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翼状胬肉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21-08-02 02:43张磊
医药与保健 2021年8期
关键词:翼状胬肉散光

张磊

(尖峰眼科医院 眼科,河南 济源 459000)

翼状胬肉是指在眼睑位置上球结膜或者结膜下组织产生病变,并朝角膜内部进展,轻者影响外观并伴有不同程度散光,重者可导致视力部分丧失,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威胁[1],因此需采取积极有效治疗。临床主要行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可改善临床症状,但其可损害角膜上皮细胞,远期效果欠佳,并易复发。故需寻找更为有效的治疗术式。有研究指出[2],术后较高复发率与角膜缘干细胞的缺失具有较高关联性。综上所述,本研究选取尖峰眼科医院接收的150例翼状胬肉患者,旨在分析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翼状胬肉切除术的疗效与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 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期间本院150例翼状胬肉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联合组与单一组,各75例。联合组:男性39例,女性36例,年龄37 ~69岁,平均(52.74±7.78) 岁,胬肉大小2.4 ~4.8 mm,平均(3.58±0.56) mm;单一组:男性37例,女性38例,年龄37 ~68 岁,平均(52.43±7.40) 岁,胬肉大小2.2 ~4.7 mm,平均(3.44±0.61)mm。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眼底、视力等检查诊断为翼状胬肉;具有完整临床病历资料者;符合手术指征并采用手术治疗者;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协议书者。

排除标准:合并眼科其他疾病者,如睑外翻、睑内翻等;造血系统病变者;严重认知障碍或者精神障碍而无法配合者;手术禁忌证;麻醉禁忌证;全身炎症性疾病者。

1.3 方法

1.3.1 术前准备

两组术前应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2 ~3 d,4 ~6 次/d;均于显微镜下实施手术。均采用表面麻醉与浸润性麻醉。

1.3.2 治疗方案

单一组行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自翼状胬肉颈部位置平行于角膜缘位置将表层球结膜剪开,钝性对结膜和其下增生肥厚结膜、筋膜组织到半月皱襞位置分离,后在胬肉头部前方约0.5 mm 予以剖切,完整干净将胬肉头部由角膜面剖到角膜缘,后钝性分离并充分游离胬肉组织与其下方巩膜面,最后由半月皱襞位置将分离胬肉组织全部剪除,烧灼止血裸露巩膜面,整理结膜,间断式缝合游离结膜至角膜缘外约2 ~4 mm 浅层巩膜面。

联合组基于单一组加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在翼状胬肉切除后,在术眼颞上浸润麻醉球结膜,结合受区结膜缺损形状与大小切取结膜瓣分离到角膜缘内约1 mm 位置取圆刀片沿角膜缘行一深至角膜浅基质层弧形切口;在受区巩膜表面平铺切取带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上皮面向上,对位并吻合植片与角膜缘侧和受区角膜缘,取10-0 尼龙线缝合固定植片和上下残端结膜,后间断式缝合对合植片结膜缘和自体残端。两组术毕取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涂抹至术眼结膜囊中,取无菌纱布进行 遮盖。

1.3.3 术后干预

常规实施视力检查,于裂隙灯下对角膜透明度、上皮愈合状况、角膜创面处新生血管状况、纤维组织增生以及移植片感染状况予以观察,待确认角膜上皮已完全愈合后,立即改为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与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每天4 次,治疗2 ~3 周。

1.4 疗效评估标准

显效:治疗后,治疗区域完整且光滑,上皮完整遮盖角膜创面上皮,且呈光滑状态,未产生翼状胬肉组织和其他新生血管增生状况,结膜呈平坦状况;有效:治疗后,创面基本愈合,角膜组织呈平整光滑状态,结膜平坦无充血;无效:治疗后,未达到以上标准甚至恶化。治疗有效率=( 有效+ 显效)例数/ 总例数×100%。

