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辉 葛来安 蓝阳 吴媛
(1 江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南昌330012;2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南昌330006;3 江西中医药大学2018 级硕士研究生 南昌330006)
慢传输型便秘(STC)是一种由肠道传输动力减退引起,以排便困难、腹部不适、排便次数减少、粪质干结等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功能性肠病。研究显示,我国2017 年功能性便秘的发病率约为6%,其中STC 为最常见类型[1]。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我国STC 发病率逐年升高。长期便秘严重损害人体的身心健康,还会诱发、加重一系列心脑血管疾病。STC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药物、饮食、肠道菌群、精神心理等因素有关[2]。有研究发现STC 与胃肠道激素关系紧密,其中影响较大的有胃动素(MTL)、P 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等[3]。STC 目前以对症治疗为主,尚无特效药物。笔者在临床上采用黄芪汤加减联合穴位贴敷治疗STC 获得了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于我院门诊及住院部2019 年 1 月 ~2020 年 6 月收治的气虚证 STC 患者,共12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60 例、对照组60 例。观察组男28 例,女32 例;年龄 22~65 岁,平均(46.24±8.26)岁;病程 6 个月~8 年,平均(3.48±3.19)年。对照组男 27 例,女 33例;年龄 23~65 岁,平均(46.74±7.90)岁;病程 7 个月 ~8 年,平均(3.24±3.36)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罗马Ⅳ标准,需要排除肠道及全身器质性因素、药物及其他原因导致的便秘,并符合以下标准[1~2]。(1)必须符合下列2个或2 个以上的症状:至少25%的时间排便感到费力;至少25%的时间排便为块状便或硬便;至少25%的时间排便有不尽感;至少25%的时间排便有肛门直肠梗阻或阻塞感;至少25%的时间排便需要手法辅助;每周自发性排便少于3 次。(2)不使用泻药时很少出现稀便。(3)不符合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主症大便不硬,虽有便意,但排便费力,用力努挣则汗出短气;次症便后乏力,神疲懒言;舌淡,苔白,脉弱。证型确定:主症必备,加次症1~2 项即可诊断。
1.3 纳入标准 (1)符合气虚证STC 诊断标准;(2)对本研究内容知情,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3)年龄 18~65 岁;(4)未服用其他治疗便秘的药物;(5)自身无严重心、肝、肾等疾病。
1.4 排除标准 (1)不符合气虚证STC 诊断标准;(2)有明显兼夹证或合并症;(3)经检查拟诊为器质性疾病引起的便秘;(4)过敏体质及对受试药物过敏;(5)哺乳期、妊娠期或正准备妊娠;(6)依从性差,无法配合完成本研究。
1.5 治疗方法 观察组:中药口服联合穴位贴敷治疗。中药治疗以益气润肠为主,拟用黄芪汤加减。药物组成:炙黄芪20 g、生白术30 g、麦冬20 g、火麻仁15 g、枳实 12 g、生地黄 12 g、陈皮 12 g、当归 10 g、莱菔子10 g、炙甘草6 g。由医院统一代煎,1 剂/d,150 ml/次,2 次/d,连续治疗4 周为一个疗程。穴位贴敷治疗:选用炙黄芪、当归、党参、肉苁蓉、丁香、生白术及冰片,按照2:2:2:2:2:2:1 比例混合,粉碎成细粉,加麻油搅拌成糊状,制成大小2 cm×2 cm 药饼。选穴:足三里、天枢、神阙。每日1 次,每次贴敷4 h,4周为一个疗程。对照组:乳果糖口服溶液(国药准字H20065730)口服,10 ml/次,3 次 /d;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国药准字 H20031110)口服,5mg/次,3 次/d,连续治疗4 周为一个疗程。
1.6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及血清 MTL、SP、VIP 水平。(1)症状积分:参照功能性便秘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1],将粪便性状、腹胀、排便时间,下坠、不尽、胀感,排便费力、排便频率等症状由轻到重按 0、1、2、3 分进行评分。(2)胃肠激素检测:采用ELISA 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血清 MTL、SP、VIP 含量。(3)疗效评定标准[1]:临床痊愈,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5%;显效,主要症状、体征明显改善,70%≤疗效指数<95%;有效,主要症状、体征明显好转,30%≤疗效指数<70%;无效,主要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或加重,疗效指数<30%。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 治疗前积分]×100%。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
