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舆情视角下的边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调查研究
——以云南德宏为例

2021-07-31 03:01峰杨明宏
昭通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德宏双语语言文字

祝 峰杨明宏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a.人文学院;b.党政办,云南 芒市678400)

一、引言

语言舆情研究关注的是社会语言生活的动态。“语言舆情是通过媒体反映出来的社会关于语言现象、语言问题、语言政策的舆论状况和公众的行为倾向,是社会语言意识的反映”(李宇明,2016),[1]“是一定时期内公众(包括民众和机构)对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语言文字公共事务的情绪、意愿、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魏晖,2017)。[2]35语言舆情对语言规划有着直接的影响力,“它反映了民众的诉求,这些民众关注点的背后蕴含着语言规划需不需要进行、语言规划的重点和难点、语言政策的效果或满意度等问题。”[2]38可见,透过语言舆情了解语言生活,从而进一步作出语言规划,这也就是语言舆情的本质。

目前,语言舆情研究主要集中在内地大城市政府和机构引发的热点语言舆情、社会名人所提话题引发的热点舆情以及突出的语言现象引发的语言舆情等,而地域色彩浓厚、民族性特征凸显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语言舆情是该研究的盲点。自2000年以来,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立法工作提到日程。边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被纳入法制化轨道,这对依法监督和管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使其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本文以语言舆情为研究视角,以云南省德宏州为例,对当前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语言文字工作舆情热点进行调查,把握边疆少数民族语言生活状况,窥探该地区语言舆情特点及基于舆情下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特征,进一步指出做好基于舆情的边疆少数民族语言规划的重要性。

二、调查分析

自2008年以来,德宏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上加大了政策实施力度,其相关的语言舆情热点也在不断发生。我们对当地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内容做了梳理,并就其中语言热点进行舆情监测与调查。

(一)健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规范制度:民语新词术语的规范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词术语大量出现,少数民族语言中出现了新词滥造、滥用现象,这给当地民众话语交际带来不便。德宏传媒集团针对“美丽中国、四群工作、科学发展观、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文化软实力、保障性住房、优势特色产业”等80个新词术语进行统一和规范,并对德宏民族出版社正在开发的傣文新字体进行讨论。近5年来,全州规范统一6 000多条新词术语及疑难词条,翻译7 000多条傣文、景颇文的牌匾、印章、招牌、广告等。

我们就“民语新词术语规范制度”热点对当地210名少数民族民众(其中傣族60人、景颇族60人、傈僳族30人、阿昌族30人、德昂族30人)开展了舆情调查。调查显示,民众对新词术语规范政策的实施满意度高达80.9%,不满意的仅为6.2%。多数民众认为语言文字规范政策提升了话语生活的质量,新添用词彰显了时代性。他们还就此提出建议,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规范政策的出台力度,强化政策实施的功效性。此外他们也意识到,生活中要以身作则,自觉践行语言文字行为规范,避免滥用、滥造新词,规范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可见,正向性语言舆情为进一步完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政策和制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表1 当地少数民族民众对民语新词术语规范制度的满意度

(二)保障少数民族行使语言文字的平等权利:民文出版物的出版和民语节目的推出

少数民族有行使语言文字的平等权利。近几年来,德宏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字出版物的编译和出版工作:德宏民族出版社积极出版傣文、景颇文、载瓦文、傈僳文等图书形式,如傣文版《梁山伯与祝英台》《傣族当代文学作品选》等,景颇文版《景颇文基础知识》 《龙尚》等,载瓦文版《景颇当代散文选》《羌退与勒彪》等,傈僳文版《白鼓黑鼓》《略亥戳目刮》等;作为地方重要的党政机关报《德宏团结报》其傣文、景颇文、载瓦文、傈僳文等民文版周报发行;翻译出版《德宏州自治条例》《行政许可法》《新婚烟法》《禁毒法》《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读本》等民文版政策法规、科普知识读物、宣传手册及禁、毒防艾宣传画册40多本,共3万余册(份);当地广播电台、电视台开通景颇语、傣语、载瓦语(景颇支系)、傈僳语等民语频道。

我们就有关少数民族行使语言文字平等权利的语言文字政策热点对当地210名少数民族民众(其中傣族80人、景颇族80人、傈僳族50人)实施舆情调查,66.3 %的民众对该语言文字政策指导下所开展的各种出版活动形式表示满意,而持“一般”和“不太满意”态度的民众达23.5%,大部分民众对当地用民文图书方式进行思想政治宣传教育的形式给予高度肯定。部分民众认为,民文出版物的内容和形式还略显单一,生动性和形象性不足。对于“有无必要进一步扩大民文出版物的出版”,86.8%的民众持肯定态度。此外他们认为,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造成一定的冲击,当地政府与相关部门应该在保障少数民族行使语言文字平等权利的政策背景下积极探讨地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传承与发展。根据舆情重点,地方需进一步深化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政策的内容和形式,积极探索当地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传承与发展路径。

