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困境与破解路径

2021-07-29 08:03彭茜
贵州省党校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新时代

彭茜

摘 要: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政治建设纳入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作为首要任务。加强政治建设,自然也是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首要任务。在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实践中,因党员干部年龄偏大、学习动力不足、政治資源欠缺等原因,存在着政治觉悟不太高、政治参与不主动、政治能力不突出等问题,削弱了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党建引领作用,妨碍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稳步推进。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政治建设上,需激活内生动力,增强政治嵌入的主动性;释放外在活力,提升政治参与的有效性;健全监督机制,加强政治建设的纪律性。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新时代

中图分类号:D2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 - 5381(2021)02 - 0107 - 07

一、问题的提出与文献回顾

党的十九大指出,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2018年中共中央《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提出,要“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1];2019年,中共中央着重强调了“政治建设”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意义,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中指出,“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以及制度建设、反腐败斗争始终”[2]。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具有导向性、全局性,在新时代,如何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实现党的政治引领,对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现有文献来看,研究农村基层党建的文献很多,但专门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建设进行研究的文献则凤毛麟角。从对话题相关度较高的文献梳理中看到,目前学者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建设主要从理论基础、现实意义、建设路径三个方面来展开。第一,在理论基础上,学者们倾向于从思想史和理论溯源的视角对政治建设进行梳理性和整合性研究。黄志高从思想史的视角,追溯了从民主革命时期至党的十九大以来党的政治建设思想从形成、发展到成熟的过程,认为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赋予了政治建党以权威性、科学性和实践性。[3]邸乘光从对党的政治建设的百年历程的回顾中得到经验和启示,认为只有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正确制定和执行党的政治路线,坚定政治信仰、始终紧扣民心、健全政治制度才能推进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4]吴春梅等人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上梳理了农村基层党组织与乡村发展、乡村振兴的联系,认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始终与乡村发展诉求同频共振,因此需要实现农村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发展。[5]第二,就现实意义而言,学者们主要围绕政治动因、建设困境、现实需求等方面阐述政治建设对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梅利润和唐皇凤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政治使命、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经验与治理绩效是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复合型政治归因。[6]从建设困境来看,胡小君认为农村党组织因其内部建设和功能发挥呈现维持型运作的特点,政治建设弱化、虚化、边缘化等问题突出,因此无法扮演好乡村振兴战略的领导者、实施者和组织者角色,为破解这一党建难题,需从强化政治建设、加强组织建设、增强纪律建设等方面发力,把农村党组织历练成充满影响力、组织力和活力的振兴型党组织。[7]王同昌在实地调研中发现,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着四大难题:党员发展难,后备力量不足;人才培养难,组织带头人紧缺;组织生活开展难,形式主义屡禁不止;党员作用发挥难,党性修养不高。[8]田莉认为,将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建设摆在农村基层党建首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需求。[9]李宏伟认为,党的政治建设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政治支撑,是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政治基础。[10]第三,从建设路径来看,部分学者从农村党组织政治建设的内容、形式和效果上来提出对策,主要围绕政治信仰、政治生活、政治生态、政治立场等方面来阐述;部分学者将党的政治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通过党的自身建设重塑政治权威、提升政治能力、加强政治领导,从而实现对乡村振兴的党建引领作用。

本文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建设看作一个不断完善的动态过程,重点分析其在新时代背景下显现出的建设难题以及导致这些难题的背后原因,对此提出对策与建议。为了掌握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最新情况,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百村观察项目”课题组于2019年秋季对全国197个村庄的2699位农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探究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现状及实现党建引领的现实困境,力求为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根基找到新的解决思路,从而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切实发挥基层党建的引领功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向前发展。

二、新时代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建设现状

文章所使用的数据均来自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百村观察项目”数据库,数据反映的均为2018-2019年的村庄党建情况,其中村庄有效样本192个,农户有效样本2694个。根据党员干部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党支部适应新时代工作要求的情况以及农民对党组织领导作用的评价这几个数据样本,从基层党组织进行政治建设的意愿、政治建设的能力以及政治建设的效果三个维度来具体反映我国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建设现状。

(一)农村党员干部参与政治建设的主动性不高

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参与村庄事务的积极性是反映其政治态度以及政治能力的重要指标。首先,就总体参与情况而言(如表1所示),只有21.67%的党员“非常积极”地参与一般性公共事务,3%左右的党员态度消极;其次,就参与重大事情的决策咨询情况(如表2所示),99.48%的党员都会参与村庄重大事情的决策咨询,但是参与的主动性有着明显不同,47.15%的党员会“主动参加”,而52.33%的党员是在村干部邀请之下才会参加;再次,在政治学习上(如表3所示),37.88%的村庄在组织党员集中学习时面临“党员难以组织起来”的困难,有18.95%的村庄面临“党员不感兴趣”的难题。综上可知,农村基层党员普遍存在政治态度不积极、政治参与不主动、政治学习不配合等现象,导致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建设缺乏内生动力。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工作要求

