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着社会生活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当今的时代之中,不同新技术的应用,使得行业对于人才的要求更加的全面化。中职院校之中的毕业学生,其不再只是被动的择业,在新时代理念之下,自主创业更加的被社会所鼓励。政府、学校等等各个方面都在为毕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投入资源,并且创造环境。因此对于中职汽修专业的创业教育实践路径探索,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中职汽修专业;创业教育;实践路径;探索
在新时代的发展之中,我们国家对于教育事业非常的重视,这不仅仅的源于中华文明的深厚积淀,更加是因为我们对于人才有着深刻的认识,人才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基础。在现阶段,中职院校毕业学生的择业选择方式较为多样化,而且政府和学校都在倡导毕业学生进行自主创业,不应该只是被动的进行就业。那么既然鼓励中职院校毕业学生进行创业,对于中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就要中职院校进行相关创业的教育,要推动中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展开,需要社会、政府、学校三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为培养新型的创业型人才铺平道路。那么对于中职汽修专业的创业教育实践路径探索,就符合了相关方面的要求,有着积极的意义[1]。
一、对于中职汽修专业的创业教育实践意义分析
从整体来说,中职院校学生群体属于社会之中最为活跃的一个创新思维群体,他们往往代表的是社会之中最为新兴的行业方向,他们走在行业探索的最前端,不论是对于各个行业新鲜“血液”的补充,还是自主的进行创业,其都在不同的程度之上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对中职汽修专业学生进行系统专业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训,不仅仅的会使得社会的就业问题得到缓解,使得中职汽修专业学生有了更多的毕业选择方向,而且还为社会的发展供应了更多的全面型的人才。经过创新创业培养的中职汽修专业学生具备了更强的综合竞争力,加大了创业成功的概率,这些中职汽修专业学生创业者会凭借自身的努力,推动着社会的经济发展进步[2]。
二、中职汽修专业的创业教育实践路径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中职院校要给予重视
培养中职汽修专业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运用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构建出一个氛围轻松的教学环境。提倡学生的自主性,开发出学生的创新性,在正确的教育观念的引领下,进行中职汽修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在潜移默化之中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提高,為中职汽修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增加竞争力。中职院校应该提升对于培养中职汽修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视程度,在各个方面都给予一定的条件创造,促使学校从学生到教师再到管理层,对于创业教育都有深层次的认知[3]。中职院校也应该借鉴一些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再结合本校的实际状况,来进行中职汽修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要把培养中职汽修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列入教学的计划之中。
2、加强中职院校的培训指导,建立创新性的教育模式
中职院校的对于汽修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训指导,是汽修专业学生掌握创新创业能力的关键一步,学校要成立相关的创业指导中心,对于汽修专业学生在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过程之中存有的疑惑进行解答,或者的是为汽修专业学生进行创业的指导,汽修专业学生在实际的创业之中遇到困难也可以向学校的创业指导中心寻求帮助。中职汽修专业的教师要强化对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训工作,研究、构建出创新性的教育模式,从根本上来提升汽修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的综合素质,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一些实践的课题,通过实践训练学生的创业应变能力[4]。
3、重视中职院校汽修专业课程的设置,完善学校的实践环节
学校在对于中职汽修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之中,要进行合理、科学的调整,相关的课程要能够帮助汽修专业学生找到自身的兴趣所在,这可以为其以后的创业方向选择奠定基础。同时中职院校汽修专业应该完善学生实践的环节,通过让学生完成一系列创业实践项目的训练,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5]。
三、结语
总的来说,对于中职汽修专业的创业教育实践路径探索,有助于中职汽修专业学生适应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有效的发掘学生的创业潜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昌华,黄玲.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和就业创业融合研究——以玉林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为例[J].广西教育,2019(46):42-44+50.
[2]张炜.就业创业教育融入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探索[J].文理导航(中旬),2019(11):95.
[3]黄秀荣.中职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改革实践与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9(08):100-101.
[4]谢立果.中职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改革实践与思考[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9(06):40-42.
[5]潘云燕,李金清.市属中职学校汽修类专业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探析[J].广西教育,2018(38):11-13.
作者简介:何丽丽(1981—),女,汉族,重庆市巴南区人,西南大学硕士学位,重庆市机械高级技工学校任职,研究方向:中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