表2 当地少数民族民众对民文出版物的评价

表3 当地少数民族民众对扩大民文出版物的认知

(三)强化第二语言的地方服务功能:民汉工具书的编纂

为构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团结和谐的语言生活,促进共同进步,德宏政府和相关部门鼓励各民族之间互助学习,强化第二语言的地方服务功能意识:2017年《现代汉傣词典》编纂启动,词典依据汉语拼音方案的声韵调系统进行编排,在原词典基础上增加2.3万条,总预计5.6万条。我们就此对当地汉傣民众(其中傣族120人,汉族90人)开展了舆情调查。舆情显示,当地傣族民众对新版《现代汉傣词典》的编纂认可度高达82.2%,持“无所谓”态度的仅为8.2%;汉族民众的认可度达到78.5%,持“无所谓”态度的为11%。他们表示,汉傣词典主要供给一些从事傣汉语翻译、教学、科研工作者使用,并可供在傣族地区工作的汉族或其他民族干部学习傣语文以及傣族群众学习汉语文时使用。但基于新词语、词条不断产生,已有的《汉傣词典》已不能适应现代傣族语文文字工作的需要,编纂新版《现代汉傣词典》是时代所需。根据当地民众的舆情导向,目前德宏进一步编纂出版了《汉载词典》《载汉词典》《汉傣成语词典》《汉景新词术语集》《英、汉、缅、傣、景颇、载瓦语会话手册》《基础景颇语教程》《基础载瓦语教程》等工具书及各类书籍50多本,编辑出版2万多套(册)。可见,健康正向的语言舆情对地方语言规划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表4 当地傣汉民众对《现代汉傣词典》编纂的认可度

(四)善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进行政策宣讲:“五用”宣讲团成立

2015年,德宏“五用”宣讲团成立。即“用民族干部宣传、用民族语言讲解、用民族文字阐述、用民族节庆展示、用民族文化体现” 的“五用”举措来宣讲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以干部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宣传和普及党的创新理论,使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深入人心,从而有效推进了边疆民族地区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的大众化。当地210位少数民族民众(其中傣族60人、景颇族60人、傈僳族30人、阿昌族30人、德昂族30人)对于“用民族语言讲解、用民族文字阐述”宣讲的方式评价较高,“非常喜欢和喜欢”的人数达到80.6%。而不喜欢的人数仅为3.1%。就“五用”宣讲效果来看,当地少数民族民众认为,采用民族语言文字宣讲方式因亲民而深入人心,并能激发当地民众对政策学习的兴趣。基于舆情正向性导向,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积极拓展宣讲途径,请民族精英走进广播电视媒体开展政策宣讲,从而增强了政策宣传的力度,扩大了政策宣传的传播性。

表5 当地少数民族民众对五用宣讲团宣讲方式的评价

(五)推进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自媒体下的微信公众号上线

随着科技文明的发展,语言文字的信息处理越来越重要。近几年来德宏傣文信息化技术发展迅速,通过字符收集整理、字体字库设计研制了德宏傣文字型的键盘布局国家标准与输入法。另外,随着舆论传播环境的变革,“自媒体为语言舆情的生发提供了新的土壤和传播环境”,[3]52微信的关注模式将自媒体特有的网状的、互动的、信息自由流通的传播特点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当地自媒体下的少数民族文报刊官方微信公众号逐渐上线,德宏团结报傣文、景颇文、傈僳文、载瓦文四种少数民族文报刊官方微信公众号“勐傣德宏”、“景颇人”、“多彩傈僳”、“载瓦Ora”于2017年2月9日正式上线运行。我们就此对当地120位少数民族民众(傣族50名、景颇族40名、傈僳族30名)进行了舆情调查。结果显示,当地民众对少数民族文报刊官方微信公众号上线认可度高达82%。他们认为,少数民族文报刊官方微信公众号上线填补了德宏傣族、景颇族、傈僳族用自己的民族文字、语言进行自媒体宣传的空白。在自媒体微信公众号的传播环境之下,自己可通过关注、点赞、发表评论等形式形成了一定的民族关注圈,在推送文章和即时回复的交流中获得共鸣。同时他们就此提出意见,如微信公众号的语言话题要更多地关注少数民族民生;语言生活话题要丰富而实际;积极开发语言话题,激发民众对话题的参与度。舆情显示,少数民族民众希望在自媒体土壤中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可见,自媒体环境下的语言舆情为自媒体时代的语言规划提供了改革的重点。

表6 当地少数民族对少数民族文报刊官方微信公众号上线的认可度

(六)协调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关系:推行双语教育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应协调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关系。德宏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重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宣传及培训,积极推行民汉双语教育形式:相继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少数民族聚居区小学“双语双文”教学工作的意见》(德政发〔2006〕18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双语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德教发〔2016〕86号),开设“双语双文”学校142所;举办民族语言文字学习等各类培训班400多次,培训各级干部、学者、教职人员和群众13万余人次;利用多种媒介推动民汉双语教育活动,如德宏传媒集团广播电台推出综合广播和民语广播两个频道,每天推出普通话播音节目24档,用傣语、景颇语、载瓦语推出民语节目10余档。当地街道广告牌匾普遍使用汉民文,德宏团结报推行汉语版及民文版报刊进而强化双语阅读功能。