1.7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1.67%(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各项症状积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各项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症状积分比较(分,)
表2 两组症状积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症状 观察组(n=60)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60)治疗前 治疗后排便费力粪便性状排便时间下坠、不尽、胀感腹胀排便频率2.87±0.35 2.25±0.36 2.51±0.74 2.88±0.32 1.79±0.85 2.62±0.48 1.02±0.68△▲0.97±0.24△▲0.96±0.27△▲0.68±0.53△▲0.89±0.57△▲0.51±0.24△▲2.34±0.47 2.18±0.44 2.55±0.66 2.65±0.65 1.66±0.67 2.65±0.49 1.54±0.52△1.63±0.26△1.32±0.55△1.29±0.75△1.36±0.71△1.32±0.72△
2.3 两组胃肠激素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MTL、SP、VIP 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MTL、SP 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VIP 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清 MTL、SP、VIP 水平比较(ng/ml,)
表3 两组血清 MTL、SP、VIP 水平比较(ng/ml,)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胃肠激素水平观察组(n=60)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60)治疗前 治疗后MTL SP VIP 147.18±45.62 28.58±5.59 45.78±11.56 225.93±42.56△▲58.48±12.37△▲26.76±6.63△▲145.68±43.88 27.79±4.79 43.84±10.91 187.21±37.71△46.54±8.87△35.74±6.67△
近年来有研究发现,胃肠激素分泌异常与STC的发生关系密切。胃肠道激素是由胃肠道黏膜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对胃肠道的运动和分泌起重要调节作用,其中目前研究较多的有MTL、SP 及VIP等[3]。MTL 是一种非胆碱能多肽类脑肠肽,可促使Ca2+内流,加快胃肠的蠕动功能,促进排便[4]。SP 能够兴奋胆碱能神经递质,增加胃肠蠕动,促进胃肠排空,从而缓解便秘症状[5]。VIP 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可以松弛胃肠平滑肌,减缓胃肠蠕动。VIP 若增加,可抑制肠道动力,导致肠蠕动减慢,加重便秘[6]。
STC 可归属于中医学“后不利、大便难、脾约”等范畴,发病与肺、脾、肾、大肠等脏腑关系密切。气虚证便秘的主要病机为肺脾气虚,肺之肃降失常,脾升清不足,水液输布不利,则肠道阻滞,治当以益气润肠为主。黄芪汤出自《金匮翼》,是治疗气虚证便秘的首选方。本研究采用黄芪汤加减联合穴位贴敷治疗STC,方中炙黄芪健脾益气,为补肺脾气之要药;生白术可补气健脾;枳实可调畅气机,下气消痞;当归润肠补血;陈皮理气健脾;麦冬、生地黄养阴润燥;莱菔子降气消满;火麻仁润肠通便;炙甘草调和方中诸药之性。全方配伍可起到益气养阴、润肠通便之功效。
中药穴位贴敷疗法具有穴位和药效双重作用,可实现经络感传,调理经气、联络脏腑,促进胃肠蠕动,改善便秘。穴位贴敷所用药物中炙黄芪、党参益气健脾;生白术、当归、肉苁蓉健脾养血、润肠通便;丁香温中散寒止痛;冰片能通经开窍。诸药合用,标本兼顾。芳香走窜药物可以促进穴位对药物的吸收,使药效直达病所,从而调节胃肠蠕动功能。本研究中所选天枢穴属胃经,是大肠经募穴,具有理气行滞、疏调肠腑之功,为治疗便秘之要穴;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主治胃肠病,具有健脾养胃、扶正补虚等作用;神阙穴为任脉主穴,刺激该穴可发挥疏通全身经脉、调节脏腑阴阳、刺激胃肠蠕动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1.67%(P<0.05)。治疗前两组各项症状积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各项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MTL、SP、VIP 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MTL、SP 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VIP 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以上表明采用黄芪汤加减联合穴位贴敷治疗STC 疗效显著,能改善各项临床症状,其作用可能与调节胃肠激素水平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