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浅见

2021-08-01 04:13刘长发
红豆教育 2021年9期
关键词:学习习惯培养小学生

刘长发

【摘要】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本文借用古代三十六计之“树上开花”、“抛砖引玉”、“反客为主”、“欲擒故纵法”、“釜底抽薪”、“调虎离山”和“声东击西”七法,从七个方面阐述培养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三字经》开头写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习惯培养得好不好,对人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作为老师,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一、培养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意义

中国教育鼻祖孔子说:“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指出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笔者认为,韩愈所说的传道受业解惑,一方面是传授道理,传授学业,解释疑难;另一方面是说让老师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好习惯益终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了,学生将终生受益。

二、教师要着力培养的几个良好语文学习习惯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觉得老师要着力培养学生以下语文学习习惯。

导读引领的习惯:现在的语文教材,每篇课文的开头部分都设计了导读提示,告诉学生本课的知识要点和学习要领。这是学好课文的指导性意见。老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多读这部分内容,让学生开篇先知学习要点。对导读部分的语句要经常解读,短短的几句话,包含了几个要求,我们可以从哪里入手进行学习等等,让学生能够分析出来。开篇读导学,久而久之,学生就知道从哪里开始学习语文了。

自主学习的习惯:学生自学能力强不强,主要看能不能独立自主地把一篇课文读通,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这就要求老师要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这方面的习惯,笔者的做法是:一让孩子们用好工具书,通过查字典词典,把不认识的生字,不理解的新词加以理解,从而读通课文;二是翻看工具书或上网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文章的写作背景,对课文有进一步的了解;三是对照课后的作业题,联系上下文,看看自己能不能回答课后问题,从而找出不足之处。

圈圈点点的习惯:从小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读课文时,遇到生字,用铅笔圈一圈;遇到新词,用铅笔划一划;不太明白的地方,用铅笔划线标注后打上一个小问号。查字典词典后,把生字的注音注上,把一些重要的词语的意思写出来;通读课文初步理解大意后,用笔写几句自己的体会等等。

摘抄笔记的习惯:学会做笔记,上课之后,把一课的所学记下来,内容可以包括:

好词好句:每篇课文都有一些好词好句,特别是成语、俗话、谚语等等,值得一抄。

课文提纲:上课时老师列出的提纲,是课文内容的知识结构、系统和重点。它对学生理解、掌握新课的知识体系起“桥梁”作用。

教学异处。所谓异处,就是多于课本的内容。包括知识链接、阅读延伸等等。这可以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启迪思维等。

学习问题。这里的学习问题,是自主学习时不懂之处,在课堂上仍没搞清的问题。

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自己或同学好的学习方法,能促进自己以后学习,提高学习的信心。

广泛阅读的习惯:阅读学习链接、报刊杂志、课外书籍。每天的课外阅读时间累计不少于三十分钟,每周背古诗词一至三首(篇)。现在笔者正在进行群文阅读的教学实践,每教一篇课文总会让学生延伸阅读多文。如果孩子们养成“举一读三”的习惯,对系统学习文章大有好处。

认真观察的习惯:积极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如图书馆、科技馆、少年宫等)获取信息,获得学习资料。学会调动多种感官观察周围的人、事、物、景,丰富并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做到边观察边思考。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调查、质疑、探究,培养自己的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策略

怎样才能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笔者结合自己的一些实践体会,谈几点做法:

1.树上开花法。树上开花,就是让学生在学习巩固知识的过程中形成习惯定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应以“知”为基础,知是行的前提,行是对知的检验。知行统一才能内化于心成为习惯。因此,在培养学生习惯时,我们要坚持以晨会课、语文课、写字课、活动课等为主阵地,重视方法指导,强化学生的认知。

如老师培养学生自主习惯,可以总结一二三四法,一是读导学,二是做圈点,三是查资料,四是答问题。

强调一点,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当好学生的“导读”角色,多点拨多启发引导,让学生少走弯路提高预习效率。

2.抛砖引玉法。上课听讲怎样才能做到专心致志?课前课后怎样预习复习?怎样独立完成作业?老师应当抛砖——教给学生一些具体的做法,让学生明确要求。要求越具体,学生完成得越好。因此,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等,分低中高年级,分别列出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养成训练点”,让学生熟记在心,并经常对照检查。老师带领,学生自主训练,方法便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好。

3.反客為主法。反客为主就是从老师自己做起,形成好习惯。教育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教师无小节,节节皆楷模。因此,在指导学生形成良好语文学习习惯方面,教师应言传身教,做好表率。加里宁说:“教师每天仿佛蹲在一面镜子里,外面有几百双精细的、富于敏感的、善于窥视教师优缺点的孩子的眼睛。”如果老师在板书时把字写得工工整整,评语写得工整美观,学生对自己的写字自然会要求严格。久而久之,学生的很好书写习惯就形成了。

4.欲擒故纵法。欲擒故纵,就是教师在指导学生形成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大目标过程中,允许学生做好一小点即鼓励一下。然后再提出更高一点的要求,待其完成后再给予表扬鼓励。教师经常鼓励学生,对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多加称赞,孩子们就会不断地努力,从而越来越优秀。“在教育管理上,不赦之罪,只能使儿童不能做或做不好。”比如学生做作业,做得好的,及时示范给同学看,及时表扬。对有抄袭作业等坏手病的学生,也要想办法鼓励他们,只要他们能够独立完成作业,也要及时表扬。对一些作业质量不高的孩子,只要其有点滴进步,也应给予表扬鼓励。这样,经过不断的鼓励,孩子们的良好作业习惯就能形成。

5.釜底抽薪法。釜底抽薪,就是针对孩子们的不良习惯,通过清除滋生土壤进行整改的办法。如,有的孩子喜欢做作业前玩游戏、看电视、玩手机等等。这种情况,除老师的努力外,特别需要家长和学生的配合。因此,教师要加强与家长、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形成多方合力。首先,定期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存在有不良习惯,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意见,促进学生自我训练,努力形成良好习惯。其次,积极与家长沟通,通过面对面座谈,短信微信发送信息等方式,引导家长掌握科学方法,检查督促,帮助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在老师、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用釜底抽薪之法,逐步引导孩子好习惯。

6.调虎离山法。调虎离山,就是带孩子们离开天天学习生活的家和学校,定期走进社区,走进田野,走进公园,走进大自然。老师和家长密切配合,经常性地和孩子们聊所见所闻,聊心得体会。进而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学会观察事、物、景、人,养成处处留心观察的好习惯。老师、家长还可以有目的地组织孩子进行课外活动,引导孩子们怎样观察好一项活动,做到观察有法。让孩子们懂得观察是习作的前提,观察能力强,写文章才能下笔如有神。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良好的观察习惯。

7.声东击西法。声东击西,就是通过组织一些其它活动帮助学生养成某方面的学习习惯。为了让学生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以便促进大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笔者曾尝试举办“三国故事会”、“名著中的成语”、“名篇片断表演”等各种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文学作品的魅力。通过创设情境,组织具有丰富多彩的读书汇报活动,组织形式新颖的知识竞赛等等,一方面拉近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情感距离。另一方面在良好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从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笔者相信,通过老师的爱心、耐心、决心、恒心付出,学生一定能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王元君《让学生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吉林教育》2016.

[2]强大俊《学校、家庭、社会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影响》初探《考试》2015.

猜你喜欢
学习习惯培养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