分析党支部工作适应新时代、新形势要求的情况(见表4),在2693份有效农户问卷中,认为党支部工作“完全适应”新时代、新形势要求的农民占比为19.20%,不足两成;认为支部工作“不太适应”以及“很难适应”新时代、新形势要求的农民占比分别为6.50%、0.74%。进一步比较东中西地区的村党支部的工作适应新时代、新形势要求情况(如表5所示,将“不太适应”和“很难适应”新时代、新形势要求的比例总和视为“不适应”),西部地区有近一成农户认为村党支部的工作“不适应”新时代、新形势要求,占比9.42%;中部地区有7.34%的农户认为村党支部的工作“不适应”新时代、新形势要求,相对西部地区低2.08%;东部地区有5.92%的农户认为村党支部的工作“不适应”新时代、新形势要求,比西部地区低3.50%,比中部地区低1.42%。由此可知,就整体而言,八成左右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还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的工作要求;分地区来看,西部地区的村党支部工作适应新时代、新形势要求的程度最低,东部地区适应新时代、新形势要求的程度最高。

(三)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村庄治理中的领导作用还不突出

農村基层党组织在村庄治理中的领导作用,是对其领导能力的直接反映。如表6所示,认为党支部在村庄治理中的领导作用“非常好”的比例为25.37%,占比不足三成。对比不同地区的农民对党支部在村庄治理中领导作用的评价情况(见表7),计算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农民对党支部在村庄治理中的领导作用持“非常好”和“比较好”的评价占比之和,分别为80.25%、78.48%、74.14%。由此可知,农民对农村基层党支部在领导作用的发挥上的总体评价不算太高。

三、新时代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内生动力不足,阻碍了基层党组织政治能力的提升

首先,政治参与上缺乏主动性。因当前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年龄结构趋于老龄化、工作职责逐渐交叉化、组织地位呈现边缘化,导致党组织在加强自身政治建设和参与村庄公共事务方面,缺少专业的人才资源以及强大的组织能力,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拥有较强的政治领导力。其次,政治学习上缺乏积极性。受党员自身的政治学习基础较差、村庄政治学习氛围不浓、政治学习的热情较低等因素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建设仅依靠集中学习、开会等单一化、程序化的方式很难调动农村党员的积极性,所以难以形成一定的政治影响力。再次,制度落实上缺乏规范性。以民主评议制度为例,12.50%的村党组织在召开民主评议会时未能将自评、互评与民主测评三个环节全部纳入评议范围;再以“三会一课”制度为例,在村庄党支部大会的落实上,“按季度召开”的比例为38.42%,不到四成。因此,农村党支部在政治制度的落实上存在随意化、敷衍化、形式化倾向,未能形成一定的制度约束力。

(二)组织凝聚力较低,削弱了基层党组织适应新时代要求的能力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中指出,“党的基层组织要着力提升组织力,突出政治功能、强化政治引领,下大气力解决软弱涣散问题。”但通过调研得知,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普遍缺乏组织凝聚力,以致难以实现政治整合。在2694份有效农户问卷中,认为村“两委”班子“非常团结”的占比为29.55%,不足三成;分地区来看,西部地区认为村“两委”班子“非常团结”的占比最少,为23.59%。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有待提高,尤其是西部地区更应重视。当前的农村基层党组织缺乏组织凝聚力,因而无法产生较强的公信力,也无法做到集中力量办大事,村内各类资源得不到优化配置,阻碍了基层党组织政治整合功能的发挥,从而不能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的政治建设要求。

(三)外在活力不足,妨碍了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效果

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推进村庄治理、发展村庄经济、改善村庄环境中所起的领导作用,是体现政治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其外在活力的重要表现。而在调研中只有不到三成的农民对此持高度评价,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能力还有待提高。《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指出,农村基层党组织应“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统村落,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改善办学条件,普及义务教育。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破除封建迷信和陈规陋习,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以党组织在推进移风易俗活动中取得的效果为例,经调研发现,21.35%的村庄开展过移风易俗活动,但群众评价效果不佳,一成的村庄从未开展过移风易俗活动。综上可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建设效果受各村政治资源状况、乡村治理难度等因素影响,领导能力严重不足,政治建设效果不太显著。

