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波,涂苍慨,何大勇,高 姚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 普外四科,安徽 六安 237008
肝硬化患者发生胆囊结石的概率高达30%,是非肝硬化患者发生胆囊结石的2倍[1-3]。肝硬化患者进行传统式开腹胆囊切除术(open cholecystectomy,OC)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达5%~23%,病死率高达7%~20%。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为胆囊切除的首选术式[4],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硬化患者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式[5]。LC较OC具有创伤小、对患者生理状况干扰小、疼痛轻、术后恢复快等特点。本研究旨在探讨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硬化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95例胆囊结石合并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有显著临床症状的胆囊结石合并肝硬化患者;结石直径>2 cm;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或B级。排除腹部既往手术史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LC组(n=50)与OC组(n=45)。LC组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48~78岁,平均年龄(60.23±2.35)岁。OC组中,男性22例,女性23例;年龄48~79岁,平均年龄(60.28±2.3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入院常规检查,评估手术耐受性情况,实施超声检查,精确定位胆囊位置、胆囊内的结石大小、数量和分布情况,观察胆囊有无萎缩。LC组:常规建立气腹,取头高脚低左侧倾斜体位,按三孔法操作,术中维持气腹压在10~12 mmHg(1 mmHg=0.133 kPa)。OC组:取右肋缘下切口行胆囊切除术。两组患者均根据术中胆囊三角粘连情况行顺行或者逆行胆囊切除术。术毕均放置腹腔引流管。术后予以禁食水、预防感染、抑酸、护肝及对症支持治疗。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术前及术后3 d 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水平变化。
2.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LC组出血量少于OC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OC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OC组发生术后出血2例,切口感染3例,恶心呕吐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7.78%(8/45)。LC组发生恶心呕吐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0%(1/50)。LC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OC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 d CRP水平比较 OC组术前CRP水平为(0.05±0.01)mg/L,与LC组的(0.05±0.02)m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C组与LC组术后3 d CRP水平分别为(0.42±0.05)mg/L、(0.19±0.05)mg/L,均高于术前,且OC组高于L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胆囊结石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且发病率呈增长趋势[6]。近年来,微创手术技术不断发展,手术设备快速升级,LC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7]。有研究报道,肝硬化造成的肝功能损伤与胆囊结石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肝硬化患者胆结石发病率较正常人群高1~4倍,这可能是因为肝硬化患者自身免疫力迅速下降,容易出现低血红蛋白症;此外,胆汁中的磷脂无法与胆红素较好地结合,导致胆红素水平异常,诱发胆结石[8]。因此,胆囊结石患者多合并肝硬化。如何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硬化患者成为临床医师的一大挑战[9]。与单纯胆囊结石患者不同,合并肝硬化的胆囊结石患者门脉压力较高,且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障碍,为保证患者的手术安全,需要选择耗时短、术后恢复快的治疗方式[10]。
手术建立气腹会压迫腹腔内的相关脏器,造成肝再缺血、再灌注,且肝在受到缺血再灌注后,氧自由基含量会呈增加的趋势,随后形成的机体氧化应激反应可直接对肝细胞造成损伤[11]。本研究中,与OC组患者比较,LC组患者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排气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提示LC手术更具优势,对患者创伤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LC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OC组,提示LC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术后3 d两组患者CRP水平均上升,而LC组患者CRP水平低于对照组,提示LC患者术后3 d炎症因子水平下降更快,患者术后恢复快。
综上所述,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硬化具有创伤小,患者产生的应激反应小,手术时间短,且术后恢复得快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