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丽君 陈善平 宋迪 张祺
(西安交通大学体育中心 陕西 西安 710049)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国家学校教育工作的基础性指导文件和教育质量基本标准,是各级各类学校必须严格实施的一项国家体育政策。《标准》测试本是强调通过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个人体质、提升身心健康水平,但是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定问题,影响到大学生《标准》测试结果。《标准》测试成绩与学生的毕业、奖学金评定、评优、保研等条件挂钩,这牵涉到了所有学生的切身利益,成为学生最为关注的要点之一。部分学生因身体条件欠佳无法达到测试要求,或追求优异成绩带来的利益,从而出现了违反测试规定的行为。在《标准》测试中的这些不规范行为,不仅致使国家重要决策数据的失真,而且会对我国学生体质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尽管我们主观上可以初步判断出在《标准》测试中的失范行为会对学生的健康带来不利影响,但在现有的研究文献中还缺乏这方面的实证研究。本文旨在实证分析大学生在《标准》测试中出现的失范行为和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健康之间的关系,探索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为防止学生《标准》测试失范行为、促进学生健康提供理论参考。
研究对象是普通高校非体育专业本科生。样本选取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随机抽取调查地区,最后抽取华北地区3个省、东北地区2个省、华东地区5个省、中南地区4个省、西南地区3个省、西北地区3个省的分布,每个省选取1所高校共20所普通高校作为调查地点。每所高校抽取样本120人,为了样本在年级和性别上分布的合理性,被调查的高等院校对学生进行分层随机抽样,即本科4个年级分别抽取男生15人、女生15人。共发放问卷2400份,收回有效问卷2340份,其中男生1145名,占 48.9%,女生 1195名,占 51.1%。
数据统计使用SPSS 23.0版,具体统计方法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大学生在《标准》测试中的具体失范行为、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和健康的现状。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探讨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和健康之间的关系,以及大学生在《标准》测试中的失范行为与健康和体育锻炼行为之间的关系。
表1给出了大学生在 《标准》测试中的具体失范行为的调查结果,统计结果均值越低表示学生在《标准》测试中的失范行为越少。从统计结果来看,总体上大学生严格遵守了相关的行为规范,违反数量介于从未和很少之间。但大学生在《标准》测试中,仍存在失范行为,十种失范行为出现的平均概率为6.3%;其中出现概率较高的失范行为是不着运动装(22.8%)、不当使用体育器材和设施(12.2%)、不尊重同学(5.7%)、作弊(4.7%)、和老师说话语气不当(4.6%)。
表1 大学生《标准》测试失范行为数量描述性统计(n=2340)
将《标准》测试中失范行为总分(为10个测量题目得分的平均分)和锻炼行为4项指标得分进行相关分析,分析结果见表2。在锻炼行为的4项指标中,体育锻炼时间、锻炼频率两项指标和失范行为数量总分呈现显著性负相关关系(P<0.05),这表明大学生平时体育锻炼时间越少,在《标准》测试中出现失范行为数量越多;大学生平时体育锻炼频率越低,在《标准》测试中出现失范行为数量越多。大学生在体育锻炼上没有多次花费充足时间去练习,可能自身在参加《标准》测试时,锻炼能力并不能达到理想程度,就会促使其选择失范行为去获得成绩。
表2 大学生《标准》测试失范行为总分和锻炼行为的皮尔逊相关分析
体育锻炼行为包括体育锻炼时间、锻炼频率、锻炼强度、锻炼坚持,这些内容是保证体育锻炼效果的基本条件。科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而且对促进心理健康,减少个人的负面情绪,消极心理具有良好功效。有研究认为,每次锻炼时间20分钟以上,每周进行体育锻炼频率在3次以上,每次锻炼强度在中等以上,坚持进行体育锻炼时间持续6个月以上,才能产生更好的锻炼效益,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总体锻炼情况较差,尤其是大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频率(2次/周)和锻炼坚持上(有进行体育锻炼,但不规律)不理想。锻炼频率、锻炼坚持和健康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缺乏体育锻炼以及体育锻炼效果不佳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大学生健康水平的下降。
根据付出—回报失衡模型,当所需的努力与这些努力所带来的回报不成比例时,与压力有关的健康问题的风险就会增加。健康水平低下的大学生,在《标准》测试中,无法通过体育锻炼达到他们所期待的测试成绩时,就会激发学生产生违反体育行为规范的想法和打算。学生就会出现迟到、考试作弊等情况。长此以往,不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但并不是大学生健康水平越低,他们在《标准》测试中出现失范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大。因为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通常会为健康水平低下的同学 (由三甲及以上级别的医院出具不能进行高强度体育锻炼的证明)提供体育锻炼保健班,参加保健班的同学可以不参加《标准》测试。这种课程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学生因自身健康水平低下,从而选择通过失范行为获取《标准》测试成绩的问题。但还有一部分学生,介于健康水平低下和无法达到保健班标准之间。这部分学生出现失范行为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一定程度上会加剧学生在《标准》测试中出现失范行为。
失范行为是违反常规体育规范的行为,失范行为的产生,可能是由外部动机(制度动机、服从动机、经济动机、荣誉动机)[]带来的,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大学生在《标准》测试中出现失范行为,从中获利且并未受到相应的惩罚,学生会在《标准》测试中继续沿用失范行为,忽视体育锻炼带来的长远意义。因此,造成学生不锻炼或锻炼少的情况发生,给学生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尽管体质测试每年测试一次,但是学生在《标准》测试中身体素质的测试结果反而呈下降趋势。例如,2002年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检测结果显示:学生肺活量和身体素质水平下降。到2010年,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依然在下降。依据 《2016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男女大学生肺活量体质指数总体在及格段,但男、女生不及格率分别为19%、21%;令人堪忧的是,男女大学生心肺功能和耐力水平不及格率分别达到41%和51%。引发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有很多,不一定是失范行为,但是,面对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现实问题,我们也要重视失范行为带来的严重后果,加强对《标准》测试的监管力度。
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相关研究都表明,体育锻炼不仅强健体魄,改善机体状况,而且对促进心理健康,减少个人的负面情绪,消极心理具有良好功效。然而失范行为的产生会阻断体育锻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学生因失范行为获利,这种行为会破坏师生间的信任与同学间的关系,同时还会向身边的人传递负能量,不利于学生自身心理健康发展。大学生需要面对各种形形色色的选择,失范行为只是其中一个,高校应当思考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1)大学生总体上严格遵守了相关的行为规范,但少数大学生在《标准》测试中仍存在失范行为;
(2)大学生整体身体健康状况较好,但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不太理想,有待进一步提高;
(3)缺乏日常的体育锻炼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大学生在《标准》测试中出现失范行为;健康水平不佳也是大学生在《标准》测试中出现失范行为的一个原因;
(4)在《标准》测试中的失范行为对大学生日常锻炼行为有不利影响,从而又进一步损害了学生的身体健康;
(5)在《标准》测试中出现失范行为,会形成损害大学生健康的恶性循环。因此,在学校体育工作中应该重点关注和引导学生避免失范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