四、破解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难题的基本路径

(一)依托新技术与新形式,坚定基层党员的政治信仰

“革命理想高于天”,坚定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理想信念与政治信仰,使其不忘初心,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政治路线,坚决站稳党性立场和人民立场,更加坚定不移地担负起乡村振兴的重大使命,切实发挥在乡村治理中的引领作用。针对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素养不高、政治立场不稳的问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App、纸媒等开展形式多样、内容有趣、效果显著的培训教育活动,如定期举办红色观影、线上党的知识问答、线下党建板报比赛等活动,让农村党员在政治学习的过程中领悟学习内容,引导农村党员尤其是年轻党员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大力培养具有较高政治素养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坚定农村党员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在农村大力推广“党建+服务”“党引民治”等新形式[11],让农村党员真正深入基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深刻认识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性。

(二)激活内生动力,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嵌入的主动性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关键是要提高各级各类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因此,要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建设,关键在于抓好人才队伍建设,通过激发其内部政治潜力和组织动力来提高党组织的整体政治能力。

第一,在人才选拔上把好关。大部分农村基层党员都普遍存在政治素养不高、学历层次较低、年龄结构偏大等问题,因此把好人才选拔关可以为基层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在发展新党员时要着重考察其政治信仰是否坚定、入党动机是否单纯、工作能力是否突出,并鼓励农村优秀青年、返乡创业人员、乡村致富能人等优先加入基层党组织,还可以把本地退休老党员、乡村教师、创业能人、知识精英、村民小组长、村委领导等吸纳进村民理事会,再选出有思想觉悟、有“双带”能力,敢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优秀党员担任基层干部,既能增强村“两委”的凝聚能力,又能提升干部队伍素质,通过人才振兴促进乡村振兴。

第二,在人才培养上下功夫。首先,要增强党员干部的归属感和组织凝聚力,丰富党内民主生活会内容,通过红色旅游、系列讲座、茶话会等方式让党员间增加交流、增进感情,对党组织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强化党的意识和组织观念,自觉做到对党组织的思想認同、政治信赖、工作服从、感情依赖,形成组织合力;其次,要通过系统培训和学习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加强与上级党组织的交流,并在组织内部加强政治学习,不断用最新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再次,要通过一系列奖惩机制来提升党员履职尽责的积极性,在党组织内部建立相关考核机制,如通过评优选先、推举模范、责任到人等方式,形成主动担责的正向激励。在党组织之间建立相关竞争机制,如通过公布排名、树立典型、打分晒星等方式,形成争先创优的工作氛围,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政治建设上由“要我做”变成“我要做”,增强政治嵌入的主动性,并不断提升政治整合能力。

(三)采取“以合促和”的领导方式重新树立政治权威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完善党的领导体制,改进党的领导方式,承担起执政兴国的政治责任。”针对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政治建设中存在的领导力不足、公信力不强、创新力不够等困境,建议转变因循守旧、上纲上线、生搬硬套等粗放的领导方式,结合乡村振兴的具体要求,通过推进村级组织负责人“一肩挑”制度来整合政治资源,通过健全农村民主协商制度聚合人民力量来实现党群关系的和谐,采取“以合促和”的领导方式在农村中重新树立政治权威,从而破解基层党建的“内卷化”难题。

第一,全面推进村级组织负责人“一肩挑”制度,巩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地位。通过调研发现,村“两委”班子的团结程度严重影响到村级党组织领导作用的发挥,并且自村民自治实行以来,农村由党组织“一元化领导”的权力结构转变为村“两委”协同治理的二元化权力结构,很多农村地区的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地位有所动摇、政治威望有所降低,甚至面临被架空的危险。因此,只有全面推进“一肩挑”制度,让村书记和村主任“合二为一”,将党的领导权和民意代表权集于一身,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村“两委”互相推诿、权力争斗、相互避责的不团结局面,巩固农村党组织的领导地位,从而提升政治威望。[12]

第二,完善农村民主协商制度,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民意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可以到协商民主开展效果较好的村庄进行观摩学习,借鉴“一事一议”“民主恳谈会”“村民议事”“村民论坛”等相关经验,针对本村实际进行制度设计和工作实践,调动村“两委”、党员、村民等多方主体参与民主协商治理,重视正式协商制度与非正式协商制度的衔接与互动,创新民主协商形式,帮助村级党组织摆脱对现有领导方式的路径依赖。

