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小娅 延燚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对教育领域及技术各个方面的改变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于教师来说,如何善加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个新的课题,如教育内容和信息获取的多元化,教学、教育途径的多渠道化,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创新化等方面。对当代历史教育工作者来说势在必行。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新型课堂教学
2017 年,国家教育部新修订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明确提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必须渗透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即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
一、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教师在教学中,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合理安排教学环节,通过各种方式,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第一,教师应该储备丰富的历史教学资源。
历史知识的讲授需要教师具备大量的相关知识作为支撑。一个历史事件的讲授,需要从背景、事件过程等多个方面进行解读,单纯的通过教材知识讲课,得出的历史效果是不完整的,让学生很难形成系统的历史感知。所以我们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以丰厚的历史知识作为我们讲课的支撑,作为我们课程设计的材料来源。
第二,教师应该具备相关的信息技术应用知识。而我们面临的教学一线的教师队伍,年龄差距较大。许多年龄较大而且对于现代技术应用不熟练的教师,更需要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更新教学技术,让信息技术教学成为常态和一种授课习惯,以此让更多的教师更新观念,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二、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创新型课堂
现代信息技术给了历史教学很大的发挥空间。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搜集更多教学资源提供给学生参考,可以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环节,调动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也能进一步开拓教师的视野,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让现实与历史紧密的联系,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体现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体现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鼓励学生课前学会借助网络资源查找有效信息,在课堂上大胆发言,表达自己的见解,既促进学生历史素养的达成;又能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同时,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准确的分析和客观的评价。提升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四、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达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必须立足历史学科对核心素养的基本理念,培养和提升学生立德树人的价值体现,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精心设计一系列教学环节,发掘有利于教学的各类资源并合理运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下面,我以《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一课进行的教学设计为例,来说明我在课堂教学中是如何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
一、立足核心素养,进行教学设计。
学科核心素养灵魂,也是一节课努力达到的根本目标。本节课一系列环节的设定,如重难点的突破,教学方法,教学过程,都是为了服务于这一目标。由此,本节课重点内容设置为,《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实质、影响。难点问题设置为对经济全球化的评价。
二、以学生认识为主体进行教学设计,达成素养落实。
学生是课堂活动的参与者,教学设计以服务于学生思维习惯和认识水平为宗旨,为此,我设计了以下五个问题:
(一)在当今世界经济交往中,你认为公平、公正的世界贸易和竞争原则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保证世贸组织的有序进行。
(教师点评补充:世贸组织的建立、机构运行机制、国际经贸环境等。)
这一环节问题的教学设计,是让学生认识世贸组织发展的过程,对世贸组织进行全面的理解;是对学生时空观念和思维方式培养的重要环节。
(二)你知道跨国公司吗?它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起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纽带作用。
(教师点评补充:跨国公司的利弊)
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是从学生的认识出发,适当的进行历史资源的补充,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思考、讨论,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在介绍中國加入世贸组织的过程时,可用PPT进行图片或历史音像资料加以补充说明,使内容更加丰富有趣。(略)
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从全球史观的角度了解中国加入世贸的坎坷之路,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对于祖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心;从而贯彻学科核心素养理念之下家国情怀的人文追求。
(四) 合作探究:思考:全球化为什么是一把双刃剑?
学生分组合作,教师点评补充。
(教师点评补充: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对发达国家:利大于弊。发展中国家:利弊共存。)
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是以学科核心素养之下的唯物史观作为基准,培养学生客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拓展延伸 :查找相关资料,谈谈你如何看待当前的“逆全球化”现象?
学生查找后回答: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师点评补充:“逆全球化”思潮值得我们反思,可能会导致整个资本主义社会民主政治发展的局限。而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可能是经济全球经最好的机遇,中国方案引领全球化发展新方向,中国的尝试可能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新机遇。)
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是为了全面提升学生学科素养下唯物史观的应用能力,体现出信息技术对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促进作用。
综上,信息技术在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以学生的主体,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特有的功能,使其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进一步推动学科核心素养的的落实,全面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马少伟.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初探.学术期刊:科教导刊,2017.6.
[2]谢春林.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途径初探.学术期刊:中国西部,2016.11.