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与学习模式多样化探索

2021-07-30 03:08潘仁胜程灵霄
科技视界 2021年20期
关键词:讲座导师研究生

潘仁胜 程灵霄

(长沙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 410114)

0 引言

硕士研究生是我国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来源,根据调查发现,截至2020年为止,我国已累计培养了1 000多万名博士、硕士,且近年来的研究生报考人数屡创新高,预计现今在学研究生就达到300万人,俨然已成为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国。然而,随着研究生规模的扩大,导师指导负担重、培养质量差、毕业论文水平低等问题也接踵而来,造成研究生“出产”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证。因此,结合当今新时代国情,如何在以学校为基础,导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三者联动式的培养方式下,探索出提高研究生学术知识、学术能力、学术精神、学术道德且确保“严进严出”的高水平研究生培养及学习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当代研究生学习模式现状

蒋凯[1]、肖明珠[2]、田小凤[3]等人指出讲座对丰富研究生知识、了解一定的学科前沿、吸取研究经验、开拓研究思路、激发科研热情、培养学术道德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拓宽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刘懿婕[4]、王军会[5]、邢以群[6]等人分析了定期召开组会的难点,并针对难点制定了相关的解决方法,同时指出制定组会制度能够有效提升研究生的沟通能力、归纳能力、科研能力,能够有效拓展知识面,开展深度学习。冯敬一[7]从自主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策略、学习环境与评价反思等方面对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自主学习的现状进行调查。通过调查指出硕士研究生自主学习存在问题,并根据硕士研究生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综上所述,现阶段研究生的学习方式主要集中在学术性讲座、团队会议学习、个人学习三方面。本文综合以上不同学习方法,结合土木工程专业的具体特点,进行研究生培养与学习模式多样化的探索,并且分别从学校、科研团队、导师与研究生等多个不同视角进行立体全方位的综合完善,以期形成关联各方的联动式效应以达到较好的研究生培养与学习效果。

2 建立全方位的学术讲座学习模式

大学是人才培养的基地,讲座则是大学教育的第二课堂,是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学术讲座,一般是邀请某一专业领域的知名专家围绕该领域的某些研究情况或前沿性发展状况进行演讲,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化的传授知识给听众。参加这种讲座,是一场学术盛宴,往往能从中体会到思路上的火花式碰撞。学术讲座能够开拓研究生的视野,更新知识的盲区,提高学术研究兴趣。聆听专家们的讲座,可汲取科研经验,启发创新思维,打开研究思路,并且可借鉴他们的研究方法,学习他们的学术精神。但是,现阶段的研究生学术讲座缺乏针对性,实际情况往往不是根据学生需求安排相应的讲座开拓视野、解答疑惑,而是随机邀请,然后要求学生参与讲座。由于土木工程专业领域涉及的研究范畴广泛,学生因不熟悉、不感兴趣等原因易出现抵触、敷衍的心理,无法达到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拓宽视野的目的。为此,学校及学院可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创建一个“选—通—问—评”全方位的学术讲座模式。“选”即指在邀请专家进行演讲前,先列出至少3场不同主题的讲座供学生们选择,可在线上群内进行投票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讲座,然后联系该研究方向的专家举办讲座。“通”即指在专家确定能开展讲座后,应及时在各大信息平台发布通知并附上相关演讲主题、研究方向等,这样即有利于同学们提前做好时间安排,又有利于感兴趣的同学搜索相关资料进行了解。“问”即指在专家演讲完毕后应合理安排有疑问的同学进行提问,提问交流时间不宜小于整场讲座时间的1/4,这是学生听完讲座后思维发散的黄金时间段,应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提问发言和提出质疑。“评”即指讲座完毕后,学生根据专家演讲情况进行“座后评价”。该讲座模式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学校/学院为基础,学生为主体,相关专家为客体,三者相互关联,从而更有效地发挥学术讲座的作用,更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的学习效果。

3 优化科研团队建设,健全科研团队制度

科研团队是高校进行研究生培养的基础性单位,对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习水平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需不断优化科研团队建设,同时健全团队制度,以创造科研团队良好的学术环境和氛围,从而帮助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水平。首先,科研团队需具有统一及明确的科研理念与信念,它是一个团队战斗力的源泉,这个理念与信念激励着团队的每个成员。其次,结合团队人员具体情况及个人兴趣等,可将土木工程专业的科研团队分为资料组、实验组进行管理,进行分组负责制并配置相应的指导教师。资料组主要负责相关会议安排、会议记录、规范和文献整理、研究方法的归纳以及各信息通知群的文件管理等;实验组主要负责实验仪器的管理和使用、软件技能和实验技能的传授教学等。以上的分组管理工作看似无用,但对于一个团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对于新生而言,能够让他们较快熟悉相关研究方向的背景及目前研究状况,同时快速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软件和实验技能等。最后,在明确团队理念和分组管理后,制定健全的团队制度则是确保团队各项管理措施得以实施的重要保障。建立健全的团队制度,有利于规范化各种措施,例如,组会制度:两周进行一次团队会议,会议时间、地点固定,团队人员根据安排顺序进行轮流汇报,每次汇报不得少于三人,每人汇报时间应控制在30~60 min等。通过健全团队制度,团队成员可相互了解彼此之间的学习动态以及科研中遇到的问题,有利于研究生锻炼自己的汇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且通过团队智慧的相互交流探讨,可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有利于研究生科研思路的打开。建立优秀的研究生团队,理念是前提,良好的制度是关键,但重点还是要抓好落实并使之成为一种习惯、一种鞭策。

4 定期师生会,增强师生交流

在我国,研究生的培养一般采用导师责任制的培养方式,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引路人和主要责任人,直接影响着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与水平。研究生导师的主要职责包括:对研究生进行学科前沿引导、科学方法指导和学术规范教导,并以身作则,维护学术尊严,坚决抵制不良学术风气。近年来,由于各高等院校研究生招生人数的增多,致使部分研究生导师在承担繁重的科研、工程及教学等工作后无法兼顾数量众多的研究生的培养,从而把低年级研究生完全交由高年级硕士或博士生来指导;甚至存在研究生一年都见不到导师几次的现象,因而,师生相互交流则更加无从谈起,这严重影响着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因此,需开展定期的师生会,以加强师生交流,改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相互了解。该师生会会议范围广泛,可以是学术、思想、心理、生活上等方方面面的问题,根据实际问题进行交流,这样可以有效的解决研究生的疑问和缓解其心理压力。特别是对于那些刚刚入学的研究生而言,对新环境还在适应阶段,不管是对科研还是未来都还比较迷茫,亟需与导师进行交流沟通。师生会每月可安排两次左右,每人均需对自己本段时间情况进行简要汇报,汇报时长不宜超过15 min。

猜你喜欢
讲座导师研究生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V eraW an g
导师榜
书法史讲座(十二)
书法史讲座(五)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