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彩娟 韩辰宇 谢建芳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1.内分泌科;(2.教研室,上海 201700)
根据2017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数据统计,全球糖尿病患者我国居第一位[1]。随着病程的延长,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在多种并发症中发生率较高,病情进展后出现手脚麻木、疼痛、足部溃疡、坏疽以致截肢[2],不但增加了社会的经济负担,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DPN患者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是给予有效的治疗,并提高其生存质量[3]。“互联网+医疗”是未来医疗服务发展的新模式。本研究采用糖管家智能管理平台,对2型糖尿病合并DPN的患者进行综合管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5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77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40)和对照组(n=37)。对照组男12例,女25例;平均(62.70±9.67)岁;糖尿病病程(7.24±3.16)年。试验组男8例,女32例;平均(58.23±10.63)岁;糖尿病病程(8.02±3.53)年。纳入标准:符合1999年WHO 糖尿病(DM)分型和诊断标准[4],筛选出诊断为2型糖尿病(T2DM)的患者;以神经传导速度异常伴神经症状及体征或三项简易检查中一项异常为诊断标准[5];年龄18~75岁;病程5~15年;沟通能力正常;有能力进行家庭自我远程监测;有能力通过移动终端(电脑或手机)浏览中央信息系统数据及信息。排除标准:1型糖尿病;严重动静脉血管病变;帕金森病、脑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颈、腰椎病变;合并肿瘤;有精神疾病史;存在足部活动性溃疡 ;视物模糊影响行走 ;严重智力缺陷。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且经过医院伦理管理委员会审核通过。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试验组采取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护理管理模式:由5名糖尿病专科护士、1名足部治疗师组成,与患者建立一对多的管理模式,管理团队所有护理人员统一接受软件使用培训及明确团队职责分工。(1)糖管家智能管理平台构成:平台包括医护端和患者端。医护端:提醒患者自我监测及检查足部;浏览患者的自我监测数据,对患者可以分组管理;指导足部护理及进行交流互动,包括文字 /语音留言、在线语音 /视频。患者端:监测数据及照片可以实时传输;实时接收短信、推送信息、视频讲座、监测提醒等;在线接收一对一护理指导,包括心理护理、饮食运动指导、足部视频指导等。(2)干预措施:每天2次推送信息,内容主要选自2017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足部护理及义诊图文信息;每月安排糖尿病专科护士进行糖尿病知识视频讲座,足部治疗师开展足部穴位按摩、下肢运动训练方法,包括平衡训练、肌力训练和步态训练等;个体化教育,根据患者每周由管理平台上传的足部照片或视频情况,足部治疗师进行足部情况评估,建立足部电子健康档案,针对性指导患者每日足部皮肤护理、下肢运动训练及安全指导,专科护士定期会根据患者的监测信息(血糖、饮食、运动),总结其阶段的治疗效果,护患双方沟通后并提出后阶段改善目标;预警提醒,当患者7 d未监测血糖,管理平台会及时提醒患者及管理团队,当血糖出现高、低预警,管理平台将立即提醒管理团队,可以及时予以人工干预。在线沟通:每名护士有责任制负责的患者,每周至少一次通过平台主动和患者一对一交流,护士能及时了解患者心理变化,可以为患者缓解不良情绪,增加其治疗信心。
1.3观察指标 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代谢指标,包括血压(SBP、DBP)、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较)、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PG)、血脂(HDL-C、LDL-C、TG、TC);神经传导速度、自我监测频次达标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糖尿病自我管理知识和护理满意度。使用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知识、态度和行为评价量表[6]中知识分量表进行调查,得分越高说明糖尿病自我管理知识认知越高。使用本院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得分越高者表示患者护理满意度越高。
2.1代谢指标 干预后,试验组患者BMI、血压(SBP、DBP),HbAlc、FPG、HDL-C、TG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WHR、TC、L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代谢指标比较
2.2神经传导速度 干预后,试验组患者尺神经、正中神经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腓肠神经感觉传导速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见表2。
表2 干预后两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2.3自我监测频次达标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 试验组血糖、血压、体质量监测频次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低血糖、跌倒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监测频次达标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
2.4糖尿病自我管理知识和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糖尿病自我管理知识(15.12±4.05)分,护理满意度(91.63±4.17)%;试验组糖尿病自我管理知识(18.77±3.78)分,护理满意度(94.28±3.76)%。试验组糖尿病自我管理知识和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t=4.091、2.932,P<0.05)。
DM是终身慢性疾病,随着互联网医疗产业的发展,互联网干预手段应用于各类慢病管理可行性和效果性明显,其操作方便、节省人力、不受时间和场所的限制已得到广泛认可[7]。本文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BMI、WHR、血压、血糖指标(HbAlc、FPG),血脂指标(HDL-C、TG)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这与付阿丹等[8]研究结果符合。结果发现TC、LDL-C指标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原因可能为本研究未用药物干预,且观察时间较短,对改善代谢指标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今后还需进一步延长研究周期。
本文结果发现,互联网平台的护理管理模式,通过远程监测数据上传、远程视频宣教,专科护士的个体化督促指导,试验组患者自我管理知识、自我监测频次达标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另外,通过在线沟通交流,医患关系和谐,有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患者通过每周上传足部照片或视频,养成了足部检查的好习惯。足部治疗师建立足部电子健康档案,动态记录足部病变情况,及时评估疗效,个体化指导下一步治疗方案。足部穴位按摩指导,其原理通过刺激病人相应的穴位,达到通经活络、改善气血,缓解麻木疼痛等不适症状[9],改善DPN患者神经传导速度,促进了神经功能的恢复。试验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因为采用互联网平台护理管理,患者遵医行为增强,血糖控制稳定,降低了低血糖的发生,跌倒风险降低;通过远程教育,足部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远程视频评估高危人群的步态及行走能力,提高了患者对预防跌倒的依从性。“互联网+”应用于跌倒风险管理,有利于减少跌倒发生率,达到节省人力,保证患者安全的目的[10]。
综上所述,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护理管理新模式能够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代谢指标、神经传导速度,提高自我监测频次达标率,减少低血糖及跌倒发生率,增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意识,提升护理满意度,优于传统护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