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大学生创业困境与对策分析

2021-07-30 03:08陆元媛
科技视界 2021年20期
关键词:毕业生大学生企业

陆元媛

(广西外国语学院,广西 南宁 530222)

0 引言

在当前就业市场的需求推动下,大学生创业发展十分必要,高校和企业要积极响应国家对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政策扶持,提高大学生自身创新创业能力。同时,大学生也要意识到再实际管理运营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有效解决大学生创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大学生自身的创业素质,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下,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实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网站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毕业季离开高校进入社会的毕业生人数预计会突破九百万[1],这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受到国内外经济摩擦和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反复波动的双重影响,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为了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总体稳定,需要从多个方面拓展毕业生的就业选择,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其中引导和鼓励毕业生根据自身意愿与能力,积极投身新兴产业的创业创新就显得十分的必要。作为创业主体的毕业生本人也要清醒的意识,在实际创业项目的日常运营管理中必然会出现各种问题和困难。因此,不断提高毕业生自身硬实力,通过项目人力资源的合理调配解决问题,才能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下成功创业,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1 大学生创业的实现困境

1.1 保守的家庭教育与稳定的就业倾向

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从启动到稳定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在自主创业这条道路上需要具备遇到挫折与失败时仍能保持积极向上心态的良好心理素质,面对技术性难题能够独立解决、一专多能的专业知识储备,在混乱情况下能够开展有条不紊组织协调的决策能力。当前大学生基本出生在新旧世纪之交的时候,受到国家相关政策的影响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再加上我国居民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在同期不断提高,很多大学生从小都在全家呵护、过度宠爱的环境中长大,独立自主吃苦耐劳似乎并不是这个群体的鲜明标签。其次,在保守的家庭观念影响下,家长更倾向于自家孩子从事安稳的工作,这使得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在毕业之后将进入公务员系统或事业单位工作作为优先的意向,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对形成浓厚自主创新创业氛围产生影响[2]。

1.2 应试教育的遗留问题

虽然,我国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但真正实现素质教育还需要较长的改革期和适应期,但是当前大学生在中等教育阶段普遍接受的还是应试教育,学生对于社会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学习机会和范围有限。除此之外,由于应试教育本身的教育体系,使得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过于重视理论知识教学,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大大限制了学生的未来可持续发展,即大学生的毕业发展。并且应试教育也使得学生缺乏创新思维,过于遵循传统的思维方式,而没有就思维方式进行自我革新,如此便导致当前大学生过于循规蹈矩,对事物没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使得大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行业发展相脱轨,无法有效跟上时代步伐。即便大学生进行高等教育学习时,学校会安排学生以及学生自主参与社会实践和企业实习,但是短短一段时间的学习体会不能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基本能力,无法有效推动大学生创业成功。

1.3 高校对大学生的培养模式处在调整期

传统僵硬的教育模式和教育观念会极大的影响大学生独立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等多种创业基本素养的培养。现阶段,高校对培养模式的处在调整期,虽然,正逐步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力度,但是在实践课程方面的设计还有不足,例如,许多高校的课程内容没有和企业实例相结合,学生没有进行企业调研实践分析,不能真正学习到一个企业具体的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培训、绩效、薪酬和劳动关系,无法做到调研实践和课程学习有机统一。同时,虽然学校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经费投入后,但是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分配相对不合理,导致实际运用到大学生实践学习方面还是不足的。这些问题需要高校不断调整对大学生的培养模式,最终形成适合我国创业市场环境的有效模式,使大学生对于创业的认知度、积极性和自信心得到提高[3]。

1.4 激励制度尚有缺陷

大学生进行创业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创业企业没有重视激励制度的现象,导致员工的积极性和归属感不能有效调动。对于大学毕业生而言,对于相关制度和实际运作不能有效把控,使得大学生在企业运行中不能很好的运用激励和约束机制,设计出来的激励制度不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造成理论与实际的脱轨,使得企业员工个人贡献和业绩的严重脱节,导致员工工作积极性差,甚至会打击部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1.5 企业文化存在问题

企业组织文化建设是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企业和员工能否在遇到困境时共患难,其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文化的影响。在实际的企业文化建设中,许多负责人对于企业文化的重视度不高,甚至忽视企业文化的建设,相比较企业文化的建设,其往往更加重视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发展很难处在同一个层面。与此同时,大学生创办企业单位,很大程度上会认为自己比社会上那些求职者更有成就,性格上难免偏颇,甚至出现“等级观念”,潜移默化之中影响企业的文化建设,导致企业文化建设脱离轨道,出现管理层将企业员工仅仅看成获得利润的劳动力的现象。企业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感受到自己更像一个为老板赚钱的机器人,企业员工难以对所在企业产生归属感,不利于创办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 解决大学生创业困境的可实施对策

