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运世
“河流是我们的鲜血,河流是我们的生命”,河流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意义非凡!她是我们繁衍生息之地,是她以其卓越的自然之慧,蕴育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歷史和灿烂的文化。
迢迢生态文明路,壮哉美丽中国梦。这梦里,曾经“河水深兮不见泥”“河水清且涟猗”,也曾“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然而,伴随经济迅速发展,新老水问题相互交织的河流水质状况堪忧。中国河流,警笛长鸣。好在无论是居庙堂之高的领导者,还是处江湖之远的十三亿公民,都充分认识到河流保护与重建的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置于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重视程度之高、部署频次之密、推进力度之大,堪称前所未有。
白山黑水间,巍巍昆仑旁,婀娜长江源,茫茫草原上,多姿钱塘畔,京畿燕赵地……习近平总书记留下了掷地有声、铿锵有力的话语:“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总书记强调:“保护江河湖泊,事关人民群众福祉,事关中华民族长远发展。”为此,我国推行“河长制”,让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管理该区河流污染治理。这一制度,让无人管理、肆意污染的河流变成悬在“河长”头上的达摩克利之剑,在现如今“水危机”的严峻形势下起到一定的作用。不难看出,唯有贯彻落实“河长制”,方能实现河长治。
一项制度的出台,必须紧跟制度保障。河流长治绝非一日之功。如果“河长制”难以执行,执行者定会力不从心。国家应设立相关的问责制,让执行者有压力,因而有动力去治理水。这样一来,河流就有人管,管得好。国家要做好后盾,加大资金投入,方便执行者执行。若让一个地区实现了河流长治,其他执行者便也不会觉得是什么难事儿,那么各个地区便会纷纷效仿。
任何制度想要达到预期效果,必须得到执行。如果“河长制”只是被用来当作作秀的工具,在文件中喊喊口号,在报告中唱唱高调,在电视上做做表演。那么,这一制度就会形同虚设,河流长治的那一天将遥不可及。因此,政府部门及其相关负责人应明确各自职责,细化分工,深入根源,求真务实,树立榜样,不单单管理水,还要管好水。
公民要提高生态意识,制度才有意义。造成河流污染严重的现象,追溯缘由,其根本在于公民生态意识淡薄。污水肆意排放入河,垃圾随意丢弃于湖,农药残害任意注入溪内……即使政府在治水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公民意识依旧淡薄,就会造成污染、治理、再污染的恶性循环。公民也可参与治水环节,一方面提高自我生态意识,另外一方面监督执行者工作是否到位。每个公民都自觉行动起来,充当好倡导者、监督者。
只有依靠国家,政府,人民这三股主力军,“河长制”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达到河流长治的效果。李克强总理指出,江河湿地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绿色财富,必须倍加珍惜。不要让我们的余生梦想着能够依偎青山绿水,安定生活,而是要让我们真切生活在那种诗情画意的世界。我们相信,只要上下一心,切实落实“河长制”,真正实现河长治,让良好的水生态环境,成为我们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