当地210位少数民族民众(其中傣族60人、景颇族60人、傈僳族30人、阿昌族30人、德昂族30人)对民汉双语教育活动的认可度高达89.5%,对其活动效果的满意度达到70.5%,13.8%少数民族民众则认为效果一般。他们表示双语教育开展的形式应多样化,并特别指出地方双语教育活动应深入到地方民族村寨中。另外,他们希望地方各族民众共同加入到民族文化强州的队伍中来。根据舆情导向,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应丰富双语教育宣传活动的形式,加大双语教育政策实施的力度和深度。

表7 当地少数民族民众对双语教育的认可度

表8 当地少数民族民众对双语教育的满意度

三、小结

边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的热点舆情展现了该地区少数民族语言生活的状况,其语言舆情及基于舆情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体现出一定的特征,基于语言舆情的地方少数民族语言规划显得迫切而重要。

(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语言舆情具有地域特点和民族特性

“除了少数舆情可能会形成全球舆情外,绝大多数的舆情都是在一定的文化圈范围内形成的,不可避免地带有各类文化与民族传统的印记”。[2]37从语言舆情热点来看,边疆少数民族民众对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本民族语言文字公共事务如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使用权利的平等性、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规范性、民族之间语言学习的互动性及其本民族语言文字和国家通用语言的协调性等方面表现出了一定的情绪、意愿和态度,特别是对有关本民族的语言文字政策表示出较多的关注度。语言舆情显示,当地少数民族民众对本民族行使语言文字平等权利有迫切的需求,对本民族语言文字政策的改革和完善有较高的期待,对本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强烈的愿望。可见,地方语言舆情的重点彰显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语言舆情的地域特点和民族性特征。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在保障少数民族行使语言文字平等权利、完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制度以及促进当地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传播等方面应加大改革的力度,从而有效推进当地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开展的深度和广度。

(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语言舆情多数具有健康积极的正向性功能

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语言舆情的调查来看,少数民族民众积极关注与自身利益相关的语言问题、语言政策及语言现象,对当地语言文字政策所表现的态度是热情的,情绪是良好的,意愿是合理的。很少有人持事不关己、无所谓的语言态度,其舆情具有健康、积极的正向性功能。当然,从舆情监测与调查中也发现,有少许语言舆情也表现出一定的负向性结果,这与少部分少数民族民众对语言政策存在一定的误读、语言政策宣传力度及效果不足等因素有关。但总的来看,该地区语言舆情负向性影响较小。这表明地方贯彻和实施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政策大多是符合民意的,也说明当地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获得了实效。积极健康的语言舆情将进一步促进地方语言文字工作的有效开展,对当地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政策改革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三)基于语言舆情的边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彰显了时代性和实效性

通过对基于舆情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语言文字工作内容的梳理发现,当地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是有序开展的,其语言文字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时代性和实效性。当地政府或相关部门根据时代所需、民众所求适时进行语言文字改革,如自媒体环境下提升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化处理能力的政策、促进当地民族互助学习的双语教育政策以及根据语言环境变革所实施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规范化政策等,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就语言文字政策作出积极的舆情反映,而地方能根据民众的舆论导向和行为倾向,积极把握舆情的着力点,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政策进行适时地调整和完善,使其充分彰显时代的特色,并提升了政策传播的实效性。

(四)基于语言舆情的边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呈现出良性循环态势

边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舆情监测显示,基于语言舆情的地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当地少数民族民众对正在实施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政策表现出一定的态度、情绪、意愿,相关部门重视舆情的时间、地域、民族性分析,关注舆情主体及客体的利益关系,根据此时段舆情所反映的语言问题及语言舆情的导向,积极开展舆情下的语言规划,适时进行语言文字政策的改革,并在实施过程中再次积极关注语言新问题的产生,进而有效地开展新一轮的语言文字改革,使整个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进入到一个良性的循环系统运行状态。

(五)基于语言舆情的边疆少数民族语言规划具有积极的引导性和推动性

“舆情热点为语言规划提供了研究方向和着力点”(张挺、魏晖,2011),[4]9边疆少数民族民众的语言舆情反映出当地少数民族语言生活动态,基于语言舆情的少数民族语言规划是解决当地少数民族民众语言诉求的重要途径。而科学的语言规划能积极引导语言舆情,从而获得更多的正向性舆情功效,进而有效推动新一轮语言文字工作的顺利开展,这也是语言规划有效性评判的标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在今后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政策实施及语言规划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把语言文字工作与语言舆情紧密结合,充分发挥语言舆情的功能,认真分析少数民族的民意,根据他们的语言诉求,以解决语言问题为目标,适时进行基于舆情的语言规划,从而提高语言规划的有效性和语言政策的传播效果。

猜你喜欢
德宏双语语言文字
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德宏 生态摄影“朝圣地”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三元互动下的德宏民族语言舆情探究
大滇西旅游一线6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德宏
共饮一江水葫芦丝独奏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