2.1 破除家长传统的就业观念

相对稳定的工作和充满未知的创业成为当前大学生毕业后主要选择的方向,然而在二者的选择过程中,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安稳与年轻人希望通过创业实现自身梦想和价值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这种矛盾成为影响大学生毕业创业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让家长和学生直观感受到当前创业环境不像过去艰辛困难,政府和学校就要给予学生和家长充分的精神和物质保障。国家要积极宣传大学生创业的相关优惠政策,例如,国有银行等要为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提供小额贷款,毕业大学生可享受三年的税收减免等政策。其次,高校实施的校园孵化器等校园创业项目也要为大学生普及基本的创业法律法规,风险规避等知识,为大学生们和创业成功的往届生搭建桥梁,形成坚实的人脉网。这样,家长看到了国家和高校在不同方面下给予大学生更充足的场地、技术、人脉和资源支持,让家长和学生能够看到自己所想创办的企业是可以成功的,从而有效破除家长传统的“铁饭碗”就业观念[4]。

2.2 积极搭建创新实践的平台

高校要多举办一些科研创新类的讲座,邀请一些成功企业人士进行经验传授,结合学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的相关分析引导,使得学生能够有效吸收创业经验,直观感受创业情境。其次,各高校要积极开展创新创业类比赛,让大学生通过比赛了解当前实际创业大环境,培养学生对于市场问题的分析和实践解决能力,并且彼此间的竞争也有利于同学们的学习,加深对创业经验的理解。借助创新实践平台,学生能够不断吸收所学习的知识理论,避免大学生在创业学习过程中只是纸上谈兵,有效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4]。同时,培养创新人才离不开企业实践,高校要加强与相关企业的有效合作,形成校企合作模式,逐步让大学生了解和适应企业的应用发展模式,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和企业发展的能力。因此,在大学期间,学校要鼓励大学生积极开展企业实训,了解一个企业的实际发展运作以及怎样有效管理经营企业,更好地将所学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习实践相结合,让大学生在实际创业时能够更加从容,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

2.3 创新用人机制

代化企业发展的实践过程中,人才个体开发观念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企业负责人必须树立现代企业的管理意识,摒弃管理观念中陈旧落后的内容。人才的需求与供应是大学生创业初始阶段必须考虑的问题,大学生在创业初期需要进行人才招聘,而负责人往往要寻求适合本单位发展的人才,这就要求企业负责人要大胆吸收符合企业招收条件的应聘者,在选人过程中积极了解彼此需求,从而更好的为企业发展做贡献。同时,在使用人才过程中,势必要贯彻好科学管理理论,结合本单位实际创新用人机制,将员工个人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为员工创设一个科学合理的工作场所[5]。

2.4 强化职工的素质教育

对于大学生创业企业而言,员工培训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在企业发展初期,一定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职工培训体系,通过在岗技能培训加强员工的知识技能,对其进行相关技能训练,保证企业员工能够处于长期学习状态,为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综合素养较强的企业团队。相对于其他企业,大学生创业企业的职工素质教育要根据实际业务需要,有组织性的进行员工培训,加强员工内外部交流学习,加强初创企业整体的团结性。

2.5 创新管理的方式和内容

2.5.1 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

科学合理的激励制度是企业创新管理的重要内容,当员工进行有效劳动后,就该得到与之相匹配的“报酬”。激励机制能够有效带动企业的竞争机制,对于大学生创办企业初期,许多员工想在公司发展壮大,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为企业提高更多经营业绩,实现自身价值和收入提高,相关激励制度势不可少。因此,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尤为重要,合理的物质和精神回报对于员工来说,是其劳动价值的有力证明,也是员工和企业共进退的重要基础。同时,企业负责人要将激励制度和人才培训开发充分结合利用,为新生企业吸收和培养更多更优质的人才。绩效工资遵循“同绩效同酬金”,要实行公平的绩效考核,将固定薪资转变为可变的业绩激励,让员工在企业持续发展中一直充满积极性。

2.5.2 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

企业管理人员和基层人员的内在联系是影响一个企业能够长久运营的重要因素。企业在初期阶段要着重加强对管理人员的要求,由于大学生在学校时期对于创业学习大多是理论学习,不擅长企业的实际管理,这导致新生企业的管理往往会出现方方面面的问题。基于此,企业内部必须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整体要求,消灭潜在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加强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树立良好的企业和组织文化,提高员工对于企业和大学生创办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创业初期,创办人一定会要将各个员工当成“合伙人”,让员工能够直接感受到企业发展和自身紧密相关,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结合适合本企业的绩效管理,迅速提高企业经营绩效,实现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与此同时,创办人也要积极深入职工基层,了解职工对于企业的态度和自身发展的需求,通过从职工角度对企业的看法,来进行企业管理制度的更新[6]。

3 结语

大学生创业的成功不仅是大学生能够创办一个企业,更是在于怎样将一个新生企业有效运行下去。因此,大学生在创办企业过程中一定要立足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统一。在企业运营过程中,有效利用好人力资源管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真正作用,为大学生的新生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开辟出一条可行道路。

猜你喜欢
毕业生大学生企业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