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伟
(河南省社旗县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 社旗473300)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代谢、应激、遗传、环境等因素相关,患者无过量饮酒史,临床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乏力、肝区隐痛等[1]。近年来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西医针对NAFLD主要通过对症治疗,但治疗效果不理想。中医认为,NAFLD 属“积聚、胁痛、痞满”等范畴,是由饮食不节、起居异常、痰湿内蕴、血运不通、气机受阻等导致,肝气郁滞型NAFLD 多由暴怒、情志郁结导致,治疗应以疏肝解郁、行气活血为主。本研究分析柴胡疏肝散治疗肝气郁滞型NAFLD 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社旗县人民医院2018 年2 月~2020 年 5 月收治的 71 例肝气郁滞型 NAFLD 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 例和观察组36 例。对照组女 14 例,男 21 例;年龄 38~65 岁,平均(51.60±6.38)岁;病程 4~27 个月,平均(15.73±5.08)个月。观察组女 16 例,男 20 例;年龄 38~65岁,平均(49.86±4.17)岁;病程 5~28 个月,平均(16.72±5.18)个月。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选取标准 (1)纳入标准:经西医临床诊断为NAFLD 者;经中医辨证符合善太息、胁肋胀痛、舌苔白滑等肝气郁滞症状者;女性饮酒量每周<70 g,男性饮酒量每周<140 g,或无饮酒史;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未服用三苯氧胺、胺碘酮等药物者。(2)排除标准: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合并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肝功能失代偿;他器官功能障碍;服用抗菌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皮质类固醇药物>6 个月;存在本研究药物禁忌证。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国药准字H20059010),456 mg/次,3次/d;口服甲硝唑片(国药准字H32020575),每次0.2 g,2 次 /d;口服牛磺酸胶囊(国药准字H44024544),0.8 g/次,2 次 /d;静脉注射注射用硫酸多粘菌素B(国药准字H31022631),80 万U/次,1次/d。持续治疗2 个月。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柴胡疏肝散治疗。柴胡疏肝散组方:柴胡10 g,白芍20 g,山楂20 g,丹参 15 g,泽泻 12 g,川楝子 10 g,枳壳 10 g,当归10 g,旋覆花10 g,茜草10 g,三七6 g。用400 ml 水煎至200 ml,早晚分服。持续治疗2 个月。
1.4 检测方法 采集患者10 ml 空腹静脉血,使用酶法检测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日立7600 型)及配套试剂盒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1.5 观察指标 (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显效:B 超检查肝脏回声、大小基本正常,CT 检查肝脏密度恢复正常,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有效:B 超检查表现为远场衰减不显著,近场回声增强,可见肝内管状结构,CT 检查见肝脏CT 值<脾脏1~5 HU,临床症状、体征缓解;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显效率、有效率之和为总有效率。(2)两组肝功能指标比较,包括血清ALT、AST。(3)两组血脂水平比较,包括血清TG、LDL-C、TC、HDL-C。
1.6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肝功能、血脂水平等计量资料以()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总有效率等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无效9 例、有效12 例、显效 14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 74.29%(26/35);观察组无效2 例,有效11 例,显效23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34/36)。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5.508,P=0.019)。
2.2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ALT、AST 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 ALT、AST 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U/L,)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U/L,)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AST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组别 n ALT治疗前 治疗后35 36 85.13±10.64 87.62±9.15 53.08±5.16*42.59±4.71*# 81.40±9.8684.33±7.52 59.24±5.10*43.17±6.05*#
2.3 两组血脂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TG、TC、LDL-C、HDL-C 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HDL-C 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TG、TC 和 LDL-C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脂水平比较(mmol/L,)
表2 两组血脂水平比较(mmol/L,)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HDL-C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组别 n TG治疗前 治疗后TC治疗前 治疗后LDL-C治疗前 治疗后35 36 4.92±1.15 5.16±0.83 3.47±0.31*1.68±0.25*#7.25±1.60*7.36±1.48*#5.37±0.94*3.61±0.82*#3.17±0.90 3.21±0.84 2.84±1.12*2.27±1.03*#1.39±0.62 1.34±0.56 1.46±0.37*1.78±0.29*#
NAFLD 发病机制复杂,是严重威胁人体健康的第二大肝病,临床难以采取针对性治疗和预防措施,整体治疗效果不理想。中医根据患者证候特点实施辨证治疗,对于肝气郁滞型NAFLD,主张行气中和、疏肝解郁,在方中加入柴胡等药物,以疏肝、行气止痛。ALT 为人体各组织器官广泛存在的细胞内酶,在肝脏中含量最高。ALT 为评估NAFLD 患者病情程度和预后效果的重要指标,肝细胞出现实质性损伤后,ALT 可经细胞膜被大量释放,并进入血液,引起血液中ALT 水平短期迅速升高;肝细胞变性时,肝细胞膜通透性改变,AST 可从细胞内渗出,大量进入血液[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ALT、AST 低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对肝气郁滞型NAFLD患者采用柴胡疏肝散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柴胡疏肝散方中柴胡性微寒,味苦、辛,可和解表里,疏肝升阳;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具有养血柔肝、平肝止痛的作用[3];丹参性微寒,味苦,能活血祛瘀、养血安神;川楝子性寒,味苦。长于通肝经气;枳壳性微寒,味苦、辛、酸,可降浊;旋覆花性温,味苦、咸;茜草性寒,味苦。诸药合用,可发挥疏肝解郁、活血行气的效果。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白芍可减少肝细胞变性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柴胡具有抑制纤维增生、促进纤维吸收的作用[4]。柴胡疏肝散能减少肝脏脂肪蓄积,增强脂质代谢,改善肝功能[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G、TC、LDL-C 低于对照组,血清HDL-C 高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采用柴胡疏肝散可调节血脂水平,TG与机体内载脂蛋白结合后,可形成低密度脂蛋白颗粒物,机体内颗粒物增加可能会引起肝脏运输功能失调,造成 TG 大量沉积,最终形成 NAFLD[6~7]。有研究显示,肝脏是机体代谢的中心枢纽,肝脏脂肪主要来自食物,而食物脂肪经水解酶消化后,可促使小肠上皮吸收TG,并进入血液循环[8]。检测TG 水平对临床判断NAFLD 患者病情具有重要意义。综上所述,柴胡疏肝散治疗肝气郁滞型NAFLD 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调节血脂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