1.5 观察指标

(1)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2) 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实验室指标,即裸眼视力、角膜散光、泪膜破裂时间(BUT)。其中裸眼视力采用电脑验光与视力表综合评估;角膜散光:利用电脑验光仪对角膜水平与垂直曲率予以测量,并计算两者差值为角膜散光值。(3) 比较两组术后6 个月复发率。复发标准:结膜充血明显,角膜创面可见胬肉增生及新生血管,局部增厚。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 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联合组治疗有效率为94.67%,较单一组81.33%高,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术前、术后3 个月实验室指标比较

术前两组裸眼视力、BUT、角膜散光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 个月联合组裸眼视力高于单一组,BUT 短于单一组,角膜散光小于单一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实验室指标比较(± s )

表2 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实验室指标比较(± s )

组别 例数 裸眼视力 BUT/s 角膜散光/D术前联合组 75 0.51±0.12 6.45±1.04 2.29±0.53单一组 75 0.52±0.10 6.50±1.07 2.30±0.52 t 0.554 0.341 0.117 P 0.580 0.733 0.908术后3 个月联合组 75 0.91±0.21 10.02±0.83 0.71±0.34单一组 75 0.71±0.18 10.57±0.80 0.92±0.29 t 6.262 4.132 4.070 P<0.001 <0.001 <0.001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较单一组16.00%,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4.22%明显减少,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4 两组复发率比较

术后6 个月,联合组复发3例,对照组复发11例。2 组复发率比较,联合组4.00%(3/75) 较单一组14.67%(11/75) 低(χ2=5.042,P=0.025)。

3 讨 论

翼状胬肉多见于户外工作者,其诱因较多,包括泪液分泌不足、过敏反应、营养缺乏以及遗传,加上长期花粉、日光、热、烟尘以及风沙等过度外界环境刺激[3]。可对患者视力产生严重影响,继而降低生活质量。故需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

有学者提出,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可弥补角膜缘缺失,有效弥补高复发率缺陷,但对于其安全性以及预后效果需做进一步研究[4-5]。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治疗有效率94.67% 高于单一组81.33%,术后3 个月裸眼视力高于单一组,BUT 短于单一组,角膜散光小于单一组,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4.22% 少于单一组16.00%(P<0.05)。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可促进角膜上皮再生,并抑制新生血管与胬肉组织增伤,有效预防新生血管进至角膜,其主要优势为:角膜缘干细胞分化功能相对较弱,细胞周期相对较长,运动方向呈向心性特点,且角膜缘干细胞在角膜缘底层,含有相对较大蛋白质量,起到较强增生与繁殖能力,从而加快受损角膜修复速度,缩短术后创面愈合速度,还能维持角膜上皮细胞稳定性,加上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实现同步取材与移植,可免除存储、转运等较为复杂中间过程,并降低排斥反应,提高手术成功率,同时利于术后伤口恢复,降低瘢痕生成几率[6-7]。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可缓解临床症状,但造成角膜创面较大,易引起炎性反应,继而对术后视力恢复产生影响,加上高复发率,使其在临床实际应用中首选限制[8]。由此可知,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可增强临床疗效,改善裸眼视力、BUT 以及角膜散光,增强手术安全性,同时对降低复发率有积极作用。但在临床实际应用中,为确保手术成功率,需特别注意植片来源位置与大小。

综上所述,翼状胬肉患者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可增强临床疗效,改善术后裸眼视力、BUT 以及角膜散光,并保障手术安全性。

猜你喜欢
翼状胬肉散光
睫状肌麻痹对成人散光的影响
刨根问底之翼状胬肉
翼状胬肉的治疗及其并发症
孩子散光不一定都要戴眼镜
宝宝体检有散光需要配眼镜吗
眼睛长胬肉要不要治
翼状胬肉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翼状胬肉自体干细胞移植术后口服中药治疗60例临床观察
眼翼状胬肉治疗的临床研究
警惕孩子患上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