。本研究通过双腹腔镜技术下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来改善传统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不足。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的术中嵌顿疝内容物检出情况占比(22.22%) 和术中对侧隐匿疝检出情况占比(24.44%)均比对照组的术中嵌顿疝内容物检出情况占比(0.00%)和术中对侧隐匿疝检出情况占比(0.00%) 高。两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这提示了两种治疗方式并不影响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这与学者报道相符[5],并且采用双腹腔镜技术下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可探查患者术中嵌顿疝内容物,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对侧隐匿性疝检出率。这与学者研究结果相类似[6]。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的手术后7 d 内血清肿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4.44% vs 22.73%),这提示了采用双腹腔镜技术下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可降低血清肿的发生率,这与学者研究结果相符[7]。
综上所述,与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相比,对腹股沟疝患者采用双腹腔镜技术下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可降低血清肿的发生率,可探查患者术中嵌顿疝内容物,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对侧隐匿性疝检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