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小凡
(河南省郑州市郑州东方女子医院 郑州450004)
子宫腺肌症(Adenomyosis,AM)为临床常见妇科疾病,多由于子宫内膜炎症、宫腔操作、家族遗传等因素引起,临床主要表现为经量增多、痛经等,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由于手术具有较强的创伤性,临床多采用孕酮类药物进行保守治疗,其中米非司酮能够调节雌激素水平,改善AM 患者临床症状;而地屈孕酮为常用孕激素类药物,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治疗中均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1~2]。鉴于此,本研究将米非司酮与地屈孕酮联合应用于AM 治疗,探究其对性激素水平与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大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前瞻性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2 月我院就诊的110 例AM 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 例。对照组年龄35~46岁,平均(38.74±1.96)岁;病程 5~18 个月,平均(12.65±1.03)个月;疾病类型:弥漫型42 例,局限性13 例。观察组年龄 34~47 岁,平均(38.89±2.01)岁;病程 6~15 个月,平均(12.47±1.09)个月;疾病类型:弥漫型40 例,局限性15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妇产学科》第9 版[3]中关于AM 的诊断标准;用药依从性较好;伴有痛经、子宫体积增大等症状;患者及家属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伴卵巢功能损伤;参与本研究前半年内接受激素治疗;伴内分泌系统疾病。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于月经周期的第3~5 天将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注册证号H20140238)置入宫腔内。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米非司酮片(国药准字H10950004),空腹或进食 2 h 后口服,12.5 mg/次,1 次 /d,连续服用 5 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地屈孕酮片(注册证号H20170221),于米非司酮治疗4 个月后停药10 d,之后口服地屈孕酮片,10 mg/次,2 次 /d,连续治疗20 d。两组均治疗5 个月。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采集两组治疗前、治疗5 个月后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3 000 r/min 离心处理 10 min,使用河北博海生物科技公司提供的试剂盒,并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雌二醇(Estradiol,E2)、促卵泡生成素(Follicular Stimulating Hormone, FSH)水平。(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和体积,采用经阴道B 超检查测定两组治疗前、治疗5 个月后子宫内膜厚度、子宫体积。(3)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呕吐、乏力、头痛。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FSH、E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个月后,两组FSH 水平低于治疗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E2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比较()
表1 两组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5。
时间组别nE2(pmol/L)FSH(U/L)治疗前 观察组对照组55 55 tP治疗5 个月后 观察组对照组55 55 tP 171.24±15.21 171.96±15.34 0.247 0.805 268.47±23.26*205.09±19.31*15.548<0.001 7.44±0.51 7.46±0.53 0.202 0.841 6.86±0.49*7.04±0.52*1.868 0.064
2.2 两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 子宫体积比较治疗前,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子宫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个月后,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子宫体积均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子宫体积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子宫体积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5。
时间 组别 n 子宫内膜厚度(mm) 子宫体积(cm3)治疗前 观察组对照组55 55 tP治疗5 个月后 观察组对照组55 55 tP 11.86±1.04 11.74±1.09 0.591 0.556 4.51±0.39*6.73±0.52*25.329<0.001 197.31±12.98 198.07±13.11 0.306 0.761 132.02±10.59*156.19±11.84*11.284<0.001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AM 患者子宫肌层内膜病灶与宫腔内膜相连,故临床认为AM 是由基底层子宫内膜侵入基层所致;同时,人工流产亦可直接增加AM 的发生率。目前,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为AM 保守治疗方式,可稳定释放左炔诺孕酮,抑制雌激素受体并延缓子宫内膜增生[4]。但有研究表明,单一采用左炔诺孕酮治疗AM 的效果欠佳,需联合其他药物以进一步调节患者性激素水平,抑制子宫内膜增生[5]。
E2是一种维持女性生理功能的性激素,常用于评价月经异常情况[6]。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5 个月后,观察组E2水平高于对照组,且子宫内膜厚度、子宫体积均小于对照组(P<0.05)。这提示米非司酮联合地屈孕酮能够提高AM 患者E2水平,抑制子宫内膜增生。分析其原因为,米非司酮为抗孕激素药物,服用后可使子宫内膜、肌层中的孕激素受体下降,从而有效抑制子宫内膜细胞分裂,促使子宫腺肌萎缩[7]。此外,米非司酮可明显降低腺体基膜中Ⅳ型胶原与蜕膜细胞间质中纤维粘连蛋白水平,抑制精卵着床,促使宫颈修复正常,恢复月经正常[8]。但AM 患者病程较长,单用米非司酮效果不显著,因此,在米非司酮基础上联合其他孕酮类药物对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具有重要意义。地屈孕酮属于混合型孕激素,具有天然合成型孕激素的诸多药理学特点,进入人体后能够通过干扰核转录因子-KB 通路以及其他相关因子,抑制腺上皮细胞、间质细胞的增殖与相关脱氧核糖核酸的合成,从而降低抗凋亡因子的水平,激活细胞阻滞激素,延缓甚至逆转子宫内膜增生,改善AM患者临床症状,恢复E2水平[9]。因此,在米非司酮治疗基础上联合地屈孕酮可产生协同作用,进一步降低子宫内膜厚度,提高E2水平[10]。本研究治疗5 个月后,两组FSH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米非司酮联合地屈孕酮不会诱发低雌激素症状,因为地屈孕酮无雌激素、雄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米非司酮联合地屈孕酮治疗AM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这可能是由于地屈孕酮的化学结构与天然孕酮黄体酮相近,口服低剂量生效,不产热,对脂质代谢无影响,因此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
综上所述,米非司酮联合地屈孕酮能够提高AM 患者E2水平,抑制子宫内膜增生,且安全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