(四)建立常态化监督机制和责任落实制度,净化政治生态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把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作为基础性、经常性工作”;“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必须严格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因此,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净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生态的第一要务,结合《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的具体要求以及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存在的组织纪律不强、组织生活随意、党群联系不密切等问题,应从严明党的纪律、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三方面着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在严明党的纪律上,建议农村基层党组织要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针对弄虚作假、推诿扯皮、消极应付等不良倾向,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内部制定相应的惩罚警告机制,在外部建立相应的监督举报机制,切实强化“四个意识”,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以清醒的认识、清廉的作风、清白的人格为人民谋福祉,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

在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上,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强化责任落实。对“三会一课”制度、民主评议制度、“两学一做”学习制度等只有党员参与的制度,党组织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大数据等新技术来推进落实,也可利用“智慧党建”系统辅助相关制度的落实,使之便捷化、常态化、科学化。除此之外,还要形成责任监督机制,上级党组织要压实责任到农村基层党组织,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细分责任到党员个人,党员要落实责任到每家每户,要把压力传导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神经末梢”,对未按照要求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三会一课”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制度、党员活动日等基本制度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个人都要有相应的惩戒措施,使各项基本制度在基层能常规化、高效化运行。

在密切党群关系上,建议农村党员转变工作态度,尽量少用村民会议、喇叭宣传等生硬的方式,多以实地走访、入户慰问等暖心的方式密切联系群众,帮助群众反映困难、解决难题,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需,进而保持党员与群众的血肉联系。

五、结论与思考

在新时代背景下,党中央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如何突破内生动力不足和外在活力欠缺的双重制约,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的工作要求,是实现党对农村工作全面领导的重要一环。要想突破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参与不积极、政治能力较弱、政治引领不明显等政治建设上的困境,必须对内加强政治整合与监督,对外加强政治嵌入与领导,通过“内强外引”的方式加强政治建设,从而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组织力、凝聚力,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EB/OL].(2018-11-25)[2020-10-15].http://www.gov.cn/zhengce/2018-11/25/content_5343236.htm.

[2]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EB/OL].(2019-02-27)[2020-10-17].http://www.gov.cn/zhengce/2019-02/27/content_5369070.htm.

[3]黄志高.党的政治建设的认识嬗变与理论创新[J].山东社会科学,2020(5):12-17.

[4]邸乘光.党的政治建设:百年回望及经验启示[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3):46-66.

[5]霍军亮,吴春梅.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理与路[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1):69-77.

[6]梅立润,唐皇凤.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证成和思路[J].理论月刊,2019(7):5-12.

[7]胡小君.从维持型运作到振兴型建设: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党组织转型提升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20,28(1):52-59.

[8]王同昌.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四大难题[J].人民论坛,2019(28):100-101.

[9]田莉.为何要把政治建设摆在农村基层党建首位[J].人民论坛,2018(12):68-69.

[10]李宏伟.必须把政治建设摆在农村基层党建的首位[J].创造,2018(7):12-13.

[11]郑永君,吴春来.基层党建统合与乡村治理创新——都江堰市“党引民治”实践案例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5):72-82.

[12]姚锐敏.全面推行村级组织负责人“一肩挑”的障碍与路径[J].中州学刊,2020(1):15-22.

The Dilemma and Cracking Path of the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Rural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Based on Sample Data of 2699 Farmers in 197 Villages

Peng Qian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 430079,Hubei,China)

Abstract:Since the nineteen Party's Congress,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with Comrade Xi Jinping as its core has incorporate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into the overall layout of the party's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era as the primary task. Strengthening the political construction is also the primary task of the rural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under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n the current practice of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rural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due to the age of Party members and cadres,lack of learning motivation,lack of political resources and other reasons,there are some problems,such as low political awareness,lack of activ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nd political ability,which weaken the leading role of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hinder the steady progress of rural grass-roots party construction. Therefore,in the political construction,the rural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need to activate the endogenous power,enhance the initiative of political embeddedness,release the external vitality,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political participation,improve the supervision mechanism,and strengthen the discipline of political construction.

Key words:rural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political construction;new era

責任编辑:王廷国 孔九莉

收稿日期:2020 - 11 - 15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农村基层组织资料收集与数据库建设” (项目批准号:18ZDA128)的阶

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彭 茜,女,湖北利川人,华中师范大学农村改革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政治科学高等研究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基层治理。

猜你喜欢
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新时代
中国协商民主政治建设与国家治理现代化高度契合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政策演进及完善建议
党组织怎样下好“基层治理”这盘棋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践途径
当代社会政治思潮对中国的影响
提升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公信力意义研究
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挑战与对策
从政治合法性看党的群众路线 教育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